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王新梅
摘 要: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诵读理解古诗、想象感悟古诗、古诗读写训练等几个方面,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指导策略。在研究中转变教师的指导观念,加深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升研究水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学习古诗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诵读;想象;读写训练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众多文化中独特的一支,它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诵诗吟词,从来就是古代文人们所喜爱的事。运用古诗词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近年来老师们所重视的事。随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地位的肯定和提高,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比重也增加了许多。老师们对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重视,这也催生出了古诗词教学研究的多元化。本篇文章阐述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教学一些感受,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让古诗文教学伴我们成长。
图3中,样品1~4、7~8与空白组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相近,表明在同等发酵方式发酵条件下,添加增香酵母不会对薏仁碎米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造成很大影响,而同时添加两种增香酵母的样品5、6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则明显低于空白组,分析可能是总酸含量降低所致;由图3所示,样品7、8与样品1~4相比,其氨基酸态氮含量相对较高,表明分别在不同发酵时期添加两种增香酵母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样品7中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达0.872 g/100 mL,略高于样品8,其含量与未添加增香酵母的样品9相比增长了2.41%,因此,为提高酱油风味,样品7是较好的添加方式。
一、 重视诵读,读中悟情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同时又指出:“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诵读。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可以有感情地自读,可以同学之间对读,互相配合朗读,也可以老师进行范读、同学齐读等等。在不断地诵读过程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诗歌感情的熏陶,领会到了诗歌的意境。读,也是一种欣赏诗的方式,熟读成诵之后,诗歌也就自然而然地内化为胸中之本了。
古诗讲究韵律,节奏感是很强的,故而读的时候一定要将节奏感把握好,这样才会朗朗上口。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可以这样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节奏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指导朗读时,学生要按照诗的正确节奏读。
在教古诗时要注意范读,老师可以调动情感、语气、动作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读《如梦令》时,我读到“常记溪亭日暮”中的“常记”时,故作沉思状,将学生带入那个久远的回忆当中;读到“沉醉不知归路”中的“沉醉”时,我好像陶醉于某种享受当中,语气十分快乐;读到“惊起一滩鸥鹭”时,我表情十分惊讶,好像看到了一种奇特的场面,同时右臂做上扬状,好像鸥鹭腾飞而起的样子。孩子们听完之后十分开心,迫不及待地想要试着读一读,而且也读得有滋有味。
二、 发挥想象,融情于景
古诗教学,可以采用改写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让学生对诗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加强了写作训练,锻炼了孩子们的文笔。如改写《如梦令》,引导学生扣住“醉”字,把握诗人喜爱的情感。弄清途中所遇美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沙滩鸥鹭,在脑海展开想象,补充出许多的背景画面来,一次偶遇许多美丽意外的快乐郊游便写了出来了。
(一) 运用课件,借助多媒体进行想象
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经典名篇,它们都是浓缩的艺术精华。引导学生在写作文之时恰当地运用古诗文,能起到好的效果。如有一次我执教公开课《游园不值》时,提出了一个片段写作练习的要求:内容不限,但必须要用上其中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果学生思绪飞扬,所写句子内容丰富,精彩迭出。这个教学环节,正是目的明确地进行巧用佳句的读写结合训练,其效果显而易见。
目前,学术界对管世铭及其作品的研究还没有全面展开,相关研究成果也屈指可数,如汪最中的《管世铭家族的文学创作及其唐诗学研究》、焦体检的《论管世铭唐诗研究》、何诗海的《总集凡例与文学批评——以〈读雪山房唐诗钞〉凡例为中心》、汪雯雯的《唐诗选本凡例批评功能转变与诗学理论建构——以〈读雪山房唐诗钞〉为中心》等。就研究范围而言,现有研究成果大多论述管世铭的家族、生平、诗学理论,以及他在诗集编纂体例上的贡献,而对管世铭诗歌的诗史价值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立足管世铭的诗歌和相关史料,采用诗史互证的方式,揭示管世铭诗歌的诗史价值。
有些古诗画面感极强,古人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时我们可以抓住诗中所出现的景物即意象,在脑海当中展开联想,比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一句很有意境。夜幕之下,溪亭之景如何?给你怎样的感受?配合展示多媒体的图片。学生脑海当中便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来:傍晚太阳慢慢从西边落下,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树木在夕阳余晖的笼罩之下,显出美丽而幽静的氛围。在这样有意境的地方诗人们又会做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一群少男少女对酒当歌,吟诗作赋,在良辰美景当中做如此有意义的事情是多么的有趣啊。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展现出来,学生们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因为诗歌是浓缩的精华,思维跳跃性很大,有些诗歌中间有许多留白的部分,这时我们若能将其补充完整,那么寄予其中的情感,自然而然能悟得极其深刻。比如说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前一句可借助桃李、春风、酒三个景物,想象朋友之间相聚的喜悦,把酒言欢的快乐。这等良辰美景乐事是在久别之后短暂相聚时才有的。而相聚之前,那些离别的日子里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情感如何寄托的?作者没有具体去写,只写到了江湖、夜雨、十年灯。我们可以想象,在漂泊江湖的时刻,在每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昏黄的油灯下,他们彼此都会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呢?在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们是不是都在思念着彼此?因为他们的情感非常深厚,会时常思念彼此,所以十年后的一朝相聚,那种喜悦才更加溢于言表吧。这些的留白部分,当我们通过想象将其补充出来时,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主旨我们也就领悟了出来。这样的改写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笔,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可谓一举两得。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古诗文教学中将读写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会使学生对诗悟得更加深刻。读写结合,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 紧扣古诗内容,发挥想象
