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思维导图,在理解知识本质、优化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系统、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教学中的例子,阐述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 知识构建 发散性思维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师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简单粗暴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当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强调的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它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用具体化、可视化和结构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便于对知识的理解。
一、借助思维导图,理解知识本质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磨、解读能力是一名专业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其实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有待提高的(特别是近五年入职的青年教师),而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厘清知识间的关系,理解知识本质。
如:在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中,教材先是截了当地提出解比例的概念,随后马上通过“求模型高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比例与解方程的关系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急于教学“解比例”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基本概念的掌握,并不能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时候,如果利用思维导图(图①),再把知识的结构厘清,再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思维导图,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和延伸过来的,进一步促进他们对知识本质性的理解。
二、借助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
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把繁琐、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然后系统地呈现出来,从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的作用。这样的“导图”不仅简洁明了,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中,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多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圆柱和圆锥相同的知识联系起来,又达到区分的效果,更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并记忆。优化繁琐的知识点,促进知识间的联系,达以优化知识结构的效果。(图②)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的一些优缺点。课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思维导图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与完善,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性认识。这是进一步对知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建构能力的养成。
三、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系统
思维导图的创始者东尼·博赞先生经过三十多年的实验与深化,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影响。但要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就要要求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小学毕业考前的整理与复习,需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的方式串联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结构化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图③),里面牵涉到的内容很多,既有点线面,又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概念、周长及面积的公式推导与应用,多而广。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思维方式都不相同,绘制的思维导图也会不同。在课堂中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比一比谁的思维导图内容更全面、设计得更有创意。同时,教师选取部分思维导图进行展示,以及向学生呈现教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优化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建构。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进行改善和重组,才能形成知识系统,这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过程。
四、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等,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的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就像是一棵树,把的主干比做是“一件事情”,那么树的根茎、枝杈、叶子就相当于人思维的迁移过程,支撑这颗大树生长的养料就相当于人本身在生活中的认知和见识,“养料”越多,“枝叶”也就越茂盛,包含的内容也就越多。
思维导图跟发散思维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他们都是由学习者从一个中心点出发进行联想,在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整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互相拟合的关系。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而发散思维又影响思维导图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把思维的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两者之间完美地实现了知识之向的灵活迁移。
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内容上(图④),当教学完整个单元时,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发散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当谈到“圆”时,会不自觉地想到圆的样子及各部分名称及关系,回忆起推导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过程,迁移到圆环的计算方法,甚至想到利用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甚者会联想到圆与球体地联系与区别,激发深入学习的欲望。
五、结束语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知识构建能力、创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能够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培养要求,还对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今后笔者还会在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研究,以研促教,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文圣 李振云 试析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J].衡水学院学报,2003。
[2]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M].英:中信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卢换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结构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