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薛影

薛影

(铜陵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目的: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以此分析“五常法”应用后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定80例护理管理人员,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2018年6月开始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2018年1月~2018年6月为对照组(未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2018年6月~2018年12月为研究组(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对组间的一次性内瘘穿刺成功率、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指标对比。结果:就研究组而言,其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一次性内瘘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可以降低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一次性内瘘穿刺成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

【关键词】“五常法”;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五常法”主要包括5个方面: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与常自律,能够起到改善机构组织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与增强其工作责任感的应用效果;“五常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频率十分频繁,可适用于各大临床疾病领域之中,尤其是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中可以起到显著的护理管理作用[1-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血液透析患者比率增多,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以此分析“五常法”应用后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定80例护理管理人员,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2018年6月开始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2018年1月~2018年6月为对照组(未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2018年6月~2018年12月为研究组(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

80例护理管理人员的年龄在22~43岁,平均:33.23±5.65岁;工作年限2~10年,平均:6.65±3.22年;存在大专文化程度、本科文化程度例数分别:39例、41例。涉及患者例数8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38例、42例;年龄在22~45岁,平均:33.11±5.43岁。

纳入标准:(1)研究人员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2)配合研究过程进行。

排除标准:(1)沟通障碍;(2)不认同此次研究目的。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统一批次护理管理人员与患者,因此,差异性不显著,P>0.05.

1.2方法

“五常法”的具体实施方式:(1)常组织:将护理管理人员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并每个组别中划分好主要负责人,对每一台透析仪器编号,设定专门的护理人员看管透析仪器,对患者透析记录单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要求其随时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患者透析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如:渗血等要及时处理。(2)常整顿:组建质控小组,小组主要负责人由护士长与责任组长进行担任,按照血液净化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对血液净化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指导;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于病毒性乙肝与病毒性丙肝的护理流程要更加标准化,严禁传染病患者将使用过的的物品带入到非传染的区域之内。(3)常清洁:对工作场所的仪器、环境等均进行定期清洁,确保所使用的物品干净性;每周定期进行科室清洁,责任人带领护理人员进行卫生大扫除,对死角进行重点清理,对透析机进行消毒处理,同一个地方不能重复擦拭,若再擦拭要更换抹布;室内空气杀菌消毒。(4)常规范: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讨论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改进与解决方法;小组成员不断定期检查和思考,若有异常要及时反馈;制定血液净化管理规则与护理管理标准,小组成员自查自改[3-4]。(5)常自律:护理人员谨记五常法理念,严于律己,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5]。

1.3观察指标

对组间的一次性内瘘穿刺成功率、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指标对比。

护理质量评分由患者打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视为护理质量越高。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涉及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T检验、卡方检验; 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计数资料数据

就研究组而言,其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一次性内瘘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

见表1

2.2 计量资料数据

就研究组而言,其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

见表2

3讨论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实施科学且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确保护理服务质量,在血液净化室实施五常法进行日常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依据科室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划分,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改善护患关系。

结合数据:就研究组而言,其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一次性内瘘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可以降低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一次性内瘘穿刺成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辉.护理管理在控制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1):81-82.

[2]薛庆春.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8,31(A02):309-310.

[3]刘文娟.在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5):269-270.

[4]王丽丽.血液净化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可行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0):197-198.

[5]刘萍.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上旬刊),2018,25(3):23-25.

论文作者:薛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五常法”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薛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