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卧床休息对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影响论文_孙杰,温璐,滕嘉微,宋冬光,孙冰秋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观察绝对卧床休息对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绝对卧床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组)30例,治疗1周,同时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2周随访,对两组患者眩晕的发作程度、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绝对卧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优于常规对照组86.66%,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程度、眩晕频率及持续时间等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 < 0.0 5 )。结论:绝对卧床休息对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关键词:绝对卧床;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临床上将脑供血不足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脑动脉供血不足(急性脑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已较重视,而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病因有:通过椎动脉的血流量减少;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微血栓形成等。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跌倒发作等症状。该病主要是以眩晕发作为主症并以发作时间短及反复发作为特点,是脑卒中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人们在致力寻找早期干预治疗最佳策略和有效方法。我们将近几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发现绝对卧床休息能有效控制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发作,尤其在改善其眩晕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研究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绝对卧床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十一五规划教材《神经学》6版脑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依据[1]。1)发病突然;2)眩晕、平衡障碍、跌到发作等4)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6)头部CT或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1.2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脑血管病发病规律3)年龄35岁和68岁;5)患者知情并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法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发病时,嘱病人绝对卧床一周,包括排便,防止因体位改变使原有头晕加重。同时配有常规治疗。

2.2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发病一周内未绝对卧床休息。

3评定方法

3.1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情况,即患者的眩晕程度、眩晕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的变化[2]。1)眩晕程度:发作时卧床不起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为2分。2)眩晕发作频率:每天发作5次以上为6分,3 ~4次为4分,2次及以下为2分。3)眩晕持续时间:持续12h~24h为6分,持续6h~12h为4分,小于6h为2分。4)伴随症状:伴头痛、颈痛、视物不清、耳鸣等3项或以上者3分,2项者2分,1项者1分。根据总积分将眩晕症状分为严重眩晕:积分在19分及以上;中度眩晕:积分在14~18分;轻度眩晕:积分在8 ~ 14分。

3.2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W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基本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在随访的2周月内无复发;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视物旋转,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好转:眩晕或头昏沉症状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视物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昏沉等症状无改善;恶化:症状、体征加重,发展为脑梗死,甚至死亡。对两组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2周

内进行随访对眩晕症状的疗效进行判定。

3.3统计学方法

将计量资料输入计算机,眩晕积分比较属计量资料,采用组间及组内检验;疗效比较属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

3.4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对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有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程度、眩晕频率、伴随症状、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的疗效比较

由表2可知,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6%,数据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绝对卧床休息对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4讨论

绝对卧床休息对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是由椎-基底动脉痉挛、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原因造成血管腔狭窄,而出现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以眩晕为主伴恶心呕吐、胸闷心慌、面部肢体麻木、黑朦、乏力等。本研究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采用绝对卧床休息一周方法缓解眩晕发生或加重。故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以有效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的紧张度,同时可以调整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从而能改善脑部循环,解除肌肉。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之一,如不经过及时系统的治疗,极易造成短暂性甚至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建议对于该病症应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控制其发作及进展,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4]。本研究证实了绝对卧床休息对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有显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建平.十一五规划教材《神经学》[M].6版.北京r人民卫生出版,2008.

[2]戚秀杰,王顺.头穴透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中国针灸,2011,31(6):503-50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6

[4]严振国.常用穴位解剖基础[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160

论文作者:孙杰,温璐,滕嘉微,宋冬光,孙冰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绝对卧床休息对急性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影响论文_孙杰,温璐,滕嘉微,宋冬光,孙冰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