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文化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02)02-0001-07
引言
中共中央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指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 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全国一些省市都纷纷开展了对文化产业的规划研究。全 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文化部也为此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全国一些省、市进行了实 地考察,并完成了《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有幸参加这一调查,并 从调查组成员及各地的调查中获得了一些感性启示,感到对这一课题深入研究的必要。 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国,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为国内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其中对“ 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理解,也存在与国际的认同问题。“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是法 兰克福社会学派的Adorno与Hockheimer在1947年所提出的用以代替“大众文化”的概念 。20世纪后期,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对文化研究的深化, 扩大了经济与文化学科领域间认识的鸿沟。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 了跨学科的研究。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探讨,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及 其特点。1998年4月,在有150个政府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上,同意应把文化纳入经济决 策制定的范畴予以考虑。1999年10月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会议上,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 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因此,“文 化产业”的提出及其研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发展中近半个世纪涌现出来的新课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我国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将有助于完善本文 命题。此文将对有关文献中所提出对文化的认识作一简要综述,并对文化产业作初步界 定。再对国际国内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向作摘要叙述,并据此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 初步看法。
二、广义文化、狭义文化及文化多极化
(一)广义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与应用符号(非物质性)与制成品的总和。它构成了各种社会的生活方 式,包括:态度规则、服饰、言语、仪式、行为等规范及信仰系统等。
社会学理论较普遍地认为:人类行为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社会决定论),而不是与生俱 来的产物(主张先天赋予者则属于生物决定论)。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是由于他们具有 集体创造与传播符号(注:符号:包括文字、图象、人们的姿势、著作、音符等。)意义 的能力。文化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是通过了复杂的社会过程而实现的。人类既作用于文化 也受到文化的反作用,从而产生了新的文化形式与内涵。因此,文化特征是由文化的历 史性质及其相对性与多样性所决定的,伴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不仅具有构筑文化形式的能力,也具有维持文化形式及形成文化理论的能力。在 形成文化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学派。有激进派、有保守派,也有对文化与人的本 能间存在矛盾或具有互补性的不同观点。本文不拟去阐释汪洋大海的文化学术观点,例 如文化理论家们对文化作了“高级文化”与“低级文化”、“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 ”等种种区分。而“文化产业”的提出则是由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衍生而来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文化”领域的研究也不断地拓宽与加深,产生一些新 领域,例如“动态文化学”(Cultural Dynamics)“文化交流学”(InterCultural Comm unication ICC)等。后者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革命时代所涌现的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主要研究在两种或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机理。理解这些机理,对 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文化产业”应是有益的。
