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陆琳琳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陆琳琳

辽宁省朝阳县羊山镇中心小学 122000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语文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创新,多死记硬背;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少交流与合作,多被动性学习。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特别是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向”的驱动下,囫囵吞枣,拼命适应“课程要求”,学生学得痛苦,其个性、创造性、自主性等受到压抑和扼制,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到进步与发展的快乐,因而许多学生特别厌学。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质疑”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人们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新课程大力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不断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吃得饱”,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与交流等活动,并且亲自动脑、动手和通过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去体验、感受和表达,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最终实现由传播知识向提升能力的升华。比如:教学《军神》一课,我这样创设“问题、质疑”情境: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特别重要,假如有一天,你的一只眼球需要做手术而又没有麻药的时候,你会怎样?(学生回答:发抖、害怕、生不如死、大声哭……)刚才,我是说假设,但是,有一个人他却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他会怎样呢?想知道他是谁吗?从而引出了课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探究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归纳、表达的能力。

二、创设“互动、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过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停留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而实践证明,小学生好动,具有喜欢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而,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讨论、交流,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民主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机会,就是为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活跃其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重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合作,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的机会,学生之间学习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是亲自操作、实践、找规律、提炼方法,真正体现过程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比如:我在教学《第一场雪》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回忆下雪时的情景,结合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然后把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内容分为四个小组:下雪前、下雪时、下雪中、下雪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让他们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

三、创设“生活”情境,变“抽象”学习为“形象”学习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同样也离不开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满欢乐、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他们就会主动去捕捉和涉猎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离他们的生活很近,学生就感觉实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材料教学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比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我便从集市上买来新鲜、成熟的杨梅,让学生仔细观察杨梅的形状、颜色,再亲自品尝,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看到的、尝到的。最后再来看课文中的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家乡的杨梅的。这样,不断让学生感到写作不难,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欲望。

总之,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适时适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课堂洋溢情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论文作者:陆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陆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