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候变化打乱了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格局,这些气候资源的重新分配对我国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大体上是热量资源总体增加,但分布不均匀。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冬季和夜间增温分别大于夏季和白天。作物生长都有最适温度,高纬度地区天气寒冷,虽然白天增温可以接近最适温,但夜间温度增加,作物呼吸作用加强,不利于有机物积累;低纬度地区尽管增温幅度不如北方,但由于其基础温度已较高,继续增温将不利于作物生长。降水资源分布总量变化不大,我国西部地区、华南地区降水量增加,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降水减少。降水变化亦会影响温度、辐射变化及土壤水分平衡,对干旱和雨养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湿润地区的温度和太阳辐射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就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极端天气
引 文: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占据着基础地位,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并且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农业丰产丰收得以促进,但农业生产仍然对靠天吃饭的困境摆脱不。而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就是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初始阶段,学者人为改变气候参数,对天气数据进行一定范围的加减从而生成一定的气候情景,然后输入作物模型进行模拟,进而观察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以实测的天气数据为基准,在气温或者降水量等方面人为给定变化范围。此种方法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能较好地反映参数敏感性等优点,但不能反映空间、时间的动态变化,且人为设置的天气数据比较随意,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一些学者在借助大气环流模式(GCM)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面取得了进展,即根据GCM输出的网格点值,结合当地历史气候资料,设置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或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进而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况。
近年来,学者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用区域气候模式结合作物模型来模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使用区域气候模式可以直接模拟逐日天气数据,然后输入到作物模型中。它是对大气环流模式的一大改进,可以降低天气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模拟高分辨率的逐日天气数据。
2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
2.1扩大复种面积,调整种植布局
气候变化导致作物生长季的光能、热量资源增加,复种面积扩大,部分作物的种植北界北移。要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适度将冬季越冬作物北移,通过发展冬季麦棉两熟、小麦玉米间作、发展双季稻等途径提高复种指数。
2.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作物抗旱、抗涝能力,增强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倡推广膜下滴水、地膜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干旱缺水山区兴建一批蓄水塘库,普及集雨设施与补灌技术,开展坡改梯、沟坝地等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3改良品种
改良作物品种使之适应气候变化,保证增产增收。科研机构已经有计划地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选育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选育耐高温、耐干旱、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应对气候变暖导致的病虫草害。同时改善农作物的生理特性,包括选育高光合效能及低呼吸消耗的品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调整农田管理措施
通过调整农田管理措施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干旱地区,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如利用保水剂作种子包衣、播种及移栽后喷洒土壤结构改良剂,用抗旱剂抑制地面蒸发,用抗蒸腾剂减少植物蒸腾,开发活性促根剂促根抗旱。
2.5加强对农业气候灾害的防控措施
农业整治管理对于粮食增产增收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农业气候灾害进行监测防控同样不可忽视。,开展农业气候灾害预测,建立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特别是建立干旱、洪涝、低温灾害、重大植物病虫害等防控减灾体系,并建立农业灾害保险机制,可有效规避农业气候灾害风险。
3气候变化作物生产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3.1作物生长模型
当前的作物生长模型可以模拟正常情况下作物生长情况,对异常气候下的响应能力不足,近年来异常气候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异常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物模型对CO2浓度的响应与实际情况有差异。CO2浓度增强时,作物光合效率增加,现有的模型一般用系数进行CO2订正,但CO2浓度增加后,作物的光合产量亦同步增加,从而降低了作物含氮量,导致模型模拟过程中考虑CO2的直接增益效益过高。另外,现有作物生长模型大都在无病虫害情况下进行模拟,随着气温变暖,病虫害可能加重,这也是模型可改进之处。
3.2栽培管理技术
作物生长都是按照当前栽培的管理模式,确保现在的技术与当前气候环境相适应。在气候变化情况下,农民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适应变化的气候,如更换品种、调整播期、提高复种指数等。应该将栽培管理技术适应性考虑在内,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增加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研究的准确性。
3.3辐射变化影响存在的问题
影响作物的气象要素主要有温度、降雨、辐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侧重于讨论温度、降水变化的影响,温度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侧重于对作物发育速率、同化物形成、呼吸消耗的影响。降雨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侧重于降雨对土壤水分、养分运移的调节,进而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但是对辐射这个重要因素的影响考虑相对不足。辐射变化主要从3个方面影响作物生长,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关键发育期作物适宜群体变化及光合同化量变化。
3.4在适应对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唐国平等应用HadCM2、CGCM1、ECHAM4这3个模型模拟未来中国气候变化情况,建立了未来气候变化的6种方案,评估了中国不同区域复种指数,但没有对周年作物生产进行综合考虑,详细分析了降水、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但对辐射因素的影响考虑相对不足,此外,作者没有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界限影响较大,造成多熟种植界限的向北、向西推进,多熟种植区域扩大,总体上有利于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增加,对新品种的适应性、水资源、土壤、经济政策等因素对种植制度变化影响考虑不足。应充分考虑合理平衡的种植结构,根据农作物的优势种植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4结语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极端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不利。因此,气候变化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气候变化进行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还涉及土壤、水资源、气温、栽培管理技术、经济政策等诸多方面。各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模拟研究,比较各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并加以修正,确保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评价结果更客观,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 沈永平,王国亚.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13,35(5):1068-1076.
论文作者:聂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作物论文; 气候变化论文; 农业论文; 气候论文; 农作物论文; 生长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