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崔智林 龙叶敏 梁海霞

[摘 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民本位”的继承和发展。新思想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民主体”的继承和发展。新思想坚持以生产力发展为现实条件,以教育为根本途径,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继承 发展

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新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人民本位”“人民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本位”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人民本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以人的社会性为中心,以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对人的存在进行了划分。首先,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首要前提。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其次,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存在物。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对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不管怎样也天生是社会动物。[3]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4]马克思认为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能力和精神生活的存在物,是现实的和能动的,是有意识、有理性、有思维的。人的一切都是形成于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对实践又有反作用。

“人民本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其精神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5]因此,“人民本位”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离开民生提发展,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离开发展提升民生,民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改进民生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红利,只有改进民生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改进民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思想立足时代发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行各项制度改革,满足了人民的发展需求,不仅坚持了“人民本位”的精神实质,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本位”的继承和发展。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培训后我很快就遇到了我的第一个客户——冯阿姨。冯阿姨家住着她的两个外孙女,冯阿姨的女儿也偶尔过来住,还有一只宠物狗,我的主要任务是打扫卫生、做饭、遛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主体”的继承和发展

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从事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民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其次,人民是社会利益的分享主体。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视人民群众为一切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7]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每一项重大改革政策的出台和举措的实施,都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探索。

人民是创造历史伟业的主体。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已向世人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孕育中国共产党及其成就的重要力量。正如列宁所说,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6]离开人民群众,党和国家将失去最坚实可靠的基石和忠实强大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创新,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才能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新创造精神调动起来,能力挖掘出来,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才能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

“人民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二是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自己创造价值的享有者。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无不贯穿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核心逻辑主线。

采用主轴因素法(principal axis factoring)对数据进行分析,参考碎石图结果,提取2个因子,最后得到20个条目。各因子所包含的具体条目如表1所示。两个因素能解释总方差的64.0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发展

人学理论的主题即“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强调,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9]。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力的形成、发展和表现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生产力要在生产关系中表现出来,政治力量要在政治关系中表现出来,精神力量要在精神关系中表现出来。社会关系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也有可能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但无论如何,人要脱离社会关系而单独发展是不可能的。同时,人的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能力全面发展、社会关系全面丰富时,人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劳动创造了人。马克思认为,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的能力主要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生产力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动力,又是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社会生产既能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能保证其体力和智力的自由发展和运用。[10]

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是人全面发展的表现之一。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且是在这种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类初期狭隘的社会关系阻碍了人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度提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社会交往中,进行普遍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并开始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这种多样的社会交往开阔了人的视野,丰富了人的社会关系,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个性发展。个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和他人相比的独特性和自主性。马克思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时曾多次指出,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本身就体现着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即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我国既面临着赶超跨越的难得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困难,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

时间回到2000年7月,中央纪委办案人员在汕头查案时在所住宾馆意外身亡,一同被烧毁的还有案卷材料。调查一年无果,高层震怒。次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批示,成立“8·15”专案组,郑少东担任专案组副组长。此案中,与人合伙经营码头的连卓钊虽非主脑,却已深度卷入。据连卓钊供述,2002年初,郑少东向其承诺帮助解除调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2018年10月23日。

[2][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5]《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3月20日。

[6]《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60。

[7]边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8]《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2015年1月14日。

基金项目: 陕西省高等教育管理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ZD09);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的定位、定点和定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KRM079)。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西安

标签:;  ;  ;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