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对于园林设计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论文_胡国臣

金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从基本的安全性、稳定性,逐渐提升到舒适性、宜居性,人们对于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风景园林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数量和建设质量都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不断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风景园林施工建设的目的就是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条件,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提到的人性化设计指的是在设计进行的过程中,要根据人的思维方式、心理需求、行为习惯等来对已经满足设计基本功能的设计进行优化。体现的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在园林设计中人性化是重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使用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的理念,能够为设计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也能使设计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心理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理念;应用

1、前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质量和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加大了在园林建设方面的推广力度,从而可以实现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其所生存环境的需求。园林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性化理念不仅可以为园林设计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它也更加符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心理需求。

2、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

人与景观的关系是对立与统一的,表现多样性的物我关系。

2.1人作为主体是景观的创造者、建设者

由景观的概念可知景观与景观设计的成立是因为人的存在,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在此,人作为主体能动地创造与建设了优美的景观环境,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变。

无论东方或西方,景观存在的历史都是源远流长,并且不同区域在不同的时期,景观的面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相互之间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人。不同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等使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审美取向。因而由人所设计、建设的景观便具有多样性。

在建造景观的同时景观成为人精神、情感的寄托,表现个人或群体的社会、生活的环境理想。比如:中国的古典园林具有浓厚的文人气质。正是文人造园的必然结果。

2.2人作为客体是景观的使用者、体验者、评价者

景观为人而建,景观中的人作为客体是景观的使用者。景观为人提供多种体验场所,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并影响景观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景观的适宜性,是以人的感受与评价作为评判标准。在对环境的研究中表明:尊重关怀人的景观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兴趣与质量,获得对社会的认同,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故被视为好的景观。而忽略人的需求的景观,会加深人际间的陌生感,提高环境的不安全性,减弱人们对环境的控制感,降低工作绩效,故被视为是劣质的景观。

2.3人与景观的互动关系

人与景观之间保持着一种持续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形态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景观作为人生活在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景观影响人的行为,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

人能动地改造环境创造宜人的景观,为人提供理想的居住场所。景观影响左右人的思想与行为,加深人对自身的了解以寻求更适合人的景观形态,并且动调整。人与景观便这样循环地向前发展。

人与景观的关系证明人在景观中的主导地位,摒弃以往“景观为神而造,为君卞而建”的思想,把景观建设的目标确定在人民大众的身上,真正做到“为人而设计”。因此景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

3、景观设计人性化

3.1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击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所说的“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即多少阐述了人类需要满足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虽然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不一定全通过设计物品来实现,但为人类生存的主要空间——景观,它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景观设计的内在要求。

第一,将实用性和情调性进行完美结合。风景园林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还需要对其艺术性和品味性进行充分展示,与此同时需要将人性化理念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提高建设质量和实用性能。如果在设计过程中一味的将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目标会导致风景园林的实用性能大大降低,为了减少此种情况出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实用性和情调性进行完美结合,此外需要保证风景园林中的植被同周围环境能够互相融合,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第二,将风景园林设计的时代性及历史性进行有机结合。不同地区在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历史文化传统对风景园林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设计人员和人们的审美观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要求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必须融入现代化的特点,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将时代性和历史性进行有机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将历史文化传统融入的同时加入当地较为明显的风格特点,从而让人们通过风景园林对此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现代化特征进行了解。

3.2景观设计中人性关怀的体现

(1)对生理需要的满足

景观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样的场所,以满足不同的生理活动需求。如运动、体息、交往等,在这些环境设计中应注意令人感到舒适的各种物理性指标:如光照、温度、湿度、噪音、通风等以及生理尺度与行为尺度的合理运用。尤其应对残疾人使用景观场所给予更多的重视。

(2)对交往与归属需要的满足

人是社会的,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景观环境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更是交往的空间。因而景观设计应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交往空间,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设计中避免造成人与人的疏远与陌生,使人在适宜的景观场所中通过交往获得归属感。

(3)对尊重需要的满足

尊重侧重于心理的感知与精神的共鸣,是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之上,获得社会与他人对自身的认同感。好的景观给人受到尊重的感觉,劣质的景观忽略了人的需求,否定对人的尊重。

(4)对安全需要的满足

景观环境应避免对人造成威胁与伤害,保持自身安全和个人私密性,运用设计手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方向辨别与认知能力,确保人们不会因景观环境受到困扰。

4、人性化理念设计在城市开放空间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4.1城市开放空间要设置在城市居民便于达到的地方

