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决定建设“泰纳线”的启示_西伯利亚论文

俄罗斯决定建设“泰纳线”的启示_西伯利亚论文

俄国决定修筑“泰纳线”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国论文,启示论文,泰纳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55(2006)01—0021—25

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无论对于中国、俄国还是日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战略石油运输线。目前,俄罗斯已经确定了“泰纳线”的修建计划,并且也确定了其中第一阶段工程保证优先向中国供油的计划。虽然不排除节外生枝的可能性,但从俄国政府和普京总统的多次表态来看,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以说,有关于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纵横捭阖的外交战,暂时告一段落。日本对于中国“优先”的原则虽然心有不甘,还在筹划改变,但估计已属强弩之末,难有大的突破。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后因果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一、西伯利亚油气管线走向的几番变化

(一)中俄两国的长期合作意向与承诺。

1994年俄罗斯石油企业向中方提出修建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石油管线的建议。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石油管道项目列入其中。2001年9月,朱镕基总理与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就管道建设达成《中俄总理第六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其中第二条规定:“实施中俄石油管道建设项目并于2005年投入运营”。① 2002年12月2日, 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双方表示:“考虑到能源合作对双方的重大意义,两国元首认为,保证已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对确保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至关重要。”② 建设安大线管道,由中俄两国政府共同文件保障,前景明确。

(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搅乱约定。

2003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访问俄国,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俄日能源合作计划,并提出修建安纳线建议。小泉在建议中承诺,日本可每天从俄进口100万桶石油,并准备提供50亿美元贷款,协助俄罗斯开发油田及修建输油管道。

2003年3月,俄提出折中方案,分别建设通往中日的两条支线, 通往中方的支线将优先开工。2003年6月,日本分别派出前首相森喜朗和外相川口顺子访俄, 表示日本愿意提供无需俄政府担保的75亿美元贷款,协助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条件是优先铺设通向日本的“安纳线”。2003年9 月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问中国时表示,在俄中石油管道项目上,俄罗斯政府将履行承诺,信守协议。2003年10月25日,俄总检察机关逮捕了俄罗斯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积极推动安大线建设的尤科斯公司从此一蹶不振,安大线落实问题雪上加霜。2003年12月初,普京访华,签署中俄联合声明,明确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将按期实施。2004年2月25日俄罗斯《莫斯科时报》报道,俄罗斯能源部长表示,当局希望将西伯利亚管道修建到北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市。2004年4月1日,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的油管路线终点将改建在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崴或纳霍德卡(安纳线)。2004年6月30日, 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表示,安大线、安纳线均未通过,新的“泰纳线”比较可行。2004年12月底,俄罗斯政府宣布,东西伯利亚石油管线走向确定为从泰舍特到纳霍德卡,即“泰纳线”。一时间,俄国与国际舆论都认为日本在同中国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中国败北。

(三)中国“优先”渐趋明朗。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了结。2005年1月, 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及俄石油公司总裁谢尔盖·巴格丹奇科维访问北京,与中方签订出口4800万吨石油的协议,中国则向俄方提供60亿美元贷款。2005年4月5日,俄罗斯总统助理伊万诺夫明确表示,俄罗斯政府已基本决定建设“泰纳线”的中国支线。4月11日,负责“泰纳线”设计、修建和管理的俄罗斯国家石油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在伦敦表示,公司已筹到80亿美元的资金,不打算接受日本提供的贷款,将依靠自有资金修建远东石油管道。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4月26日签署命令, 决定第一阶段先修建至离中国边境70公里左右的斯科沃罗季诺(阿穆尔州)的石油管道。第二阶段再考虑修建至佩列沃兹纳亚湾(滨海边疆区)的输油管道部分。2005年5 月俄政府批准了“泰纳线”建设方案,这条输油管线西部起点是西伯利亚泰舍特,东部终点为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附近(“泰纳线”)。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5月30 日在向普京总统汇报工作时说,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纳线”)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08年完成。③ 日本政府则于2005年7月4日开始研究以1万亿日元(约合90亿美元)的贷款④ 为代价,外加其它辅助性的投资约120亿美元,换取俄罗斯优先铺设从泰舍特至太平洋沿岸纳霍德卡输油管道的承诺,希望以此击败俄远东石油管线先修中国支线的方案。

