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永州 425002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矫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微型种植体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正畸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微型种植体治疗后正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及磨牙移位情况均明显优于接受直丝弓配合使用横腭杆辅助治疗的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6%,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进行矫正治疗,较之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口腔;正畸矫正治疗;应用价值
临床牙科疾病当中错颌畸形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在发育过程中机体因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影响发生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同龋齿、牙周病并列为口腔三大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高达50%之多[1]。临床治疗错颌畸形主要采用正畸矫正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反作用力而影响矫正治疗效果[2]。微型种植体作为一种新型正畸矫正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当中。为进一步确认微型种植体治疗口腔正畸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64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64例,男性30例,女性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口腔正畸治疗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患有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患者、有正畸矫正史患者、精神障碍严重的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或者系统性疾病患者。对照组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11~25岁,平均年龄(18.8±5.5)岁,实验组32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13~26岁,平均年龄(19.6±7.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采取直丝弓进行正畸矫正治疗,即于患者两侧放置牵引钩,然后采用不锈钢的弓丝进行牵引,达到完成矫治牙弓的目的,关闭牙间隙,采取加强支抗的手段进行支抗控制。对照组患者使用横腭杆进行辅助治疗。实验组患者植入微型种植体前需清洁口腔并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的浸润麻醉。同时根据拍摄的曲面断层画面,判断微型种植体的植入部位、角度、深度,注意牙槽神经及上颌窦,避免对口腔神经造成损伤。一般微型种植体植入部位位于膜龈结合处或者偏于牙根方2~3nm处,植入角度同骨面垂直,用消毒后的黄铜丝标记微型种植体的植入部位,然后动手植入微型种植体。注意植入微型种植体的过程中,不得卷入软组织。结束手术后,拍片观察记录植入体与牙根的关系、植入情况及手术效果评价,同时适当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定期复诊检查植入体情况,保持口腔清洁。于术后10个月取出微型种植体。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者矫正治疗过程中口腔种植区有无发生感染、口腔炎症、组织水肿等不良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矫正治疗后正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及磨牙移位等情况。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矫正治疗后正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及磨牙移位等情况:根据表1得知,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微型种植体治疗后正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及磨牙移位情况均明显优于接受直丝弓配合使用横腭杆辅助治疗的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情况:根据表2得知,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型种植体后,有1例患者出现口腔不适症状、1例出现组织水肿症状、1例出现口腔炎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而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口腔不适症状、1例出现组织水肿症状、1例出现口腔炎症,不良反应发生率40.6%。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临床治疗中,支抗已经普遍应用于口腔正畸矫正治疗中,但是由于佩戴复杂,其本身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矫正效果。微型种植体属于一体式的新型支抗,植入部位灵活、不受限制,可植入两邻牙牙根间隙内,且其固位效果较传统支抗固位效果好,不必依靠骨结合定位,另外因其体积小,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所以,不必依靠特殊的设施进行配合实施手术[3、4]。此外,取出种植体时无需进行麻醉或者对创口进行处理,只需用动丝锥套住种植体的钉头部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5]。本文研究表明,将微型种植体应用于口腔正畸矫正治疗中,较之传统矫正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正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及磨牙移位情况均明显优于接受直丝弓配合使用横腭杆辅助治疗的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矫正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为9.4%,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6%,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进行矫正治疗,较之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礼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269-269.
[2]冯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3):352-353.
[3]安葵,万惠子,肖长芬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71-72,75.
[4]任蕾,林建琴.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4,(32):61-62.
[5]杨富山,杨森.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9):64-65.
论文作者:陈剑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患者论文; 口腔论文; 实验组论文; 正畸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