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范畴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范畴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考察资本范畴的方法和社会基础
资本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经济范畴,而且,资本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对资本作出不同的定义。因此,人们对资本从未有过共同的、一致的认识和定义。西方经济学先是将资本定义为为了生产其他物品而被生产出来的物品,后来,舒尔茨将人的知识和技能也看作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自此各行其道。两类资本之间,以及充斥于经济学著作中的各种各样的资本概念,如货币资本、金融资本、所有者资本等概念之间,有怎样的共同的规定或内涵,却是无人问津的事。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资本定义为“用于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强调资本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只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特殊属性,而不是资本的一般属性或规定。至于资本的一般属性或规定是什么,则有各种不同的提法,如“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断增值的资金”,“资本的垫支性、增值性、补偿性、运动性”等,这些提法虽各有可取之处,但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它们都不能涵盖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的巨大实用价值和多种不同的含义。
要揭示现代资本范畴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必须运用辩证的、系统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难当此任。西方经济学只将资本与劳动、土地并列为三大生产要素,没有看到资本具有不同于后者的社会形式规定。西方经济学对资本范畴不能区分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的一般和特殊,因而不可能提供关于现代各方面、各种类资本的全面的认识体系。当然,这是就考察资本范畴的根本的、总体的方法论原则而言的,这并不排除西方经济学在关于资本的某些方面和某些具体形式上可以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在资本范畴再认识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惟一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价值范畴看成是现实经济关系的理论抽象,这个抽象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是社会属性的一般和特殊的统一,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多层次规定的统一。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才能从具体的现实的资本形态中揭示出资本共同的、一般的规定,然后从资本抽象的,一般的规定再还原到资本具体形态,从而形成关于现代资本范畴的科学的逻辑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是必须“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去对待资本范畴。
马克思提出了研究资本范畴的科学方法,但他为什么没有能够揭示出资本范畴的全面而丰富的内涵,并提供一个关于资本范畴的全面的认识和逻辑体系呢?有两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他没有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观动机。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提供理论武器,这决定了他将精力倾注于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特殊属性和特殊本质,即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所体现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尽管他提出了资本一般的概念,但他没有揭示资本一般的共同的规定和内涵,从而也就没有提出从抽象到具体的资本逻辑体系。另一方面,这是更重要的,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还没有提供可以产生关于资本一般的简单的抽象范畴的客观基础和社会形式。马克思说过,“比较简单的范畴,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在比较具体的范畴之前存在,但是广度上的充分发展恰恰只能属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形式,而比较具体的范畴在一个比较不发展的社会形式中有过比较充分的发展。”[1]所以,简单的抽象范畴,“同样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只有在其所表现的关系有了一个较为充分的发展,在其产生了较为全面的、复杂的具体形式的基础上,才能使其抽象的规定性表现为真实的存在。劳动一般范畴是如此,资本一般范畴也是同样。
在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资本所体现的关系远未充分发展,资本只反映出其同雇佣劳动相对立、剥削雇佣劳动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属性,现代资本与劳动之间互相统一、交叉、融合的关系还未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那时是不可想像的事。那时,资本的形态只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尚未从物质资本中抽象出来,即使是物质资本其运营形态也不很复杂。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不应当苛求前人对资本最简单的抽象范畴作出明确的规定。马克思逝世以后的一百多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随着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成为支配各国社会生产的普遍的社会形式。资本的具体形态日益复杂化了,不仅生产资料、货币财产表现为资本,而且人的知识、技能、智力、信息、创新精神等都可以转化为资本;不仅在生产经营领域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所有权资本和职能资本,并且在商业流通和金融领域不断产生着形形色色的流通创新资本和金融创新资本。“最一般的抽象只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场合”,[1]754正是现实资本形态的丰富而复杂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丰富而复杂的具体的资本形态中,抽象出资本最简单的抽象的规定,然后从资本最抽象的规定出发,去把握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的资本,从而形成关于现代资本范畴的完整的逻辑体系。