2005年7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苏格兰记者会上表示,俄罗斯将优先铺设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然后才会兴建供应日本的远东港口路线。普京说,到太平洋沿岸的石油管道建设将取决于东西伯利亚油田开发情况。管道一期工程将历时3年,最早将于今年开始动工。管道建成后可提供3000万吨石油,每年将向中国输送石油2000万吨,其余1000万吨石油将通过火车输送到太平洋沿岸。这表明,在俄罗斯,中国“优先”的考虑占了上风,日本想占尽“泰纳线”所有优势的努力遭受一定挫折,但俄国也没忘记日本,仍然努力向日本提供石油,在中日之间搞平衡。

二、俄罗斯政策摇摆的内外因素

原“安大线”全长2400公里,最初估计造价约30亿美元。“安纳线”全长3765公里,造价约80亿美元。“泰纳线”油管全长4118公里(一说约4300公里),由西伯利亚西部泰舍特,经中俄边界附近的斯科沃罗季诺,直达太平洋沿岸纳霍德卡海岸,造价约108亿美元。第一阶段将于2008年完成,整个工程需时7年。按计划,“泰纳线”完工以前,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油约1500万吨,向日本供油每年1000万吨。“泰纳线”完工后,将向中国和太平洋方向提供5000—8000万吨的年石油供给。5000万吨的分配比率为中国2000万吨,远东太平洋方向3000万吨。8000万吨的分配比率为中国3000万吨,远东太平洋方向5000万吨。在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问题上,俄国为何久拖不决,又多次摇摆?最后以一个在中国看来有些靠近中国,在日本看来虽未完全满足其愿望、但也大有希望的这种方案告一段落?其中有非常复杂原因。

(一)日本的恶性竞争是外因,俄国家利益为内因,促其放弃“安大线”。

首先提出“安大线”方案的是俄国企业,俄国领导人和中方领导人又多次通过会谈、联合声明等形式肯定该管线的计划,表明俄方在初期对中俄石油管线建设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但是,由于第三者日方的介入,使俄国很快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甚至几乎要放弃对中国的承诺,原因何在?主要有以下两点:

1.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和安全利益至上的原则,促使其通过在中日之间搞平衡的政策增进其本国安全。俄罗斯民族由于是在草原的厮杀中成长起来的,在内心深处,对本国周边力量怀有深刻的戒心与敌意。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力蒸蒸日上,实力逐渐充实。相比之下,冷战以后,俄国长期混乱,沦为二流国家,对中国的心情因此已经有些异样。再加上大量的中国劳工、商人、留学生等进入俄国,更使一些俄国人士视中国为新的“黄祸”。2005年年初,俄内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在整个俄罗斯有中国公民36万人,其中在俄亚洲地区有20万人,在俄欧洲地区有15—16万人。⑤ 他们害怕西伯利亚因为中国移民的快速涌入导致将来易主。因此,日本对建设西伯利亚石油管线的介入,使他们恐惧中国、怀疑中国的心态,恰好找到了可以在增进本国利益的同时,平衡中国的支点。因此,俄日在石油管线问题上一拍即合,在所难免。

2.俄罗斯虽然重视经济利益,但相比之下更重视经济安全。在对外石油输出管线问题上,俄罗斯曾有过很多教训。俄罗斯当初铺设了分别供应东欧某国和西亚某国的石油输出管道,后来这两国都以经济不振、能源需求下降为由,向俄罗斯提出要求:要么降低出口价格,要么停止进口,令俄万分无奈。⑥ 所以,从俄国的立场看,把石油管线铺到远东北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买家不仅有日本,还有韩国、美国等至少三方买家,这样就足以形成卖方市场,保证俄罗斯操控远东石油供应和本国的利益。如果仅仅把管道铺到中国大庆,买方为单一的中国,则将变成买方市场。俄罗斯害怕中国将因此掌握控制石油价格的主动权。

如果中俄石油管线不仅从斯科沃罗季诺修至大庆,再从大庆延至营口或大连,既可以解决俄方担心只有一国买家的问题,同时,日本、韩国等都可以通过中国的港口得到俄国油气的供应,而且对各方来说,因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管线和海运的距离,无疑将比现在计划中的“泰纳线”极大地降低成本,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共赢选择。但是,这个方案的前提是,俄国、日本信任中国,尤其是俄国信任中国才可能修建。当然,就目前来看,日本一心要和中国全面竞争,不愿意看到管线和接油港口为中国控制的局面出现。就俄国来说,舍近求远,仍然以修建“泰纳线”为主,表明俄国宁可提高成本,甚至冒更多的环境风险,不愿意让中方控制对多国输出石油管线的考量。同时,俄国想通过横贯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的建设,带动整个地区的开发,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合乎情理的本位想法。

