《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陆相丽 贺照华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延军农场学校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延军农场学校

课标要求及解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平移》的学习(1)要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图形的相似等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它们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研究的都是一个图形经过某种运动与另一个图形重合时图形所具有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而开辟了一个研究图形问题的新角度.

教材分析: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是针对水平方向的平移展开讨论,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从数量和位置两个角度研究平移前后图形的变化,从而归纳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给出平移的概念,并说明平移的基本性质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对于平移的学习,在研究方法上,也为今后研究轴对称、旋转等提供了参照.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小学的学习对于平移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并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案.但是,对于平移的基本性质的探讨,需要在具体图形中,通过研究对应点的关系进行归纳.对于这一点,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归纳的线索,并逐步构建起探讨思路.这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渗透,学生不断感悟、领会,才能逐步养成.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二) 1.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二) 过程与方法

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性质,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归纳过程.

教学难点:构建探究平移基本性质的思路.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活动1】欣赏图1中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

图1

问题(1) 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2) 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点评:设计活动1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图1中的美丽图案,非常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图形特点的角度去观察图案移动的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忆在小学学习过的有关平移的知识并尝试描述,体现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性质

【活动2】

问题(1): 找到教材第28页图5.4-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2的小雪人的呢?(学生可能会注意到,移动的方向不同,得到的效果不同)

图2

【点评:教师提出问题(1),让学生想象动手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问题(2): 观察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改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图3

【点评:设计问题(2), 引导学生观察雪人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进而归纳得出平移的性质1:把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

问题(3):第2个雪人和第3个雪人都可以看成是第一个雪人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得到的,它们和第一个雪人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你认为位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刻画它们移动的距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想到用点到点的距离来描述雪人移动的距离.)

【点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图形的变化是图形上每个点都发生了相同变化的结果,所以,要深入研究图形在某种变化下的性质,应该从研究点的变化开始。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很难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问题(4):连接你找到的这些对应点 ,(例如A与A′,B与B′,C与C′,D与D′等)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平移的概念.)

图4

【点评:通过度量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过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在平移方向不同的情况下,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归纳出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对平移性质的研究,不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平移的基本性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对平移有了充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平移的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3、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活动3】

(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请尽量用语言进行表述或用动作进行演示.

(2)师用课件展示画面,学生判断是否是平移.

【点评:让学生应用平移的性质完成作图,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4、归纳小结

【活动5】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平移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回顾探究平移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你能说出归纳平移基本性质的思路吗?

【点评: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5、布置作业

(1)教科书习题5.4第1,3题.

(2)请你来做个小小设计师,利用今天所学的平移知识,使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点评:通过书面作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借助图案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感受数学的美.】

【总体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本节课能注重情景的创设,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情景,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展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猜测、验证、交流与反思,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论文作者:陆相丽 贺照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平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文_陆相丽 贺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