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的转型分析论文_陈婕

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的转型分析论文_陈婕

陈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国土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新疆巩留 8354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由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东西部地区乡镇差异正日益扩大,再加上各种资源有限,各地区乡镇规划转型升级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以往以增长为目标,过分注重城市的乡镇规划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做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的转型,这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镇规划;转型

1乡镇规划的转型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城镇化对与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一直是一个历史现象。城镇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在规模和复杂性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增长迅速的沿海地区,许多农村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作为两个快速城市化的集群为例。据有关数据表明,市区内有两种类型的城市化空间混合。一是城市国家管理的城市项目向外扩张;二是村集体发起并限制在内的农村工业化和非农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已建立工业和市场网络的地区附近城市的村庄逐渐多样化经济多为非农业经济,但较不发达地区和村庄仍主要从事农业耕作。因此,城镇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划不合理等促进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的转型。自2012年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以来,城镇化的发展就要以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发展,传统的导向式、片面式发展已经不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乡镇规划的转型是实际发展的需要。

2新型城镇化背景带来的挑战

基于现有的城镇化下乡镇规划转型现状,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价值观,其次是规划理念的转变。我国经济与生活水平的迅速发展与提升,推动了城市发展,而传统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受到冲击。此时乡镇规划转型的重点,就是转变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从社会以及生活环境多方面进行分析,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无法一朝一夕得以实现,因此,要严格遵守乡镇规划转型的要求,有效实施转型方案。除了价值观的转变,规划理念的变化,也是转型的重点。在乡镇规划转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方法,为人们提供更高水平的环境。转变原有的向农村增加人口的思想,能够科学调配,重视乡镇规划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乡镇规划转型中,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以及一些客观资源的限制。传统城镇化发展,主要体现为粗放型以及高资源的消耗,为了改变传统模式,要及时优化乡镇结构,体现乡镇规划转型的价值。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转型所需条件

3.1改变乡镇规划思维方式

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彻底摒弃以往一成不变的乡镇规划理念,通过改变乡镇规划思维方式,有助于实现乡镇规划的更好转型。乡镇规划应围绕当地群众来开展,应以当地民众的生活要求为出发点,以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及质量为目标来实施乡镇规划转型。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应保证乡镇规划与当地经济实现协调发展,而且,还应将环境及文化等因素融入乡镇规划中,以保证乡镇规划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3.2合理调整乡镇内部结构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现有发展模式与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空间的需求。人们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关注城市功能的多样性,由此乡镇规划转型的重要性得到突显。合理调整乡镇内部结构,促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日益发展的城市功能的某些需求,更显必要。如果不能及时改善,会影响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所以乡镇规划人员及决策人员要认识到乡镇内部结构合理调整的重要意义。

3.3实现乡镇协调、区域协调发展

乡镇一体并非是将城市与乡镇变为一致,也并非将所有乡镇均变为城市,而是应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在符合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乡镇的协调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换言之,就是保证乡镇在文明风貌与文化方面实现共同借鉴学习发展,在产业上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在空间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生活上实现互惠互利发展。此外,在区域发展方面,乡镇规划应改变以往强调城市发展的思想,转而重视乡镇与大中小型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从区域和乡镇角度更加注重城市之间以功能关系为主的资源匹配模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镇规划应更加注重乡镇结构、形态功能、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转型的方案

4.1促进并协调乡镇之间的差异化

(1)要统筹乡镇建设。乡镇规划转型中,要严格规划乡镇发展空间生态资源体系,行政管理方案以及落实到各户的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操作,能够让管理方法更加规范有效。需要注意,规划转型应以县城为单位,一步步实现乡镇一体化的目标。(2)将统筹发展作为战略目标。城乡规划转型的首要工作是建设小城镇,能够让农民发生转变,逐步接受这种改变。这个区域也是农村与城市的结合体,能够合理分配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提升整体的现代化水平。该项操作中,还要坚持自我选择,分清商业与农业的优缺点,合理规划前进方向。从而使小城镇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推动城乡规划转型的进程。

4.2将小城镇作为统筹乡镇发展的战略节点

快速的城镇化和城市扩张在中国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农村社区,其中两种典型的范例是城市边缘村(城边村)和城市村(城中村)。这个城市化的农村社区通常是一个非正式住区,住房质量低,缺乏与城市边界相邻或融合的规划监管。同时,城边村正在转变着传统的农村社会经济特征。在没有规划准则的情况下,城边村的演变在于积极拆迁,面对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拆迁重建模式将不再是中国城市化农村社区的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但后生产主义倡导的文化驱动创造力下的替代反应将在新的城市化时代产生积极的再生战略。由于缺乏正式的规章和规划,城边村和城中村的建设和维护是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举措缺乏改善其建筑社区的动力。与城市社区相比,大多数城边村和城中村远离现代化的城市性质,伴随着相对低质量的建筑,严重的基础设施缺陷,城市环境恶化,未能有效地融入城市化进程,无法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对城市的形象有严重的影响。

4.3乡镇规划要注意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操性

乡镇的规划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新农村的建设,所以乡镇的规划方案必须是在可行性、实操性的基础上得来的。也就是乡镇规划的方案必须是实际需要而且能切实可行的,要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可行性的规划方案要联合规划者和管理者以及操作者,促使整个计划规划方案正常运行。以可行性和实操性进行的乡镇规划方案,可以在规划的过程中建立一套系统的指标控制体系,该规划最佳的期间标准是近期以及中期,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定量、定位等指标给出明确的标准。在实际执行时,可以有清晰的参考依据,整个规划管理、操作过程中效率会明显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镇规划转型是保障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施乡镇规划,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乡镇规划的科学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加强对城市内部构造的优化,这样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完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的转型,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逐步实现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之间的接轨。

参考文献:

[1]刘宗霞.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农技服务,2017,34(12):197.

[2]王璐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5(7):58-59.

[3]孟庆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6,7(06):136~137.

论文作者:陈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规划的转型分析论文_陈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