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家化式产后环境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参照组为普通产科病区,研究组为国际医疗部病区,测算对比两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指标,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家化式产后环境,能够有效减少其产后抑郁症发生可能性。值得关注。
【关键词】 产后环境;产后抑郁症;预防
产后抑郁症是妊娠女性在分娩后发生的抑郁性疾病类型,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能够给产后女性群体的日常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从病理学基本特点角度分析,产后抑郁症通常在产后6周时 间区间之内初始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精神忧郁、兴趣丧 失、食欲亢进或者是衰退、体重暴增或者是鄹减、睡眠质 量恶化,情绪失常,以及机体活动能力减退等表现,给其整体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本文以100产妇作为对象,实施对比评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19年9月,将200例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参照组年龄介于23~34岁,平均 (27.4±2.4)岁,孕周介于38~41周,平均(39.4±0.6) 周。研究组年龄介于22~33岁,平均(27.3±2.5)岁,孕 周介于37-40周,平均(39.6±0.7)周。研究组与参照组基 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 临床护理处置方法
参照组为普通产科病区,研究组为国际医疗部病区,针对产妇在临床中面对的母婴分离现象,护士要针对产妇开 展一对一形式的宣教和指导干预。要借由与产妇开展系统 全面有效的交流沟通,全面回应和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类问 题,纾解其在围产期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负性情绪,借由播 放音乐,以及影视文艺作品的方式,积极改善产妇的心理 情绪状态,助力其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结局。
1.3 临床观察指标
测算对比两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指标,以及爱丁堡 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计数资料(n,%)行x 2 检 验。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若P<0.05,认为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指标3.92%(2/51)低于 参照组%17.65%(9/51),统计学有差异(卡方=4.993, P<0.05)。
2.2 两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指标(9.21±1.05) 分低于参照组( 12.12 ± 1.13 )分,统计学有差异 (t=13.472,P<0.05)。
3 讨 论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时至今日尚未获取到准确清晰 的研究揭示,但是绝大多数主流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该种疾病的发生,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协 同作用密切相关,有待进一步开展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2]。 在母婴分离产妇围产期过程中为其做好系统有效的优质护 理干预工作,能促进产妇群体和新生儿群体的生存质量均 获取到显著改善[3]。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产后环境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方面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产科实践中,为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减少其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危险性,改善母婴临床结局,助力产科医学事业良好发展。此外,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从各个方面帮助其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产前要成分利用孕妇学校,广泛宣传有关于妊娠、分娩、产后喂养等知识,让夫妻双方对妊娠过程进行全面了解。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帮助产妇协调家庭关系,使之具备成分的家庭支持与医疗支持。通过多种形式调教好母婴分离产妇的情绪,排解产妇心理压力,从而减少产妇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文颖.产后抑郁症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8,31(22):200-201.
[2]刘天芬.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优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1):4-5.
[3]薛梅.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9):254+257.
论文作者:汪小转 雷莎莉 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产后论文; 抑郁症论文; 产妇论文; 爱丁堡论文; 指标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