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平安家居用药大检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安论文,家居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安全用药小戒律
戒律 1 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在对宝宝病情和药物知识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不能擅自使用。如宝宝腹痛可由多种病引起,在病因不明之前,不能随意乱用止痛药,防止掩盖病状,由此延误病情。
戒律 2 使用时,查看药物的有效期不可马虎,过期的药物应当马上处理掉,绝对不能再给宝宝使用。但也不能将有效期作为惟一的参照,对于拆封后保存不当的药物,尽管没有超过有效期,但由于被外界细菌污染,也不能再服用。
戒律 3 所有的药物都必须写明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及有效期限,当这些说明不清时,切记不要给宝宝使用。
戒律 4 药物不可随意放置,应存放在一个避光、阴凉、干燥及清洁的地方,而且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注意使用和保存。如VC和鱼肝油滴剂,使用后马上盖上瓶盖;酒精要注意包装严密,防止挥发;各种生物制剂及有些抗菌素一定要放置在2℃—10℃的温度下保存,以免降低效果;眼药水须放在4℃冰箱中保存,以免药品变质;中成药要格外注意防潮,不然会发霉、生虫,而且不宜长久存放。
戒律 5 内服药和外用药不可没有明显的区别,可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如内服药用蓝字表示,而外用药用红字表示。
戒律 6 不可随意服用驱肠虫药,即使是非处方药。如1岁以下的宝宝禁止服用双羟萘酸嘧啶;2岁以下的宝宝禁止服用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戒律 7 在用药之前不可忽视宝宝对该药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有则不得使用。使用抗菌素时,必须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戒律 8 宝宝患湿疹时,不可给宝宝使用强效皮质激素类外用药,而且不可用药面积过大,用药时间过长,应使用较弱效的制剂,以免引起皮肤萎缩,鱼鳞样皮肤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及酒渣鼻样皮炎。
戒律 9 使用中成药不可对这些情况掉以轻心:感冒发烧时,应停止服用滋补药;健胃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应在餐后服用;泻下药和驱虫药服用时要空腹;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平喘药要在发作时使用。
戒律 10 中西药联合使用时,不可不注意合用后的不良作用,如酸性中成药如山楂丸、保和丸,不能与碱性西药一同服用,否则会使药物失去有效作用。
戒律 11 按医生嘱托的剂量、用药次数、用药间隔来使用,不可自行变动和停用,一定要认真遵守,以免影响疗效。
戒律 12 不可和杀虫灭鼠药或其他有毒性物品存放在一起,平时应把常用药品集中放置在一个既固定又让宝宝拿不到的地方,最好加锁,以免宝宝误服。
★识别变质药物小探针
探针1 服药前一定要注意药物有效期的标示,在有效期内用药通常是安全有效的。有些药物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变化,其实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质量不能再保证。一般药物的有效期有以下3种标示方法:
⊙在药物标签上标示的是使用有效期,即有效期2001年6月,表明药物可以使用到2001年6月底。
⊙在药物标签上标示的是药物失效期,即失效期2001年6月,表明药物可以使用到2001年5月底。
⊙在药物标签上印有药品批号,即表示药物生产出来的日期,如药物标签上标示20010601,说明药物是2001年6月1日生产的;进一步根据所标示的有效使用期限推算,就能知道可以使用到何时为止。
探针2 药物大多是化学性物质,如果保存不当或是过期,往往会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有时可以使药物的外观发生这样一些变化:
⊙药片颜色变色、质地松解,有斑点或霉点;
⊙糖衣药片的表面颜色发生褪色,露出底色或呈花斑状、彻底变色、崩裂;
⊙药粉结成块状、变色或有霉味、异味;
⊙胶囊受潮后会出现发粘,里面的药粉结块;
⊙口服的澄清药水变得浑浊、有沉淀、颜色改变、药水发酵、有异臭;
⊙中成药片或药丸发生霉变、生虫、潮解。
★宝宝安全用药剂量计算法
法1按儿童的体重计算剂量
这种方法比较准确,先计算出宝宝的体重,然后根据剂量计算公式估算出相应的使用剂量,如果知道实际体重则更好。
1-6个月的宝宝: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6
7-12个月的宝宝:体重(kg)=出生体重(kg)+6×0.6+(月龄-6)×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2+8
宝宝用药剂量=[成人剂量×2×小儿体重(kg)/100体重(kg)
法2据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方法较粗糙,没有考虑到个体体重的差异,只适合一般药物的使用。
出生1个月为成人剂量的1/10-1/8、6个月为1/8-1/6、12个月为1/6-1/4、4岁为1/3.8岁为1/2。
妈咪宝贝提示:
计算药物使用剂量时,体重较轻的宝宝剂量要偏小些,反之则偏大些。
★宝宝小药箱特选窗
医疗用品:
体温计(婴儿使用肛温表)、润滑剂、棉球、棉签、消毒纱布、绷带、创可贴。
内服药物
⊙解热药:小儿鲁米那、小儿退热口服液、泰诺口服液、小儿APC、小儿退热栓、小儿速效感冒片、扑热息痛。
使用提示:
6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时,尽量不用口服药物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6个月以上的婴儿发烧则可使用退热剂。3岁以上的宝宝发热,如果服药有困难或呕吐,可以使用小儿退热栓,6岁以上可选用扑热息痛片。
⊙止泻、助消化药:思密达、多酶片、乳酶生、消食婴、小儿泻速停、婴儿散、化积口服液、乐儿康、口服补液盐(ORS)。
⊙清热、解表抗感冒药: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双花口服液、柴胡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小儿速效感冒片、金银花露。
⊙消炎及抗病毒药:阿莫西林粉剂、强必林、罗红霉素、美欧卡、SMZ、头孢拉定、病毒唑(利巴韦林)。
⊙止咳化痰药:小儿止咳糖浆、蜜炼川贝批杷露、伤风止咳糖浆、急支糖浆、杏仁止咳糖浆、半夏露、三蛇胆川贝露、小儿化痰止咳糖浆、小儿珍贝散。
⊙维生素类药及钙剂
维生素C、维生素B[,2]、浓鱼肝油滴剂、贝特令(胶丸)、伊可新(小于1岁)、伊可新(大于1岁)、可乐贝贝多(滴剂)、龙牡壮骨冲剂、
⊙抗过敏药:扑尔敏、非那根、息斯敏、酮体芬(哮喘预防药)。
外用药物
⊙便秘药:开塞露。
⊙眼药水:利福平眼药水、金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膏、洁霉素滴眼液。
⊙消毒药:碘酒、酒精、龙胆紫药水、红汞、碘伏。
⊙护创膏布:痱子洗剂、尿布疹膏、鞣酸软膏、硝酸软膏。
⊙其他药:清凉油、人丹、十滴水、风油精。
妈咪宝贝提示:
上述家居常备药,其中有些种类的药物列出了很多种,但不必样样都备,只是在选择时供参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