(二)狭义文化
狭义文化仅指与艺术相关的领域,它包括绘画、音乐、戏剧、文学、出版物等等。对 文化产业的经济理论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狭义文化领域。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由于技术 的发展,生产与销售商品的技术与组织形式也被用于信息与娱乐的销售与分配。首先体 现于书籍与报纸的生产方式有所改变。20世纪随着留声机、无线电、电影、电视、录像 、光盘和互联网与计算机的相继发展,被融入了狭义文化的内容而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 ,使狭义的文化更多地具有了商品属性,并大大地改变了“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三)文化的社会化与多极化
在研究“文化产业”前,要理解“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还要首先理解“社会化”过 程。“社会化”过程是指人类学习并获得文化的过程。该过程是通过各种社会或文化体 系中各种代理人与机构而实现。社会化过程的定义是:“人类从婴儿期开始,在其成长 过程中通过其所受的教育与训练所获得其在所处社会中积累养成的习惯、信仰与知识。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任何社会都存在种种组织或机构来教导人们如何具有社会与其文 化所能接受的价值与所期望的行为。上述广义文化的定义中曾强调了“人类具有集体创 造与传播符号意义的能力”。符号在传统社会中主要是指语言。但在当今时代,计算机 软件语言及各类翻译软件及器具的出现对“社会化”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化的多极化是学术界的另一个争议焦点。部分学者认为,文化的多极化与差异导致 了世界上产生误解与冲突等问题。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多数学者则认为:文化的多极 化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与世界的一大优势,但人类必需谨慎地去防止误解与冲突。从系 统论的角度而言,为维持系统本身的存在,愈是复杂的系统愈需要多样性的存在。当人 们从以国家为主体所组成的世界进入到相互依赖程度更高的信息时代时,全球系统必需 比国家社会系统包含更大的多极化,其中包括文化与不同的政治经济系统等等。在新的 信息时代中,关键的问题是全球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能找到彼此都能双赢的关系。
三、文化产业的探索及界定
(一)文化产业的起源
文化产业的提出在国际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理解其产生的背景对我们与国际接轨 、正确地发展文化产业应有所裨益。Adorno在其“重新考虑文化产业”一文中叙述道: “‘文化产业’是我和Horkheimer两人于1947年在阿姆斯特丹所出版的《启蒙辩证法》 一书中初次提出的。该书的草稿中原来应用了‘大众文化’这一词汇。我们用‘文化产 业’替代了‘大众文化’,以便明确地排除它的宣传者们所考虑的内容,该名词会给人 们以错觉,似乎它是来自于大众自发创造的文化,是当代大众化文化的一种形式。真正 的大众化文化与我们所用的‘文化产业’有所区别。文化产业是把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文 化融入了新特质。其产品是为大众消费而特别制作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性 质并且很大程度上是按计划而制造的。”Adorno和Horkeimer都是新马克思主义者,他 们认为由资本家所控制的文化产业可能操纵影响工人们的情绪。因此所提出的“文化产 业”是具有某种否定意义的。但此后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是从时代发展而必然产 生“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研究。
(二)国际经济学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与界定
这里不作冗长的理论探讨,而仅直接摘引国际上对经济与文化研究的前沿人物Throsby 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以供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借鉴。
Throsby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首先定义了文化的商品与服务。再以它为 核心而界定了若干层次的文化产业。他的论点如下:
1.文化的商品与服务,在其生产过程中包括创造性,也具备有一定程度知识产权与传 播某种特征的意义。根据这一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定义,它包括了若干特种产品的产业, 诸如音乐及与音乐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有创作权的产业与文化产业是 同义词。
2.文化产业可以认为是以创造性思想为核心的向外延伸与扩大,是以“创造”为核心 与其它各种投入相结合而组成各类文化产品。例如,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是传统意义上 的艺术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观赏艺术、工艺品,也可包括新兴的影视艺术 表演、计算机与多媒体艺术等等。这种艺术形式自身形成为一种产业,但它包括比艺术 生产范围更大的延伸产业。例如,音乐产业中的大量参预者,包括作曲家、演奏家、出 版商、音响制作公司、配销商、促销商、零售商、收藏群体等等;音乐产业覆盖的范围 广泛,但产业的核心是原来具有创作灵感的音乐家。在某一区域某一国家中所有艺术形 式的组合包括其相关服务的提供者,组成为所研究的区域或国家的艺术产业总体。
