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思维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去年第6期发表省教科所李中璋老师《谈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后,不少读者来函询问其实验教学的操作过程,即教学的模式。为此,李老师再度撰文——
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增强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段、篇的能力。根据小学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教材,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教学可按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看——读——说
其中的“看”,是看图或灯片、录像、实物等;“读”,是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词、句、段、篇;“说”,是回答问题。低年级的“看图读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等类型的课文均可按这三步进行教学。
在看图中,①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②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看图的习惯,看过图以后要了解并记住图画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③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逐步抓住事物的特点,并展开想象和联想,丰富图画的内容。通过这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形象思维的重要环节,切不可轻视,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
在读文时,①要教给学生阅读的知识,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和默读,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②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看到的图画中的内容变成书面上的语言文字,即使离开图画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头脑中也能出现画面上的内容;③要图、文对照,反复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其中的词、句。因为有具体的画面与语言环境作依据,学生比较容易做到。通过掌握词、句,让学生逐步在实践中掌握概念和判断等抽象思维形式,这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要反复让学生看图与读文,充分发挥图(物)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飞跃。这一环节抓得好,学生以后就能一边读一边想,就能迅速理解课文的内容。
让学生回答问题,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验,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无论是回答课后的练习题还是教师自己设计的练习题,学生都必须先通过思考。学生答问的情况,又是及时的信息反馈,教师应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的训练。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设计练习题:①让学生看图后说出或写出词语或句子;②让学生读文后根据文章内容画出图画;③读句子或句群后说出其中某个词语的意思;④读一段话后说出其中一句话的意思。
读——看——想——说(议)
低、中年级的课文可按以上四步进行教学。低、中年级的课本中,每篇课文都附有一幅或几幅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主要内容的形象化体现。
让学生读文时,一定要注意两点:①要求边读边想象,尽量想象出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场景)来。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理解课文内容。要强调的是,学生必须根据课文的描述去想象,而不能离开课文去想象;②对想象不出来的地方,对不理解的词、句要做上记号,待看图后再理解。
让学生看图,①要运用观察的方法,仔细看图,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②将自己读文时想象的画面与课本上的插图对照,看是否一致或大体一致。这样做能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如果学生想象的画面与课本上的插图完全不一致时,应引导学生找出原因来,以免影响今后思维的发展。
第三步“想”,是要求理解课文的词、句、段、篇。这时,应充分发挥插图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义和段、篇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读文和看图,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一步是“说(议)”,就这类课文而言,不仅是要求回答问题,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变换词语和变换句式的练习,是很能引起学生的争议的。
读——画——说
在中、高年级的课文中,有的篇(段)没有插图。这些课文可以按照以上三步进行教学。
在读文时,①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出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事物),想象不出的地方便是理解不了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在讨论中提出来弄懂或由老师点拨;②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凭着自己想象的画面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这是培养抽象思维的重要一步,不仅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能受到训练,还能训练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比如,学生读了一篇课文后,知道文中描述了三个画面,那么这三个画面的文字就可各划为一段,每个画面的内容也就分别是它们的段意,综合三个画面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的“画”是画图,即在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要求按照课文的描述画出图画(简笔画),画完后再与课文对照。这一步骤对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有好处,也能检验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画画,是将头脑中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东西,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图文对照,是将形象的东西抽象化,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不放过这一机会。
最后一步的“说”,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所作的画,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小学高年级应该重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而以上做法,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这一时机,让学生画好,说好。
读(看)——说(议)——写
这三步适合高年级的教学。如果课文中有插图,则第一步的“读”还包括看图。
在读文(含看图)中,①先不要看图,而要充分展开想象,凭自己的理解,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事物),以训练形象思维和为理解词、句、段、篇打下基础;②读过文后再看插图,借助插图或自己想象的画面去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这是高年级训练抽象思维的重要步骤,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二步的“说(议)”,是开展想象和联想。对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或结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其内容进行扩展,并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和补充,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然后,在第三步让学生扩写或续写或仿写,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以上只是就培养阅读思维能力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作了一个概述,但它又不是固定的框框,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们还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作出具体的设计,还有其它教学内容(如识字)也要恰当安排进去。
上述操作过程中,有些步骤的做法是基本相同的,但又不完全相同。比如“读”,低年级重在朗读,高年级重在默读;低年级重在理解词、句,中年级重在理解段落,高年级重在理解篇章。这些,在施教中也务必注意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