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阐述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外在和内在成长历程,分析成长与自身救赎的关系,认为主人公是在成长中学会了救赎、在救赎中实现了成长。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成长; 救赎
一、引言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1965 年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的一个富裕的家庭,后来为了躲避战乱,随父亲逃往美国。他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就是以他自己的部分生活经历为蓝本写成的,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为了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寻找自我救赎的过程。小说 2003 年在美国出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之后被翻译成 42种语言,全球热销上千万册,创造了销售奇迹。在中国,《追风筝的人》由李继宏先生翻译成汉语,2006 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
《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为视角,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移民到美国的阿富汗男子的童年经历以及成人后对往事的反思,书中重点介绍的是主人公痛苦的内心挣扎的历程,以及漫长的寻求灵魂灵魂救赎的道路。本书时间跨度非常大,从20世纪年代一直写到世纪。时间跨度接近五十年。小说讲述的是出身贵族的主人公阿米尔在童年时期为了获得父亲全部的爱,出于父亲对仆人儿子哈桑的关爱的嫉妒,利用各种手段来诬陷仆人一家,最终使得他们流离失所。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主人公移民到美国,成人之后,他对童年的行为产生悔意,在经历了痛苦的内心挣扎后,他决定前往阿富汗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完成灵魂救赎的旅程。在灵魂救赎的过程中,随着对当年事实的接近,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出现主人公身上。在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后,主人公终于实现了自身的灵魂救赎。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小说的主线就是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的救赎之路。阿米尔童年所犯下的背叛、诬陷、欺编和嫉妒的错误,一直是他的梦魔,使他常常为此自责。阿米尔试图通过种种方式来“自我救赎”,然而在平淡的生活中没有任何机会。心灵的灾难推迟了其精神上的成长。远走美国的阿米尔认为“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但他发现美国不能将他的往事埋葬,而会在一些时候慢慢爬上来。心灵深处的罪恶让他始终无法自由呼吸,他依旧摆脱不了自责和愧疚,始终无法让自己的内心成长起来。
二、艰难的灵魂救赎历程
所谓精神救赎其实就是两个阶段,一是痛苦的反思阶段,二是最终用行动实现救赎的阶段。只有在充分意识到自己行为内的错误的时候,才会有精神救赎的行为以及措施。《追风筝的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阿富汗,等人性的残酷与冷血也表现的非常明显。阿米尔与哈桑两个人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但是由于深厚的等级观念,使得这种兄弟关系非常脆弱。哈桑对阿米尔非常忠诚,但是阿米尔却没有真正地把哈桑当兄弟来看待,在哈桑受到阿塞夫的侮辱的时候,阿米尔由于自己的懦弱而不敢去救。不仅如此,看着每天自己父亲对哈桑的爱护,他内心产生了嫉妒心理。于是,他为了获得父亲全部的爱,运用各种各样不光彩手段,最终把哈桑一家赶走。哈桑走了,但是阿米尔自己的内心痛苦的挣扎开始了。
在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在经历了内心挣扎后,阿米尔踏上了寻求自身灵魂救赎的
历程。小说中萨米尔灵魂救赎的历程注定是十分艰难的。也正是因为历程的艰难,才使得阿米尔的灵魂救赎的历程更加透彻。笔者认为阿米尔的灵神救赎的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第一个阶段是得知索拉博被困在阿塞夫手上。第二个阶段是救出索拉博。第三个阶段是最终完成救赎。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救赎阶段。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阶段。
