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运检;运检管理;管理方法
引言
在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的管理体系中,只有所有的运检体系能够参与到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才可保证这一系统能够全面发挥应有作用,提高对整个输电系统的运行检测工作质量。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实现对工作人员、工作形式、工作内容的高效精准管理,以确保该项工作发挥应有作用,但是当前的工作形式未能满足这一要求。
1.输电线路运检管理可行性、必要性
1.1可行性
目前电力系统飞速运转,同时带动了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尽管电力系统在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如果员工在检查设备过程中不认真,操作不熟练等,会无法充分发挥输电运检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持续创新,针对输电线路设备运行与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设备功能养护、维修也得到了明显好转,尤其是甄别技术和传感技术等,为输电线路运检可行性奠定基础。将避雷器走漏电流测试、远红外线成像测试应用于输电线路管理实时监测环节,其效果非常明显。
1.2必要性
在20世纪50年代,定期检修制度广泛应用于国内输电线路检修项目,每个季度都会实施一次输电线路检修,不管是检修项目还是明确检修时间,均以往日的工作经验为主,并未全面思量输电线路设备质量、工作近况、功能差异等状况,断然实施检修任务会存在不合理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检修资金,工作强度大不说效果还不太明显,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我国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国内很多城市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电网拓展规模持续增加,如此对电力系统技术要求也越发严格。很多设备不用定期维修,若使用以往定期检修制度会增加输电线路运营资金,严重的还会因为检修方法的失误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往昔的输电线路检修方法已不适应当前输电线路运行要求,应拟定全新的输电运检管理对策。
2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的常用方法
2.1 完善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
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电网改造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不少新的技术工艺、方法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并在此作用下,引入了一体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输电线路运行檢修,构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完善一套可行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接着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与优化,并在此技术上,针对于静态、动态、基态的安全性进行考核。在智能专业分析系统探究的过程中,建立检修一体化工作策略。在检修计划中,构建多种电网模型,并在综合性的基础上,实现电网模型、负荷数据、运行状态、检修申请,设备状况等方面的数据汇总。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针对问题,快速地做出对应的检修计划。第一,构建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在实际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相互协调,责任明确,有利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确保输电运检的安全生产指标完成。第二,需要在状态监控系统的管理模式下,将监测技术与人工运维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无缝衔接。部分转台监测装置不稳定导致数据不可靠的,需要充分地使用状态监测系统的先进性进行改进。不断解放一线员工的劳动力,最好保证传统状态与现行的相互补充与配合,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建立健全线路突发事故应急抢救机制,加强内外部应急救援协助联动。构建输电线路典型事故抢救预案,完善应急工作网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构建完善的系统设备信息档案库。
输电线路中的设备管理是当前输电运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当前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设备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也并不乐观,构建完善的系统设备信息档案库,是缓解当前设备管理压力的有效途径。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使得输电线路中所用到的设备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在设备的制作工艺上也加先进了,这都使得整个设备检修管理所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构建完善的系统设备信息档案库目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输电线路设备档案库的构建要以系统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设备信息档案库构建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设备的原始记录与检修记录等相关信息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去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3提升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电力输电线路实际运行中,相关的运行和维护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运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运维工作的实际效果。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那么不仅会难以高质量的完成相关的运维工作,而且也会给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就需要电力企业和相关的责任单位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养,可以组织相关的人员定期的开展学习和参加培训活动,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运维能力,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此外,由于运维人员的能力水平大都参差不齐,所以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还要积极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这样才有利于运维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从而为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提供更有利的保证。
2.4加强智能管理平台的应用。
从传统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使用的是人工检修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检修的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故障出现的时候,也无法进行精确的定位。人工检修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检修的工作状态。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在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构建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优化传统理念下的线路检修弊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在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的基础上,快速地对问题或者故障进行定位,从而帮助检修者,精确的寻找到发生故障的位置,提升检修的工作效率。市场上常见的智能化技术为1Gs技术与GPS技术。其中,GPS技术主要就是应用于线路故障的精确性定位,优化传统理念下下的问题与不足。第一,需要构建智能巡检技术,具有传统输电线路巡检系统功能,对运行数据的现场记录与校验进行跟踪处理,直接上传PMS系统。针对于缺陷与危险点的管理上,需要实现对危险点的闭环管理措施。针对于现场应急处理上,需要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作业管理,还可以使用智能终端实现现场监控,提升巡视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二,带作业技术上,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测试与维护,更换部件的作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三,使用直升机协同人工进行巡查。例如:2017年,浙江省电力企业就尝试了55kV的直升机,积累了经验并提升了智能巡查应用。第四,通过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现场施工控制。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工作是整个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电力企业得以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人民得以舒适生活的前提。所以,电力企业要对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现状不断地进行探讨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关的优化策略,确保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彭韶清.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167-168.
[2]李岩东.浅谈电力系统输电运检技术 [J].科技创新导报,2016(08):97-98.
[3]曹大军.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浅析[J].电气时代,2016(03):39-40.
[4]王兴国.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技术的探讨[J].信息通信,2015(12):286-287.
论文作者:白莹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线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人员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