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之我见论文_刘万花

识谱之我见论文_刘万花

济阳县济北小学

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从未上过一节正规的音乐课。小时候的音乐课是班主任的缺失课堂;是热爱音乐的普通老师的即兴演出;是我们强烈要求在即将结束的文化课的短短十分钟的娱乐空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很难把自己的教学课堂与身为学生时的音乐课做一下比较,是我此生的遗憾。

初中的时候迎来了我认为最专业的一节音乐课。那是一个下雨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孙老师兴致勃勃的走进了我们的教室,一节满满的音乐课开始了。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七个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这七个数字在孙老师的带领下艰难地从“一、二、三、四、五、六、七”走向“do,re,mi,fa,sol,la,si”,全班四十多张小嘴发出来的声音是那样的弱,那样的青涩,那样的陌生。摇头晃脑之间,不觉一节课过去了。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冲出教室的我们立刻把敬爱的孙老师教授的天籁的“do,re,mi,fa,sol,la,si”还原为熟悉的非常六加一个数字。从那我开始了漫长的音乐之路,文化课上,同桌为我一一指点这几个阿拉伯数字,我一次次犹豫,迟疑的翻译成“do,re,mi,fa,sol,la,si”,汗水顺腮帮流下,嘴巴紧张得不行,驻足在音乐殿堂外的我在这些东方神秘简谱之下徘徊复徘徊。

三年的师范之路,是听到的最美丽最神圣的视唱课程,那般美妙的声音冲出教室,在我们的脑海里飞向教堂,飞向合唱团,飞向仙一般的梦境。

工作了,面对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苦于不能将自己满腔的音符正确的反映到孩子们的嘴上,我犹豫过,彷徨过,是新课改教会了我运用已学会的歌曲来翻唱旋律;用熟悉的音调来阐释识谱的认知规律;用自己的深情,高涨的情绪来带动这些枯燥、复杂的蝌蚪——音符。让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张开嘴巴,大声读谱,摇头晃脑,背唱经典旋律。

从孩子的两段话说起……

学生甲:我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我喜欢唱歌,但不喜欢唱歌谱,老师为什么总要上让我们唱歌谱的音乐课呢?学生乙: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唱出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哆唻咪”,看到都害怕,让我唱出来,简直就是谋杀!从上面孩子的话中我们了解到识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识谱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使他们望而生畏,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导致学习音乐兴趣的大大降低。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然而识谱教学长期以来陷入困境,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校园里,谱盲有增无减。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还不足0.5%,造成这种状况既有音乐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也有音乐教师不重视识谱教学的原因。

识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他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首先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高音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高音再唱简谱。如在一节音乐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当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是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最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里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其次,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的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高音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一条小路曲曲折折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在新课改的带领下,识谱的路上,我们一直唱,大声唱,开心的唱。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为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我们一度走过弯路,碰到过很多困难,但它阻止不了我们继续前行的步伐,让我们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识谱的过程演绎更多地精彩。

论文作者:刘万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识谱之我见论文_刘万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