二、资本关系和资本内在规定
马克思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2]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资本范畴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所体现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这是资本范畴的本质规定,而这一本质规定又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资本的一般的最简单的规定,即资本所体现的一般的最简单的关系,这是资本所以成为资本的最一般的抽象的规定,是一切资本的共性;其次是资本的特殊规定和特殊属性,指资本在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体现的特殊的经济关系,这是此一资本区别于其他资本的特殊的规定和特殊性质。另一方面,是资本关系赖以体现的物质的、客体的和自然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资本关系的载体,是资本形式、运动和发挥作用的外在形式和物质前提。我们把资本范畴内涵的两方面简称为资本关系和资本载体,资本关系是本质规定,资本载体是外在形式规定,资本关系赋予资本载体以一种特殊的社会性质,资本载体则构成了资本关系赖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成其为现实的资本。让我们从资本的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分析。
(一)资本一般的抽象的规定
马克思说:“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3]资本一般,即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究竟是指什么呢?许多经济学者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的有关论述,认为资本一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表述似乎比“通过剥削雇佣劳动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较为简单和抽象一些,它把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剥削雇佣工人的特殊属性舍掉了,但它的抽象层次并不高,并没有揭示出资本最简单的抽象规定。首先,马克思在论述货币转化为资本时指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他不是以此作为资本的一般规定,而只是用以揭示资本和一般货币或一般价值的区别。其次,这一表述中增值额的关系,还是一种物化的价值形式上的关系,而没有揭示出资本所体现的一般的生产关系。
资本一般规定就是资本所体现的最简单的抽象的生产关系。透过资本所体现的一定量投入价值和其增值额的价值关系,我们首先看到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和过去劳动的关系,资本是过去劳动投入的结果,是过去劳动的产品,是过去劳动的凝结或物化,这是资本不同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是资本和剩余劳动的关系,资本是吸收了剩余劳动、带来了剩余产品和剩余产品价值的物化劳动,这是资本不同于一般的物化劳动和生产要素的本质所在。把资本所体现的两方面关系综合起来,资本体现了一种物化劳动以活劳动为手段,吸收剩余劳动,从而发生增值和扩大的关系。如果从再生产的角度考察,资本不仅是过去劳动的凝结或物化,而且归根到底是剩余劳动的凝结或物化,资本所体现的一般关系说到底是物化的剩余劳动不断吸取活的剩余劳动,从而不断增加和扩大自身的关系。资本的一般的抽象规定也就是通过吸取剩余劳动发生了增值的物化剩余劳动。由此可以看出,资本生存的基础在于剩余劳动,资本的生命在于剩余劳动的自我复制、扩大、增值和积累。资本实际上是社会剩余劳动扩大、增值、积累和分配的特殊社会形式和特殊机制。
资本一般关系或资本一般的产生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者能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提供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为前提。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扩大再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不能在全社会直接分配的条件下,确立物化剩余劳动吸取、占有活的剩余劳动的资本一般关系,可以形成促使人们关心和从事剩余劳动积累的微观激励机制,也可以使社会总剩余劳动按照扩大再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在这样的条件下,由资本占有、分配社会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价值,必然成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选择和经济形式。
(二)资本的特殊社会规定
资本的一般的抽象规定是任何一定量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是资本的共同规定或共同属性。资本的特殊社会规定则是指资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所体现的特殊生产关系或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属性。考察资本所体现的特殊生产关系,就必须涉及到资本的人格化主体之间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形式的关系了。
1.在特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资本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和特殊规定。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一无所有。资本家既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又是占有剩余价值的资本所有者,资本是通过剥削雇佣工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反映的是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对立和对抗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劳动者总体也是公有资本的所有者,公有资本反映的是劳动者共同占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的根本一致的关系。资本从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变为劳动者积累剩余劳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