城市开放空间的本质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具可达性,居民才能享受到由其提供的各种服务,比如说,城市公园的选址是和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圈密不可分,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圈是指城市居民外出活动中,由其出行的时间、活动半径和频率以及出行范围索组成的不同活动层次的空间分布领域。如果将城市公园设置在交通及不便利的城市死角,或是偏远的地带,人们将难以到达该公园,此时,人们只能不去或减少去的频率,从而,该城市公园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2城市开放空间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征和尺度要求

城市开放空间在营造空间时应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其尺度。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及范围,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式和人对空间条件及尺度的感受,对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极其重要。要使城市开放空间更具人性化,就要把握好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尺度,这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空间舒适性、场所感等的心里感受及视觉感受。例如,在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时根据人们运动特点控制其空间尺度,当人们在静止或低速情况下时,使用小尺度的空间变化,对空间加入复杂的内容,使其产生更多的趣味;而对于主要为快速运动中的人观赏、使用的开放空间,则往往采用超大的尺度,以满足较高速度造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总之,设计者需要根据需要采用扩大或缩小尺度的方法来实现设计意图,为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空间。

案例:如城市中的袖珍公园(又称口袋公园),尺度非常灵活,可以在城市的缝隙中成长。口袋公园尺度较小,选址灵活,离散性分布,所以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有效解决高密度城市的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能避免由于城市空间尺度过大而对使用者造成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消极影响。

4.3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要考虑地域因素,联系基地历史,保证建立一个有故事的空间

一方面,在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形成其特有的形象特征,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及居民生活习俗等。由此构成城市的个性,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另一方面,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与其周边的环境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由此产生依恋或厌恶等情感。新建或改造城市开放空间时,就要考虑到城市的这种个性及当地居民的情感,使新的城市开放空间与基地历史建立起某种联系,这样既能体现基地历史文脉,又能体现对周围居民的情感关怀。例如,保留基地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物(如大树,古建等),建立起新建空间与场地历史的联系;在基地原有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将当地特色元素融入设计中,如采用当地原始材料等。

案例:喝茶、聊天、打麻将是当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对此地方文化,洗花溪公园在功能布局上,便在公园内设置经营性喝茶和进行棋牌活动的场所,使其成为公园最受欢迎的场所之一。天气暖和之时,人们聚集于此,享受生活乐趣。这是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体现人文关怀,洗花溪公园在功能布局上,便在公园内设置经营性喝茶和进行棋牌活动的场所,

4.4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要考虑不同使用人群的特点

城市开放空间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其设计应当考虑不同的人群在其中不同使用需求。从使用者的年龄层次上分:小孩、青年人和老年人;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来分:本地居民、外来人员(包括迁徙至城市中的居民、外来打工人员和旅游者。他们或通过长时间居住,了解并融入本地的生活中,或通过游览公园来了解并试图融入城市的文化生活中)。只有在设计之初,从方方面面考虑到该空间所提供的不同人群使用的适宜性与便捷性,设计才能真正体现人性化精神。

案例:公园中也引进了适合年轻人的富于冒险和刺激的活动项目;当地居民多信奉佛教,位于公园中的寺庙也多有市民前来烧香拜佛。(下图)。该城市因制造业的发展,涌进大量外来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且人口年轻化水平高,因此本地的公园中也引进了适合年轻人的富于冒险和刺激的活动项目;当地居民多信奉佛教,位于公园中的寺庙也多有市民前来烧香拜佛。因此,在进行东莞的黄旗山城市公园的设计时,对于基地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构筑物都予以了保留。针对东莞城市人口构成特点,也对公园的游览路线进行多样化设计,以支持公园中不同速度的活动。

4.5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要使人充分接近自然

现代城市被称为“混凝土的森林”,处在此般环境中的人们对大自然充满渴望,人们期望找到可以缓解和发泄由现代生活的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压力及紧张心里,人们开始怀念那充满诗意、充满人性和充满故事的原生态的生活。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成好似开放空间设计时,要重视城市空间的自然生态性,创造出让使用者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城市环境。这亦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

5、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统一的发展的基本条件。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者在实际的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中风景园林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人居舒适度及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梅芬.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6):129-129.

[2]崔昉.探析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体现[J].建设科技,2015(14):91-92.

[3]胡俊伟.探析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20):78-79.

[4]曲翠莲.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9):97-98.

[5]高欣朴.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54-56.

论文作者:胡国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城市开放空间对于园林设计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论文_胡国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