(一)得知索拉博下落的这个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得知哈桑已经去世的消息后,阿米尔曾感到非常失望,甚至是绝望感觉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面对自己过去的罪恶想要弥补却没有对象的时候,阿米尔非常失望,以至于自己曾有轻生的想法。但是当他得知哈桑之子索拉博还活着的时候,他绝望的心情又转变为希望了,他希望通过好好对待索拉博来弥补自己的过错,最终实现自身的救赎。当他得知索拉博是被当年侮辱哈桑的阿塞夫控制的时候,他自己又回想起了自己童年过去的行为来,对自己懦弱的性格充满」海限,同时又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救出索拉博,于是他踏
上了一条艰辛的救人之路。(二) 救出索拉博这个阶段。在历经千辛万苦打探到索拉博的下落后,要救出索拉博也还是很不容易的。在与阿塞夫的“决斗”中,阿米尔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在与阿塞夫的对峙中,阿米尔自己的灵魂救赎又得以进一步升华。在与阿塞夫的“决斗”中,阿米尔逐渐回想起了他童年时期的懦弱行为,阿塞夫侮辱哈桑的一幕有浮现在阿米尔的脑海中,他自己心中充满悔恨,同时有下定决心决不能让悲剧重演,在与阿塞夫的“决斗”中,他虽然身体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但是他的灵魂却在“决斗”中得到了升华。(三)最终实现精神救赎。在经过与阿塞夫的残酷的斗争后,阿米尔最终解救出了索拉博。阿米尔满以为可以实现自身的灵魂救赎了。可是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得知真相后,索拉博伤心绝望,最终产生了轻生心理。阿米尔自己的灵魂又一次受到了冲击。他害怕自己不能完成自己的灵魂救赎从而得到上帝的惩罚,同时又害怕正在壮年的索拉博就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他跪下来独自祈求真主,他向真主进行了深刻地忏悔,他不仅向真主忏悔了他自己的罪过,并且对父亲当年的行为也进行了忏悔。他祈求得到真主的原谅,他在向真主忏悔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真主的真正意义。他认识到了真主的真正所在。他在向真主的忏悔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灵魂的真正所在。通过这次阿富汗之行,使他学会了正是那些不敢面对的过去。他向美国的家人介绍索拉博的身份的时候。坦然的说出了当年自己与父亲所犯的错误。通过经历痛彻心扉的经历,阿米尔逐渐认识至」了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自己活着的真正意义。
三、在救赎中学会成长
从整体上来说,《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成长小说,其主人公的成长是通过其完成自我救赎来实现的。鲜血在很多民族和文化中都被赋予某种神圣的意义。然而,鲜血又意味着死亡。这赋予了鲜血以神秘的色彩。古今中外,很多祭祀的仪式都会用到鲜血。“他们认为这是将祭品的灵魂献给了天神,神灵在感受到了这些之后便会降附于寺庙之中、庇佑人民。”在祭祀活动中,鲜血意味着净化和救赎。有罪之人通过流血来洗去自己曾经的罪行,以净化和救赎自身的灵。在《追风筝的人》中,艾米尔在营救拉博尔,同时也为自己灵魂救赎的过程中,到处充充斥着血腥的场面。此外,其救赎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同时在救赎的高潮中,阿米尔被击倒流血的场景也意味着其救赎过程中的牺牲精神。在该小说中,阿米尔通过以此流血的救赎仪式来实现自己的成长。其流血抚平着自己曾经的伤疤,同时也治愈着拉博尔被掏空的灵魂。在这场流血的救赎过程中,当阿米尔被阿塞夫击中流血之后,阿米尔竟然开心笑了,这是其“自 1975年冬天以来,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大笑,因为我知道,在我大脑深处某个隐蔽的角落,我甚至一直在期待这样的事情”因为,鲜血流出的那刻,阿米尔用鲜血抚平了自己心灵上的伤疤,他终于有勇气用身体上的疼痛去治愈其心灵上的创伤。他用鲜血实现了自己的救赎,同时也拯救了拉博尔。的确,当主人公不仅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错,而且能正视父亲留下来的过失,并公开表示忏悔,同时愿意为此承担责任时,主人公以实现了其精神上的超然。此时,阿米尔的行为不仅仅是其自身的成长与救赎,同时也是为其父亲完成救赎。
参考文献
【1】储卉娟.八月,仰望灿烂千阳[N]. 中国读书报,2013.
【2】( 美)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薛媛.《追风筝的人》看外国文学中的精神救赎神,神州,2013.
论文作者:陈美姣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阿米尔论文; 灵魂论文; 阿富汗论文; 主人公论文; 真主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