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黄友志

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黄友志

安宁市环境监测站 云南省昆明市 650300

摘要:环境问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问题,环境监测体系关系到整个环境质量把控的关键节点。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不断推陈出新,环境监测市场化处于起步阶段。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完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本文根据自身从业经验从环境保护及监测方面做了阐述,并对环境监测市场化相关问题给予了建议,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生态环境

1引言

人类与自然环境荣辱与共, 环境问题是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头等大事。一直以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云南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十九大报告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环境保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刻不容缓。

2环境监测市场化概述

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从来都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多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综合管理。以云南省为例,跨区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中,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建立各部门保护环境的协调协作机制。尽管环境保护及监测工作一直在不断扩大覆盖面,但想要真正快速而有效的覆盖整个国家和社会,政府环保部门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永远是杯水车薪,所以尽快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让大众和企业参与到环境监测市场中来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国家环境空气网、地表水网和土壤网的运行模式正在改革,通过委托社会机构监测、联合监测、分环节委托不同机构采样测试等手段来提升监测质量。环境监测市场化已初步显现出它的重要性。

3环境监测市场化存在的问题以及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污染防治计划的深入实施,环境管理转型对环境监测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自身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环境监测市场体制推广力度不够。存在“认为环保监测是政府职能的事”这一现象,而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各种压力下,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推动缓慢。社会个体及企业未能充分地理解环境监测的根本意义,没有认识到所有人都身处于环境监测这一大体系中。政府在推广培育环境监测市场化方面力度不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境监测中来,才能使环境监测市场化有效地运行,更好地服务环境,为人们创造优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是监测规范和技术体系尚需完善。由于各环境监测机构的物力人力配备不均衡,导致了在技术能力和设备物资方面各不相同,政府作为督导和引领部门没有在这一市场化游戏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在入场条件,游戏规则等相关准则方面应尽快做出适合市场化的调整和改进。在很多方面还需尽快完善,比如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监测方法标准不全,全国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质控体系尚未健全等,实验室前端的采样、样品制备和保存等仍是薄弱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是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完善和健康的市场化规则还没有建立。市场化运行要求包容有序且公平公正。市场化初期,各环境监测机构良莠不齐,相关制度未能很好的约束不良机构和不合格的人员,导致监测事故发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对于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数据审核不落实、技术水平不达标等方面应规范监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环境保护部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指导和引领“十三五”全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科学创新、健康发展。

4环境监测市场化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4.1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大众共同参与

注重形成合力,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开展全民绿色行动。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示范作用,鼓励公众和更多企业主动参与到环境监测市场化这一机制中来,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加大社会监督。各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积极报道环境监测的有关信息,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的良好氛围。公开的环境监测数据是否与公众的切身感受一致,是检验监测数据真实性的一把非常有用的尺子。通过与公众信息化互动,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倒逼环境监测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已逐步发展成环境监测领域重要的补充力量,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培育力度,规范社会机构监测行为,提升社会化监测机构和人员的环境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监测数据的客观、准确。

4.2不断提高政府的监管督导职能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调整和角色转换,随着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推广和运行,政府的职能作用应该不断务实创新,紧紧跟上。通过拓宽环境监管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一方面要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与责任追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激励机制。对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个体严查整改,对人为干预监测数据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对相关权利职能部门实行问责制,绝不姑息。随着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推广,要着力建设好运行好各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突出抓好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严格把关,做到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此外,政府环保机构需定期对市场上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能力验证工作,并通报验证结果,对能力验证不合格的环境监测站和检验检测机构,要暂停相应检测项目开展并责令其限期完成整改。

4.3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潜能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监测的信息作为数据形式的一种资源同样值得深度利用和开发,用以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通过环境监测市场化的运作,可以使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更具有科学性和可利用性,通过市场的有效连接,减少了各种成本,提高了环境数据信息的价值,更好地在环境的改善方面发挥重大价值。以云南为例,通过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这一有利平台,促进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从而保证用能、排污计量数据的真实、准确,具有可追溯性和可核查性。而随着市场化的推广,数据库不再只是相关部门的工作资料和工具手段,因为市场的开源不仅可以使数据库得到更快的完善和更新,同时也能更充分地被市场所利用进而为环境保护做出共献。

5结语

目前环境监测市场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全国各界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大力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是适应“十三五”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是打好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关于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陈志龙 企业技术开发2015年第34卷第24期 V 01.34 N o.24

[2] 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李国刚,赵岑,陈传忠 中国环境监测 2014年6月 第30卷第3期

[3]浅谈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十问题的思考困. 刘强.环境与生活,2014.

论文作者:黄友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探讨论文_黄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