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褥期是妇女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时期,在产褥期妇女生理、心理都有较大变化,科学的产后康复治疗和保健服务有利于产妇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如何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是产科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关键词:产褥期、生理、心理、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02-01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 周。在此期间,产妇心理、生理都处于脆弱阶段,需要很好的调适恢复期,如产后保健服务欠缺,易发生产后并发症,影响正常康复,甚至危及生命。产后康复对于 母儿的健康和妇女产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促进产妇在产褥期康复,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医学课题。
一、产褥期生理变化1 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随着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宫内膜再生,子宫体复旧。子宫约在产后6 周恢复至未孕大小,产后哺乳者,宫底下降较不哺乳者快。(2)恶露:产后经阴道排出的液体称恶露。
最出3 天为血性恶露,持续3---4 天后颜色逐渐转淡转为浆性恶露,血性恶露和时间过长表示子宫复旧不良。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天,以后逐渐变为白色恶露,持续2---3 周干净。正常恶露持续4---6 周,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时,出血多而且持续时间长。如恶露有异味,常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2、乳房的变化。分娩后开始有乳汁分泌,吸吮刺激是乳汁不断分泌的关键。乳汁的质和量与产妇的身体状况、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营养充足、生活规律了、精神愉快都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有利因素。
3、产褥期心理变化。在产褥期,各种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都较易影响产妇的心情,如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恐惧;对抚养婴儿的责任感到紧张;对自己失去魅力的恐慌;以及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产后康复情况等等的担忧、焦虑。特别是孩子的外貌及性别不理想而产生的失望或自责,都会影响产妇的情绪,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在我国,有21.5%---61.1%产妇经历过产后情绪不稳和抑郁症,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导致产妇自杀。
二、产褥期的卫生1、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产后处于疲劳、兴奋和喜悦中,产妇容易睡眠不足,充分的休息有助于迅速康复,丈夫和家人应主动分担家务,照顾宝宝和产妇。
2、保健个人卫生。洗脸、刷牙、洗脚等卫生习惯要坚持。特别要注意会阴清洁,至少每天早、晚各洗一次会阴,会阴垫须及时更换。产妇不宜洗盆浴,以防污水进入阴道引起上行感染,要加强营养,食物要多样化。
3、注意大小便通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娩后容易出现便秘,同时由于伤口痛不敢用力,致使便意消失,大便秘结,因此要定期排便。同时不可憋尿,以免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三、性生活与避孕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因为在产后这个时期子宫正处于创面出血,易感染的阶段,产后恶露干净需6---8 周,所以产后两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产后一旦恢复性生活,必须采取相应的避孕措施,以哺乳代替避孕的做法是不可靠的,避孕方法:1、最好男方用避孕套或用避孕膏。
2、产后6 个月,女方可放置宫内节育器。
3、断奶后,女方也可口服避孕药四、产褥期康复治疗(1)促进心理适应,对产妇的心理做正确的评估,帮助产妇完成心理、社会的适应。产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孕激素迅速下降,致脑内儿茶酚胺减少,影响高级脑活动而易诱发抑郁。当心理压力增加、身体疲倦过度时可能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一定要让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关心、体贴产妇,给予生活上的照顾,生理、心理及感情方面的支持,使产妇精神放松,心情舒畅,既可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又有利于降低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
(2)改善休息环境。产妇休息、哺乳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居室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夏季保持室温为22---26℃,冬季保持室内温度18---24℃。每日开窗通风,可先将产妇和婴儿送到另一间屋子,然后通风,每次30 分钟,上午、下午各一次,新鲜空气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健康。产妇白天休息宜半坐卧,同时用手轻轻的揉按腹部子宫部位,每日2---3 次,可促使恶露、、淤血排出,还可避免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出血,帮助子宫复旧.(3)产褥期保健新模式。我国传统的产褥期是在家大吃静养,俗称“坐月子”。出院后的产妇通过产后访视及产后42 天门诊检查来现实产褥期保健。调查显示。我国平均产后检查次数较少,产后访视率很低,产后出血、感染、贫血发生率较高,农村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更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新的产褥期保健模式应是全面化的、连续化的院外延伸服务。现代医院可开设“月子中心”,产妇在康复中心接受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治疗,或医院把多种形式的母婴保健服务延伸到家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人文关怀强度,指导产褥期妇女学会自我护理、自我观察,重视产后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妇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短信、网上交流等方式,寻求母婴保健专家的帮助和保健服务指导。
五、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我们国家的妇女习惯产后“坐月子”,100 天不能出门,不能受风,不能沾凉水,即使夏季也要门窗紧闭,在房间里大小便,还有忌口的风俗,如不能吃水果,怕对牙齿不好;不能洗头、洗澡、洗脚甚至不能洗脸,不梳头,把良好的卫生习惯误认为是产后疾病的原因,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总之,建立产褥期保健新模式,科学地“坐月子”,才能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有效地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华中科技大学《产褥期处理与保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6[2] 张银萍《妇产科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1[3] 尚涛《产褥期观察处理与保健》——《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0 年02期
论文作者:王茂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产褥期论文; 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子宫论文; 心理论文; 妇女论文; 乳汁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