有些古诗本身就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于是他们的眼前真的出现了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场景。比如《小儿垂钓》一诗时,在讲完文字释义之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路人问了小儿什么问题?路人是怎么问的?小儿垂钓时神情如何?听得路人相问之后,他又是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学生据此想象,一幅有趣的画面便展现出来了。而据此理解,对诗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另外,大家也知晓古诗离我们现在十分久远,有些物件现在的孩子们并不明白,它已经不存在了。这时可以通过图像、多媒体的展示,去让孩子们了解明白,拓展他们的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在讲《江雪》一诗时,讲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句时,诗句中的蓑衣和斗笠两个物件,现在几乎是难以找寻了,于是老师用多媒体再现这些物件时,孩子们便获得了直观的感受。
学习诗词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其符号化的文字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让有限的语言展现出无尽的魅力。
三、 读写结合,汲取古诗的精华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不仅仅削弱了政府的经济实力,而且被认为破坏了儒家的孝悌伦理。 僧人出家,佛教出世,舍生弃养,别妻绝嗣,这与注重孝道的传统儒家直接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持传统儒学思想的人挺身而出,竭力反对佛教。 “在儒、释、道三教融合之前,先后遭遇了儒道排佛、拜礼与化胡之争、灭佛辱道等……儒教与佛教的关系在一定时期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7]25 这种局面导致了一个结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佛教,儒家所担负的拯救使命就不完善——它只拯救现实而不拯救来世; 引进佛教,便混淆了中国人固守的‘夷夏之分’”[7]26。 怎么办呢?道教就应运而生了。
(一) 引用诗句,进行读写训练
现在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它有多种的方式,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多媒体。多媒体中有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好看的视频和动画,都可以将它们运用到教学中来,借助它们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诗中的内容。比如在讲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时,为了将西湖的美景给孩子们以直观的感受,我展示了西湖六月荷花的视频,图画当中:荷叶田田,一碧千里,花如繁星,耀人眼目,朵朵的荷花有如婀娜的少女,在朝霞的映射之下,异常美丽。孩子们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感受到了六月西湖之美,深深地陶醉其中了。
另外,学生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之时,若能恰当地运用古诗,则能为文增色不少。比如写母爱的文章,引用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可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很好地凸显出来;写春天里的花儿,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百般红紫斗芳菲”则能将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描绘得让人浮想联翩;写离别时,引用古诗“多情自古伤离别”,则可将离别不舍与悲伤渲染出来。适时运用古诗文到写作中来,可起到言简意丰,韵味无穷的作用。
(二) 诗句改写,进行读写训练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诗重想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词在有限的语言里,蕴含了无尽的情愫。“诗”(湿)其实是“干”的,它是浓缩的艺术精华,必须运用充分的想象将其泡开来。也就是说古诗词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才能再现诗当中的形象,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共鸣。
多媒体还可以带我们去领略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帮助孩子们理解诗中所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比如《望岳》中有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时可以出示泰山的视频图画,它傲然群山,俯视一切的雄伟壮观,很有一种君临一切的气概;而众山也如臣子一般,甘愿匍匐在它的脚下。《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出示边塞一望无际的苍凉之图,与烟雨迷蒙的江南秀丽之景,两种画面的对比,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体会塞北与江南水乡不同的美。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走进古诗词中,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背景故事,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主任工作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作用不光体现在德育教育方面,还在课程教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更是新课改成果实践的关键人物。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尤其新课改取得相对成功的的背景下,班主任要积极进取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升水平。
2.3 不同液体管理方案对24 h液体复苏达标率的影响 实验组6 h及24 h液体复苏达标率分别为67.67%和83.33%,相较于对照组的20.00%和44.00%,实验组达标率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总体来看,中国当代都市电影的创作延续了现实主义传统,相当多的作品对由乡入城的农民工进行了再现;也对城市原住民的怀旧心态进行了关注。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进城成为中国特殊的社会现象,谈到都市,我们无法避开这一话题。也正因此,以都市社会为表现对象的电影中频频出现农民工,许多影片甚至直接以农民工为主角,这些影片应该被列入中国当代都市电影的范畴。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殊之处,也是中国当代都市电影的特殊之处。
四、 结语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注重在诵读涵咏中体会诗歌的文体美、语言美;在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愫美;在读写结合中加深化对诗歌含义的领悟。这些方法在我执教的诗歌课堂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探索。总之,“教无定法”,教授古诗词的方法千千万万,以上的几种方法,只是我个人的薄见。希望我们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课标为准绳,与时俱进,在各自的教学中能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周汝昌.唐宋词鉴赏字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刘青文.唐诗三百首[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王新梅,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团结路小学。
标签:诵读论文; 想象论文; 读写训练论文; 巢湖市团结路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