(二)中日两国的激烈竞争使俄左右摇摆,待价而沽。

1999年以后,国际原油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石油价格由以前的长期低迷而逐渐高扬。在这一市场行情中,俄罗斯受益颇多。不仅依靠石油涨价,加大石油出口力度,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实现连续多年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突破新高,世界石油供应前景令人捉摸不定,更加剧了未来油慌的心理预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和拥有巨大油气储备的俄国,出现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待价而沽的心态。而恰在此时,中国的原油进口需求急剧增长,国际原油市场因此受到震动。日本自小泉首相执政以后,执行了一种与中国全面竞争的政策,作为缺乏能源的国家,加紧争夺西伯利亚的石油主导权,企图在俄石油供应方面制约中国并搅局。国际社会这种缺油的背景,和中日两国激烈竞争的态势恰好适合俄国的利益,并为其不失时机地所利用。

在建设西伯利亚石油管线问题上,俄国左摇右摆,找出环境、地震等各种借口,迟迟不确定具体方案,实则借机提高要价,促使中日两国的竞争进一步升级,以便从中渔利。致使日本从最初50亿美元的贷款许诺,逐渐提高到了70亿、75亿、80亿美元,以致要出台90亿美元贷款、加上综合投资等共计120 亿美元以上的巨大规模投入。中国也不得不有所跟进,2005年1月, 向国有的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提供了60亿美元贷款。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原油身价坐地猛涨,俄国只看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成了三国博弈中最大的赢家。

(三)中国的外交综合努力与日本的片面金钱外交优劣毕现。

就目前来看,俄国决定先修至离中国边境70公里左右的斯科沃罗季诺(阿穆尔州)的石油管道,是中国经济外交的胜利。因为从技术的角度讲,不仅全线贯通至少在2010年以后,颇费时日,而且,俄国西伯利亚“泰纳线”经过地区的石油储量和开采能力尚未完全确定能否保证每年5000万吨、或8000万吨的石油输出供应。如果达不到这两个数字供应量的话,修完第一阶段工程以后,对日本等太平洋方向的供应则失去了保障,这是日本最担心的。因此,日本竭力要求先修通往太平洋方向的管道。那么,俄国为何没有答应日本的要求,而确立了中国“优先”的原则呢?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从常规与技术合理性的角度讲,修建石油管线从主要产油区为起点,经过中点,再延长修至终点,不仅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一般正常的做法。因此,俄国准备先修至中国的第一阶段线路,如果没有日本不正常的干预和要求在其中的话,是再合理不过、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俄国来说,这一阶段的石油管线也是能够最快见到经济效益的部分,俄国如果不先修这一段,不是傻瓜,就是宁愿舍弃经济利益而有更大的其他图谋。

2.日本表面上对“泰纳线”虽然十分积极,但是,也有搅局的心态,并隐藏着领土等更深层的目的和野心。当日本看到“安大线”遭到俄国否定以后,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算,许诺要投入的贷款和资金等迟迟不能到位,并暗示俄国在北方四岛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日本反而要变被动为主动,俄罗斯处于被日本耍弄的状态,这是俄方始料未及的,当然,也使俄方感到恼火和羞辱。2005年4月11日, 负责“泰纳线”设计、修建和管理的俄罗斯国家石油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在伦敦表示,公司自身已筹到80亿美元的资金,日本的贷款对该公司将无足轻重。这一表白恰好表现出俄方对遭受日本耍弄、羞辱后的恼火心态。这种心态,同时,也是俄国不愿被日本玩弄,不愿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继续对日本让步的表现。在这种心态下,嫉恶如仇,又容易走极端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确定中国“优先”的原则理所当然。