围绕核心文化产业可以构成为若干个同心圆,在同心圆区间形成一些产业,它们既具 有上述文化产业的特征,同时也生产其它非文化性的商品与服务,可称其为“初级文化 产品与服务”,从“文化”的本质意义来说,它们的层次低于核心的文化产业。在它们 二者之间,缺乏明显的分界线,属于该领域的产业包括有:书籍与杂志出版、电视与无 线电、报纸与电影。上述各类产业中,伴生地生产着文化与非文化的产品与服务。有的 学者把电影列入核心艺术领域,而有的学者则把它列入到媒体与娱乐业范围。其实应根 据电影的类别而细分,某些电影产业可列入核心艺术类,而有些则属于媒体娱乐类。
如果把文化产业的边界进一步扩大还会触及到一些产业,它们运作在文化圈之外,但 也可以说它们也包括某些文化内容。可以列入该范畴的产业有广告业,因为在它的某些 操作领域也需要创造性的投入;旅游业的部分市场也是建筑在文化基础上的;还有建筑 服务业,当它追求的质量超越了其功能范围时也就涵盖了文化的内容。上述各种产业只 有在对文化产业采取极广义的定义时,它们才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三)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的界定
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于2001年对国内2省1直辖市所属9个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总结各 省实践基础上,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界定: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建 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文化产业和公益事业两者共同构成了文化建设的内容。调查组 在对3省(直辖市)9市进行调研后初步认为,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 播影视、文化旅游等4个领域,具体行业的划分尚待进一步研究。”联合调查组对文化 产业的界定与国际经济学界的探索基本是相吻合的。
四、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际经验
(一)文化产业属于服务业范畴
国际统计中没有专门分类的文化产业。但根据文章前面的分析,可以将其分类列入服 务业范围。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还缺乏完整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正确 统计。1993年,美国政府“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宣布建立“经济分类政策委员会”负责 建立新的分类系统。1994年7月,墨西哥与加拿大也参与了这一工作,从而建立起北美 产业分类系统(NAICS),以替代美国自1940年启用的标准工业分类系统。根据该分类可 列入服务业的文化产业有:
1.娱乐业与电子传媒业
其中包括电影、电视系列片、光盘、有线电视、广播等。它们各有统计分类代码。例 如电影与光盘生产代码为SIC7812,其配售服务业代码为SIC7822;电影院为SIC783;光 盘出租为SIC7841;无线电广播的代码为SIC4832;电视广播站为SIC4833;电缆有线服 务为SIC4841等。
2.印刷业与出版业
其中包括新闻报纸SIC2711;杂志SIC2721;书籍出版SIC2731;书籍印刷SIC2732。其 它还有商业品印刷SIC275;印刷贸易服务SIC279等等。
3.旅行与旅游产业
美国统计中把旅行与旅游业列为一大类产业,包括30个小部门,如旅游服务的各种运 输、住宿、饮食、旅行社、会议与展览、国家公园、海滩、博物馆与历史遗址等。目前 我国一些城市如深圳等正在提倡发展会议展览业等。
(二)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1.美国在发展其文化产业时,重视技术变化及国际市场的竞争趋势。
美国商业部编制的《美国产业与贸易展望2000》的年度报告中,在对其娱乐业与电子 媒体的发展分析中,对该产业的全球发展趋势作了如下叙述:
“美国娱乐业在规模与收入方面继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该产业的持续成功的关键得 益于国际市场的作用。过去5年中娱乐业的国际市场收入,约占美国主要电影公司收入 的40%,较1988年的34%提高了6个百分点。新技术对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录相带与有线电视市场的增长趋势下降,而互联网及DVD的发展为娱乐节目的输送提供 了新的途径。毫无疑问,新技术将继续为美国占领世界市场作出贡献,也将在美国娱乐 业的国内市场上取得主导地位。但这些新技术也带来了新问题,即光盘的盗版问题。因 此极需要完善版权保护。目前MP3技术已能下载音乐,不远的将来也将实现下载电影娱 乐的技术。这种情况下,对DVD与互联网的保护已成为迫切的问题。
贸易服务协定(GATS)所覆盖的许多服务领域之一的视听服务贸易将是2000年开始谈判 的内容之一。美国是对视听服务作出承诺的19个国家之一,其中13个国家已在乌拉圭回 合谈判时作出承诺。其它6个国家是在1994年后才加入的。2000年将开始的谈判中,美 国的目标是促使更多国家对视听贸易服务作出承诺,并鼓励扩大承诺的范围。目前某些 主要贸易伙伴,例如欧盟还没有对视听服务贸易作出承诺。
新技术如互联网、卫星输送节目系统等正对娱乐业发生着影响,其中直接广播卫星(DB S)的影响更为巨大;DVD也是新技术之一;娱乐市场中,进入的新参与者——电话公司 也进入了影视与音乐节目领域。这种技术在电影娱乐与音乐录制领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 用。许多产业研究者们认为:互联网在10年内将成为向家庭输送电影娱乐与音乐录制的 主要方法。至于DBS的发展则可能持续至2003年。