2.在特殊的资本所有权安排下,资本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和特殊规定。在资本所有权意义上的资本的特殊属性和特殊规定,不同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特殊属性和特殊规定。资本所有权关系,不同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资本所有权则是人们对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凝结的或物化的剩余劳动)的关系体系,包括对剩余劳动的支配、控制权和对剩余价值的占有、索取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人格化主体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者,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二者之间有不同的关系。资本所有权关系的人格化主体则是资本所有者(包括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一般劳动者,资本所有者拥有对剩余劳动的控制权和剩余价值的索取权,而这是以一般劳动力的价值被界定在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为前提的。资本所有者未必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就可能不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资本私有制基础上,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但可以通过购买股票成为股份资本所有者,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但在资本所有权关系中,劳动者并不必然是资本所有者。一般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就只能限于必要生活资料价值的范围,否则,资本一般关系就难以确立。所以,资本所有权关系,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直接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并不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和剥削关系。关于资本所有权的制度安排可以有三种模式:一是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对剩余劳动的支配权和经济剩余索取权;二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对剩余劳动支配权和经济剩余索取权;三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对剩余劳动支配权和经济剩余索取权。具体实行何种模式,是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对稀缺性、生产上的专有性、重要性及贡献等因素所决定的。在资本所有权不同的模式下,资本也反映不同的关系(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一般劳动者之间不同的关系),从而具有不同的特殊的(资本所有权关系意义上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规定。
三、资本载体和资本外在形式
资本一般关系是物化剩余劳动与活剩余劳动的关系,资本特殊关系是资本人格化主体在特定所有制或所有权条件下的特殊关系。资本一般关系和资本特殊关系都必须体现在相应的物的或客观的载体上,这样,资本关系才能得以存在,实现和发挥作用。现实的资本是资本关系和资本载体的统一,是资本内在本质规定同外在形式的统一。资本载体是资本关系赖以体现和实现的物体、客体或经济形式。资本关系有两个方面,体现资本关系的资本载体则有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与过去劳动的关系赖以体现的物体或客体,在这种意义上资本表现为过去劳动凝结的物的和价值的实体和形式,过去投入的各种产物和结果,既包括过去劳动和过去投入所形成的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商品、货币、财富等,也包括过去劳动和过去投入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如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二是资本与现在劳动或当期剩余劳动赖以体现的物体或客体。在这种意义上,资本表现为和当期劳动相结合并能支配剩余劳动的各类要素,如在产业、商贸、金融等领域与一般劳动力相结合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三是资本与未来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价值的关系赖以体现的所有权形式或经济形式。资本不仅体现着对当期剩余劳动的支配和控制,而且意味着对未来经济剩余的预期占有和索取,在这种意义上,资本不仅表现为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实际运营的职能资本或现实资本,而且表现为与职能资本相分离的所有权资本或虚拟资本。所有权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如股票、公债券、企业债券以及与未来收益相联系的各类证券及其衍生产品。所有权资本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对未来收益的索取权形式,是与现实职能资本相分离的资本,表现为“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因而马克思称之为虚拟资本。所有权资本的内容和形式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各类资本所有权日益证券化、无形化、虚拟化,有价证券日益多样化,金融资产以不断衍生的形式而日趋复杂化。这种变化一方面适应了资本迅速流动、扩张和全球化配置的需要,另一方面却加深着所有权资本与职能资本、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之间的矛盾,所有权资本的价值同其反映的公司或现实资本的价值会发生不一致,可能完全由资本市场供求或买卖者的心理预期所左右,金融家们创设的意在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却会制造出更大的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会脱离其得以衍生的本体,发展成为一种难以捉摸、近乎无法控制的庞然大物。当虚拟资本的价值大大超过现实资本价值时,整个社会就会表现为一种虚假的繁荣,呈现五彩斑斓的“泡沫”。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剩余价值理论论文; 社会属性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抽象劳动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