3.日本的经济外交手段比较单一,对俄国的吸引力下降。日本诱使俄国上钩的杀手锏就是贷款、投资和技术援助,手段比较单一。这些手段如果放在前几年,俄国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对俄国将构成极大的吸引力。但是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猛涨,俄罗斯不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而且,所掌握的石油美元急剧增多,资金短缺问题基本得到了缓解。2005年1月, 俄国偿清所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债务,4月末,俄外汇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1413亿美元。⑦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日元外交”的吸引力已经大幅下降。因此,在修筑“泰纳线”问题上,俄国不只考虑经济方面,从安全、政治、兼顾经济等全面与综合性的考虑进一步跃居该项政策的主导地位。

4.中国锲而不舍的综合外交努力、真诚的合作精神,逐渐为俄国所认识和理解。在中俄石油管线问题上,尽管有日本横插一脚,致使“安大线”废弃,中俄石油管线问题一波三折。但中国始终把俄罗斯当作真正的友好邻国、战略伙伴,给予了高度的信任与全面的战略合作。中国积极支持俄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9月24日,温家宝总理访俄期间,中俄草签关于俄罗斯入世的双边协议,中国支持俄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互相承认市场经济地位。10月14日,两国元首和商务、经贸部长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市场准入协议》。中国成为最早与俄罗斯结束WTO谈判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一, 体现了中方对俄罗斯加入世贸的坚定支持。在关乎国家根本利益的领土问题上,中俄双方也互有让步。2004年10月14日,中国外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使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划分清楚并确定。同时,中俄两国进行十分紧密的军事合作,中国不仅每年从俄国都有大规模的军事采购,而且,中俄两国军队在2005年8月18—25日,携手并肩进行了一场世界瞩目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大规模军事演习,标志着中俄军事合作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日俄关系因北方四岛等问题尚未取得太大进展。因此,俄国确立中国“优先”的原则是中国运用综合外交手段,实现中俄双赢的结果。根据媒体报道,2005年9月5日,普京在出席克里姆林宫对西方分析师和记者举行的会议时再次表示,俄罗斯原油将首先输往中国石油中心大庆,再到太平洋沿岸。⑧ 这再一次确认了中国“优先”的原则。

三、中俄石油管线建设交涉中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中俄石油管线交涉从1994年开始至2005年基本确定,经历了整整10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也有一些教训应该切实吸取。

(一)对于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石油等战略资源供给问题,应未雨绸缪,早做应对,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先行一步。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对中俄石油管线的修筑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当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低迷,世界石油市场为买方市场,俄国急于向中国推销本国的油气资源。但由于中国本身是产油国,尚未开始大规模进口石油,因此,对此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重视程度不够,起码在认识上缺乏战略上的紧迫性。虽然中俄双方一直关注这一项目,并有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承诺,但始终没有推进到落实的层面,以至于让日本后来者居上,比较轻易地撼动了中俄两国长远的石油管线计划。今后,中国要在包括石油、以及类似于石油等的其他战略资源上,结合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增长潜力,提前做好预防性研究和政策规划。在其成为世界性短缺产品之前,即先做准备,为本国今后的大规模需求奠定基础。这样,类似于日本这样的国家即使想和中国不惜血本地竞争,但也因晚了一步,而无可奈何。因此,作为一个大国,不过分地拘泥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和一时的形势变化,进行战略研究,具有战略远见,进而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先行一步,从事一部分的战略投资、战略投入是必要、必不可少的。

(二)在解决国际经济问题上,经济外交为主,但必须辅之以其他综合外交手段,单一的外交手段效果未必理想。

日本在与中国争夺西伯利亚石油管线的过程中,手段比较单一,即利用日元和投资与技术优势,破坏中俄原有的规划,在中俄的相互承诺中打开一个缺口。这在初期对俄国虽然有相当的诱惑力,起到了促进俄国改变计划的一定作用,但随着俄国经济的进一步好转,这种单一的经济外交手段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相反,中国一方面运用贷款、投资、支持俄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外交手段,另一方面,还在反恐、军事合作、领土划界等方面,从全方位入手,综合搞好与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些综合手段与因素,促进俄罗斯在观望和摇摆中违背了日本坚持太平洋港口优先供油的意愿,而确立了中国“优先”的原则。因此,要想使本国的外交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单靠经济、政治或军事等单方面的手段不容易发挥良好的效果,而应该多种手段并用,多管齐下,综合统筹,才有利于实现本国的战略目标。