根据上述美国对娱乐业与电子媒体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在发展竞争性的 文化产业如广播与电视产业时,要重视技术发展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 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娱乐业强国正试图增强其竞争优势而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 我国应研究制定恰当的政策以增强娱乐业及其它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2.文化产业美国经济影响的概况
娱乐业。美国消费者用于娱乐业中的电影、家庭电视、录制音乐等国内市场总开支, 在1997年达350亿美元(现价),2000年约为410亿美元,预测2004年将达490亿美元。199 8—2000年及2000—2004年均增长率分别约为8.2%与4.6%。它们是美国产业中增长较快 的部门。
根据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的分析资料,在国际市场上,1997年外国购买美国影片娱 乐产品达170亿美元。美国电影公司海外子公司在销售美国电影时发挥着重要作用。199 6年销售额达96亿美元,2000年约为136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175亿美元左右。
印刷与出版业。美国印刷与出版业中的报纸、杂志、书籍与贸易宣传材料等销售额在1 999年达到了1840亿美元(1992年美元价)。由于纸张成本降低及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 利润辐度上升。印刷出版业的就业人数在1999年超过了150万人。
旅行与旅游业。美国统计中把旅行与旅游业统计在一起,并对该产业定义为:“旅游 业是指人们为休闲,从事商业活动或其它目的旅行外出而滞留在其正常生活以外的地点 不超过一个连续年份。”它包括了许多产业,它是美国第二大出口服务业,拥有最高的 就业人数,也是美国零售业中第三大零售产业。1998年美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客的支出 总数达5150亿美元,预计2000年将达5700亿美元,至2002年将达6300亿美元。由旅游产 业所直接支持的就业人数达到700万人。
(三)文化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争议
虽然美国十分强调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但由于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特殊性,其它国家并 不与美国持相同观点。一些进口国家看到其本土文化为外国产品所压倒,而本土文化又 不能与其竞争时,就不得不采取某种形式的保护措施。例如,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由于怕 美国文化会在贸易中起主导作用,便主张在讨论贸易协议时,把文化产品排除在外。澳 大利亚也对无线电与广播电视台作出规定,广播节目中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当地节目, 以防止广播全被进口节目所占领。1998年4月在瑞典斯克霍尔姆会议上,与会国在“应 促进对文化商品与服务不能与其它商品等同对待”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四)文化政策与体制的国外状况
由于文化产业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哪些领域该按市场的竞争机制运作,哪些领域属 于公益性事业而应由政府支持,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前面所讨论的可列入“文化产业” 的文化产品、活动或服务还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来运作。此外,技术进步也影响着文化 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例如计算机技术、视频与音频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对艺术创造的 过程与产品生产的性质。“艺术经济学”中有个理论问题和对现场表演艺术与制造业劳 动生产率的比较问题。对后者而言,投入单位劳动力的物质产出在过去200年中提高了 几千倍,但艺术表演的投入产出却没有太大变化。这也是一些艺术表演组织的成本与其 收益间造成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因此总体上,国际上都对文化产业进行区别,对不同 文化产业采取不同政策。下面列述两个国家的概况以供借鉴。
1.德国
德国政府定义的文化生活中包括:文学、图书出版、图书馆、艺术、新媒体艺术、建 筑、博物馆、收藏与展览、音乐、戏剧、电影与节日会演等。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它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各州有自己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大大小小 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心。文化设施均由城市和乡镇维持。
政府资助传统文化。在戏剧方面,它拥有约160座公共戏剧院和约190家私人剧院。剧 院的经费基本由各州和地方承担。地方为剧院和乐团支出的费用约占其公共开支的63% 。德国的剧院与乐团每年获得公共资助达43亿马克,相当于联邦、州、市开支的0.2%。 德国剧院的6万名职工和其它与剧院订有合同企业的职工都依靠这一政府的公共资助而 维持其就业。
德国政府认为:现在有将剧院及其演出按企业经济原则来运作的要求。然而,人们没 有认识到只有国家的资助才能保障戏剧界艺术的自由。现在联邦德国剧院正在适应时代 的要求,使用了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而实现了运作现代化。私人对文化支出的资助仅占其 5%,而且私人资助主要是那些能带来声望的项目。
