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斌
(资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99)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法,治疗组患者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以降压穴作为治疗的首选穴位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针刺30分钟、24小时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7天、21天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针灸疗法安全有效,临床中可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高血压;心律失常,平衡针灸;降压穴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356-02
治疗高血压伴心律失常的方法比较多,中西医均有显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却缺乏根治方案。在众多的治疗方法当中,针灸治疗受到学界的重视,这种基于中医理论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较多的优点,并逐渐获得临床推广。针对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用药效果不明显且副作用较大等缺点,笔者以新的视角审视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对针灸治疗做了改进并加以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有男患者39例,女患者21例;年龄为28~78岁,平均年龄(48.8±6.3)岁;病程2~15年,平均(7.6±1.8)年。对照组有男患者37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年龄(49.5±5.4)岁;病程1~18年,平均(7.3±1.5)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疗法:主穴取曲池穴、足三里和三阴交,以泻法施针,每日针刺一次。
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针灸疗法:首先选穴,主穴选择降压穴。操作人员在患者的足弓处划一个十字,十字的交点即为降压穴。在确认降压穴的位置之后,操作人员再找到足底内侧神经并施针,针刺方法为:使用2寸的毫针对准足底内侧神经刺入,深度约为1寸。针刺手法选择提插法。如果患者的足掌侧出现了触电式针感,则表明针刺有效。针刺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30分钟、24小时、7天、2l天后测量血压和心率。
1.3 观察指标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本召开的高血压大会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为判断依据:在没有用药治疗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 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Hg。
心律失常的治疗标准:①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心电图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显示正常。②显效:心悸症状消失,并且心电图结果得到明显的改善。③有效:心悸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的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④无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均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反而加重[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SPSS,Chicago,USA)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D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判定
有效:<140mmHg,且心率在60~80次每分即时效应均在当时针刺后30min测试。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2.2 治疗结果见表1~表4。
综上表所述,治疗组患者治疗30分钟、24小时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3.3%、91.3%;而治疗7日、21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81.7%。
3.讨论
在传统中医里,高血压被划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机乃是气血及阴阳失调[2]。现代医学工作者对高血压的形成机制做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了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心理因素的结论。据调查统计分析,大约有90%的高血压患者其高血压的诱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精神压抑。这些现象在当代社会环境中并不少见,患者受此影响,其中枢系统出现异常,并超过中枢调控系统的耐受阈值,最终导致血压异常升高。血压升高实际上是机体保护心脑的一种自然反应,如果血压升高,则表明心血管出现了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调节心血管系统,促进心脏自我调节功能的恢复,从而使血压从根本上得到下降和稳定。
本次研究采用了我国中医中的针灸疗法,对比了传统针灸疗法和改进后的针灸疗法治疗高血压伴心律失常的疗效,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针灸疗法的患者,其治疗7天、21天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的患者。改进后的针灸疗法的亮点在于以降压穴为主穴,通过针刺降压穴来达到治疗目的。而实施这种治疗主张的依据在于:高血压患者以头晕、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而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大脑中枢供血不足。而降压穴的位置在人体的最底端,针刺部位在足底内侧神经,在针刺的良性刺激下,中枢中的心脏调节系统能够得到调节,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至平衡状态,所以血压也相应的得到降低。如果以现代医学理论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那么对降压穴进行针刺治疗实际上是调整人体遗传基因程序,使其恢复至正常的状态,从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以及降低血压。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在传统中医中被划归为心悸的范畴。其诱因多为惊恐、恼怒、劳累等,而病机在于正气虚弱、阴阳失调,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心血瘀阻,并最终使得心脏失养[3]。因此,中医治疗此症主张养心安神,豁痰定悸。以此为理论依据,针灸治疗法在取穴时选取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为主要的治疗穴位,从而达到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安神定悸的功效。
综上,针灸治疗高血压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玲,傅金利.应用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36-38.
[2]黄万慧.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关系.中国医学创新[J],2014,11(20):25-27.
[3]于彤,杨硕,贾李蓉等.面向中医证候学研究的知识服务系统研发[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20-121.
论文作者:鄢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高血压论文; 针刺论文; 疗法论文; 血压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