(三)要准确了解对方国家的国家利益定位、民族个性,减少我们政策的盲目性。

在外交活动中,不能完全出于本国的愿望行事,而必须通过研究、沟通等渠道,了解对方国家的国家利益定位,同时要深切地理解对象国家的民族性格。这样,才有助于把握我们自己的政策目标,清楚地了解在我们期望的结果中,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哪些是通过交涉努力可以改变的,这对于外交目的的达成至关重要。在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线问题上,当日本参与进来以后,俄罗斯突然意识到,更多的买家对俄国有利,所以,石油管线总的走向修往俄国远东的太平洋港口就成了必然。而这恰好就是俄国在此问题上对本国国家利益的基本定位——多个买家比单一买家对俄国更有利。在俄国起初表露放弃“安大线”的时候,中国人有一种俄国人背信弃义、抛弃中国的感觉,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倘若了解了俄国在此问题上国家利益的定位,就不难理解俄方的做法。2004年10月,普京访华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曾强调:“把输油管道修往哪里,是由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决定的。”⑨ 而俄国的国家利益具体说来,就是避免一国成为单独买家,在两国或多国之间搞平衡,对俄国更有利。日本不知进退,当俄国已经决定修筑“泰纳线”的情况下,还要求先向日本输油。这是没有深切了解俄国在此问题上的国家利益定位所致。因为在俄国看来,决定修“泰纳线”对日本的要求不仅已经做出了承诺,而且,也对其很有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再继续向日本倾斜,好处将为日本所独占,这对俄国的利益平衡是不利的。因此,通过向中国适当的倾斜来平衡日本得到的利益,对俄国来说是必要和必须的。2005年9月5日,普京再次公开表示,通过向大庆输送石油,俄罗斯将得以实现原油出口路线多样化,从而避免了对单一石油客户的依赖。俄罗斯希望将石油出售给整个亚太地区。⑩ 不了解俄国国家利益定位的日本,即使再加大气力出资与活动,也难以奏效。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到,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爱憎分明,但又比较容易极端,具有相当高的理性智慧,又特别容易感情冲动,意气用事。日本口惠而实不至的贷款,让俄方感到其中蕴藏着日本人的某种阴谋,尤其可能是要通过日元投资控制西伯利亚、或者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做手脚。在这种情形下,俄国人性格中的意气用事,更将使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优先”的原则。

(四)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应该学会更熟练地运用经济外交手段实现本国的目的和利益。

经济外交手段运用得当,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本最擅长的经济外交手段就是被其自身美其名曰“经济援助”的日元贷款。虽然作为“经济援助”的官方贷款有利息和偿还期限上的很多优惠,但对于一个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来说,并非是了不得的难事,如果运用得当,这一手段经常处于使本国受益最大,代价和风险较小的有利状态。中国的国力和金融力量正在不断增强,今后也可以加强对这一手段的运用。如果我们在2002年以前就给俄国的石油公司以足够贷款的话,或许现在“安大线”已经接近建成投产。日本即使有力量,也难以有效插足了。

所以,经济外交,应该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时期,在我国受到应有重视,并给予恰当运用的有效外交手段。

收稿日期:2005—09—14

注释:

① 《中俄总理第六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http://www.dayoo.com/content/2001—09/11/content-216992.htm。

② 《中俄联合声明》(2002年12月),http://news.sohu.com/97/86/news209548697.shtml。

③⑤ 谭克华:《俄每年对华输油千万吨中国将参与俄油气田开发》,http://news.tom.com/1003/3295/200571—2267751.html。

④ 《日本与我抢石油管线要求俄放弃先修“中国支线”》,http://www.oilchina.com/xxzx/xl.jsp? bsm=042D197DE.0001708B.446B&db=gisyxw。

⑥ 盛世良:《从对华能源合作看普京战略》,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05—01/25/content—2505138.htm。

⑦ 《60亿打败80亿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峰回路转幕后》,http://www.qsyy.org/read.php? tid=6296。

⑧⑩ 《俄总统普京:远东输油管石油先输往中国大庆》,2005年09月08日,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0642571403264/20050908/629923.shtml。

⑨ 宋国华:《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峰回路转幕后》,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5/May/874690.htm。

标签:;  ;  ;  ;  ;  ;  ;  ;  ;  

俄罗斯决定建设“泰纳线”的启示_西伯利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