电影是具有竞争性的产业,但也是文化产业。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电影一度沦落成 为浅薄的娱乐。20世纪60与70年代,德国电影得到了复苏。1966年宣称“老爷子的电影 已经寿终正寝”而“年轻的德国电影”则脱颖而出。后来几十年中,出现了许多体例和 题材极其多样化的影片。一些文学作品被搬上了银幕。20世纪80年代,德国电影的代表 人物在票房和国际上都取得了卓越成绩。有一批电影、演员和导演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 获奖。1997年,德国约有4300家电影院,观众达1.43亿人以上。但在影剧院放映计划中 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不惜工本生产的好莱坞电影”。电影同时还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中,要同电视和其它媒体,特别是同私营电台、电视和卫星电视、收费电视等娱乐节目 的竞争中求生存。因此,德国电影业的发展,既有媒体公司与国际电影集团的投资,德 国政府也把加强德国电影在欧洲和国际的合作作为其文化与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对电 影的发展,采取种种支持政策措施。例如于1968年根据德国联邦电影促进法(FFG)而创 建的电影促进署,不仅资助电影制作也支持电影院。其经费来源由所有影剧院、公共和 私营电视台和录像业资助。
广播与电视。德国有公众电视广播公司与私营电视广播公司。有11个公众州电视广播 公司、有根据联邦法所组成的广播公司、有根据德国各州(德国联邦共有16个州)协议为 基础的国家电视网络(德国电视2台)和公众的“德国电台”公司。各州广播公司联合组 成德国联邦公共广播公司联合会。它们合办一套名为“德国电视1台”(第一频道)的电 视节目,各州都为之提供全德都能收看的节目,各州电视广播公司还为他们自己的第三 频道提供自己制作的节目。1台和2台的节目是属于国家性的,而第三频道的节目则以地 方题材为主。公众性广播电视台费用主要来自听众和观众缴纳的广播电视费。国家的电 视1台和2台也依靠广告费的收入。但公众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1985 年起,德国涌现了第一家私营广播电视公司,以后相继建成了许多私营电视和私营广播 ,使公共的广播电视与广播电台遭遇到竞争。
出版业也属于竞争性文化产业。德国联邦和州出版的报纸约370种,期刊约1万种。市 场竞争促使报业集中程度提高,独立报纸的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不断下降。报 纸在经济上首先依靠广告费收入。竞争也导致了大出版集团的建立。新闻权由各州新闻 法管辖,并有由出版商和记者组成的自我监督机构“德国新闻理事会”的组织。
2.瑞典
瑞典设有教育与文化部。其文化方面的主管任务是促进儿童与青年的文化活动,支持 戏剧、舞蹈与音乐。重点支持博物馆、交响乐团与音乐戏剧,同时也注意创造文化环境 ,发展文化旅游,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及业余文化爱好者团体的发展等。政府用于支持 文化消费的开支占文化总消费的1/4,3/4的文化消费则由居民自己承担,如广播、电视 、书籍、音像带、报纸与杂志等,即上述这些是属于按市场机制而运行的文化产业。教 育文化部的支出中有70%以上的开支是用以资助戏剧、音乐、舞蹈、历史遗址、展览、 文学与图书馆等。
五、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景
(一)文化产业是服务业之一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说明,产业结构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工业化之后的 后工业化社会,在欧盟称之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而其它发达国家则赋予其它名称, 其中服务业将占有愈来愈高的比重。我国目前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占33% ,就业人数仅占总就业人数的27%。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在基本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后对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 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和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还比较低,就业人数仅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1.5%左右。但近年来其发展速度极快。 例如,江苏省在2001年制定了《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该省出 版系统在2000年的销售收入约65亿元,广电系统经营收入约23亿元,文化娱乐方面的文 化系统产业收入约14亿元。在文化旅游业方面,2000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的创汇为7.24 亿美元,“九五”期间国内旅游收入为587.5亿元。因此,文化产业在我国是具有增长 潜力与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
