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晓杰1,郭爱红1,姜曌 2,王丙聚*1

(1.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抑郁症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口入方海蛇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江联合方海蛇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结果:治疗2周后,HAN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2周后,组间患者HAND评分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后患者认识功能改善、抑郁症状缓解疗效确切,起效相对更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艾司西酞普兰;认知功能;抑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10-02

血管性痴呆在临床上是一种由出血、缺氧及缺血等各种脑血管疾病诱发的患者脑功能障碍,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衰退或缺陷综合征[1]。血管性痴呆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认知功能、定位功能损害,且常常并发抑郁症状。本研究为了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抑郁状态的改善,纳入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0例,均伴随抑郁症状,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评分超过17分,排除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均未使用过抗抑郁与抗精神病药物。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2.4±12.3)岁;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3.2±14.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喜恩开复方海蛇胶囊(浙江杭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245),1日3粒,3次/d。观察组在给予复方海蛇胶囊治疗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1356),初始剂量为5mg/d,1周后增到10mg/d,并根据患者病情与耐受性,合理调整剂量[2]。对照组在给予复方海蛇胶囊治疗基础上,给予赛乐特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20mg/片),初始剂量为10mg/d,1周后增至20mg/d,并根据患者病情与耐受性,合理调整剂量[3]。两组患者均不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其他抗抑郁药物,不采用电休克治疗,观察12周。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分别评定患者入组前,治疗后2周、4周、6周及8周抑郁状况、智力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状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4周、6周及8周均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且6周、8周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好发于老年群体,通常,临床血管性痴呆患者,常常伴随情绪低落、疲倦及悲观厌世等抑郁情绪,研究认为,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5-HT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障碍[4-6]。而艾司西酞普兰可作用于5-HT转运蛋白上的基本点与异构位点,从而提高再摄取时间、强度,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对于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被认为是老年患者首选的抗抑郁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4周、6周及8周均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且6周、8周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复方海蛇胶囊的治疗效果更佳,起效时间短,且疗效确切与安全性高。

艾司西酞普兰在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方面也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突触5-HT受体功能作用,提高患者大脑感知容量及执行功能,从而提高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能力[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8周与治疗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起效时间短,属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理想药物。

综上所述,血管性痴呆患者常常伴随抑郁症状,且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而艾司西酞普兰为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在起效时间、症状改善程度方面均有优势,且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勃,谢文娇,谢思斯等.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06):487-489.

[2]马文祥,樊建光,顾丽芳等.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认知功能及P 300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2(06):501-503.

[3]倪晓梅,张新安.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3):11-12,16.

[4]陈晓玲.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4,32(20):58-60.

[5]王丽娜,潘飞,李玉凤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06):544-548.

[6]冯丽君,张楠,程焱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5):334-338.

[7]杨雪霞.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比较[J].重庆医学,2014,(21):2794-2796.

[8]刘文果,刘琳.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及抑郁状况测评[J].护理学杂志,2014,20(23):24-26.

*通讯作者:

王丙聚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论文作者:张晓杰1,郭爱红1,姜曌 2,王丙聚*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艾司西酞普兰对血管性痴呆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晓杰1,郭爱红1,姜曌 2,王丙聚*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