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我国GDP总值增长有着不可忽视影响。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新型施工技术也不断产生,缩减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和经济消耗,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因其具有的优势受到众多建筑施工人员青睐,并且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建设中去。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对该施工技术的了解,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将技术具有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运用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投入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难度不断提升,以往传统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有着积极影响。本文就是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提升。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念阐述
现阶段,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对促进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提升,强化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有着积极影响。在以往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桩基沉渣等不良问题,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对该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有效改善,同时还能促使桩基综合性能得到提升,缩减桩基的沉降程度。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较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的需求,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帮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对工程建设施工的积极影响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之所以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因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自身具有的优势,对工程项目建设有着积极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厚实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不会受到众多因素限制,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忽略地质对施工技术应用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以往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案例进行分析,该施工技术应用取得了非常可观成效。第二方面在于可以改善以往传统施工技术应用遗留的不良质量问题,以往传统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固化桩沉渣不良影响,使得桩基础的综合性能降低。但是该施工技术应用对于粗粒土质承载性能增长幅度最高可达到百分之一百五,细粒土承载性能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这也是该施工技术应用广泛关键因素。第三方面在于一定程度上缩减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施工技术应用具备非常良好的经济性,特别是在长度、直径较大桩施工中更为明显。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难度,缩减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消耗,对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影响[1]。
三、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在上文也提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有着较为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地质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想要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有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施工技术人员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注重以下内容:
(一)注浆管制作和安装施工工艺
从图一中可以了解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主要流程,其中基础环节就是注浆管的制作和安装,施工技术人员对注浆管制作与安装必须要给与高度重视。对注浆管制作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施工技术人员都是选用镀锌管或是无缝焊管作为注浆管制作的主要材料,管材直径为25mm或者是30mm。对于管材直径选择,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实际需求确定。举一个较为简单例子,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进行分析,桩建设施工长度超过了五十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深入考虑注浆管运行过程中内部存在的摩擦阻力对注浆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将结构施工具体化的分为三段,分别为注浆管端部花管、注浆管中部直管以及注浆管上部带丝扣的接头。注浆管制作质量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成效有着较深影响,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应用塑料薄膜或是用胶带对花管区域进一步的处理后用铁丝对其进行绑扎,避免注浆管在应用过程中发生不良渗漏问题,降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效率,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造成不良影响[2]。
(二)压水实验施工操作
压水实验施工操作也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所在,该施工环节需要在灌注桩施工完成五天后进行。压水实验施工环节,施工技术人员重点需要对注浆管理和单向阀门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将单项阀门周边进行清理,将沉积的众多混凝土材料进行清除。施工技术人员一旦发现桩端部位或者是侧面出现孔洞或者充盈系数较差情况时,需要提早进行压水实验操作,将较厚混凝土覆盖层进行有效处理。在压水实验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为后续施工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三)注浆工艺分析
注浆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最终环节,该环节对施工技术应用成效的影响最大。在注浆工作开展前,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人员需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技术人员对注浆操作规范有深入了解,树立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在注浆工作开展前需要对影响注浆施工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注浆压力、混合材料配比方案等等。要降低不良因素对注浆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注浆施工可以达到相关标准[3]。
(四)注浆顺序和注浆时间分析
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成桩两天后进行注浆施工开展,注浆时间需要控制在合理周期内,在成桩一个月内必须要完成该工作。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严格控制施工作业点与成孔作业位置二者之间的距离,二者之间距离不能小于8m,一些工程中二者之间距离需要控制在10m以上。建筑工程建设所处地质条件不同,注浆施工顺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饱和土质工程建设中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首先需要对桩侧面进行注浆,然后在对桩端进行注浆。桩侧和桩端注浆施工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不能低于两个小时,间隔时间太短、太长对后续施工工作开展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施工人员需要以当前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科学确定间隔时间。
四、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在施工工作开展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导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在注浆完成后需要对注浆管的两端进行封堵处理,避免注浆管中有浆液流出,对注浆成效造成损害。要加强注浆施工质量的审核,保证各个施工环节都可以达到规范标准。
五、结语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施工技术对于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投入有着积极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监管力度,对施工工作开展进行全面化控制,从而将该施工技术具有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提升建筑企业施工水平,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孔祥潜.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2):87-88
[2] 赵锡山,赵晋.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1(12):15-17
[3] 刘培枝.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经济分析[J].河南建材.2011(05):102-103
论文作者:苏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注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不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