(二)了解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文化建设由文化产业和公益文化事业两部分所组成,二者都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在继承发扬世界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建设。但文化产业作为 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能在体现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具有 国内外的竞争力。我国在加入WTO的服务贸易协定中,对音像、旅游等文化产业作出承 诺:在不损害中国审查音像制品内容权利的情况下,允许设立中外合作企业,从事除电 影以外音像制品的分销和录像带出租;允许每年以分帐形式进口20部外国电影;也允许 外资进入旅行社和旅游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在音乐、戏曲、影视文艺创作等 领域,通过恰当的产业政策及竞争政策,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与专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我国5000年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为我们推陈出新创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奠定了良 好基础,加上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与国际影响的扩大,在找准市场切入点与作好商业运 作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产业有可能成为新兴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不同文化产业采取区别性政策
国际上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大众需求的通俗性娱乐。对这类文 化产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强调其盈利目的而不过份强调其艺术价值,这类产业需要市场 机制的商业运作;另一类是非盈利性文化产业,它包括了古典音乐、严肃的戏剧、诗词 欣赏、古典与现代艺术舞蹈、“高雅”艺术等等,该类文化产品更强调其艺术价值。
理论与实践说明,文化消费者的艺术趣味决定文化产业需求。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艺术 趣味具有积累性。“人们对音乐、文学、戏剧及表演的欣赏及其消费而愿意付出的代价 决定于人们对该种艺术所具备的知识与理解。这种文化趣味要通过教育与经验而获得” 。因此,“高雅”艺术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如博物馆、图书馆等)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政 府支持。这也是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所采取政策的依据。
(四)新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的供给与消费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及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展文化产业要研究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文化产业 的影响。例如,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合并的美国在线(AOL),它拥有Netscape软件 公司,为了抵制微软公司进入其音乐、电视等软件领域而提出了对微软公司反竞争行为 的控诉。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的业绩。美国在1996年修 改了其1934年的电信法案,从而促进了跨行业的兼并,例如,AT&T与TCI的兼并,时代 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兼并等。这些动向都是在研究文化产业服务业的产业政策时,需要加 以考虑的因素。
(五)改进对文化产业的统计方法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统计,基本停留在把其作为事业单位的统计模式中,需要进一步改 进统计的方法,以促进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物质生 产的工业产业有相似之处。作为非物质性服务业的文化产业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存 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品同构现象;存在市场结构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创新能 力与竞争能力不足;存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行业限制过多、市场对生产要素 的配置尚未发挥应有作用等等。我国成为WTO成员国后,文化管理政策需要进行相应的 调整和加强。一方面要给予公益性文化事业必要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促进文化产业 的发展,鼓励从事文化生产、传播、销售等单位,在规范的法制下参与竞争。国家要制 订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及产业政策、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并深化其改革。加强文化领域 立法,如演出法、新闻法、出版法、电影法、广播电视法及文化市场管理法等,依法管 理文化行业。而文化从业人员要在法律范围内,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努力 从事先进文化艺术的创作,建立起与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相适应而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文 化产业,以期在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产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收稿日期:2002-04-15
标签:炎黄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国际文化论文; 经济学论文; 娱乐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