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理论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论文_郑镇漾

基于创新理论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论文_郑镇漾

惠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6000

摘要: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代建筑创新则是建筑表现形式、结构特征产生突破、变异、更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因此本文对基于创新理论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创新理论;应用

创新是引领进步的阶梯,也是驱动发展的动力。而创新理论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论[1]。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创新理论,不仅可以节能降耗、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2]。因此,本文对基于创新理论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1 创新理论与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1.1 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首先提出来的,主要针对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突破而提出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体系,后来被引申到所有行业和专业的突破性理念和方法。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创新”的解释,动词“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名词“创新”是指创造性、新意。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只要是关于突破旧格局、创造新格局的理论,都可称之为创新理论。

1.2 建筑结构设计常规方法

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空间布局和功能需要,选择结构体系,布置结构位置和数量,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设计构件和构造,最后通过图纸表达设计意图。在我国结构进行设计,依据的准则是各种结构规范,设计好坏是一回事,不能违背规范是“金科玉律”,否则不能通过审图,当然现在主要依靠电算,我国电算软件如PKPM等也是依据规范编写的,设计结果不符合规范,软件会提示。除了要满足规范限定条件,结构设计关键是基于结构力学原理建立荷载传递的路径,以便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这样才能用好软件,并得到正确的结果。构造设计考验的是细节、经验和学识,但现在有很多标准图集可供参考、借鉴,构造设计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然而与工程实际结合才能做好构造设计。

1.3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通过上面介绍不难发现,结构设计是按部就班的工作,那又如何创新呢?实际上,每一次成功的设计只是千千万万个方案中的一个,这个方案是不是最好的?或者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答案是肯定的,按照目前设计方法产生的设计结果远远不能称得上最佳方案。基于设计人员设计水平高低和经验多寡,设计方案可能更接近最佳方案或远离最佳方案。如果希望尽快提高设计水平,就必须对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这充分说明结构设计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

1.4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创新的路径

根据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创新分为吸收、集成和原创三种境界。吸收是利用外部技术知识实现创新,集成是将不同来源的技术知识进行整合成有意义的新知识,原创是指创造和产生内生性新知识的能力。虽然创新境界有高低,但就结果而言并没有高下之分,所以这三种能力应当均衡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设计活动更多的体现个人的创造力活动,有关个人创新的理论也更适合结构设计,例如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模型、阿玛贝尔创造力成分模型、斯滕伯格创造力投资模型等。吉尔福特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有心理操作规程、智力内容和智力产物三个维度,创新体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解决是以智力为基础的心理操作,只有发散性思维才能产生独创性的东西,所以创新要克服思维定势。阿玛贝尔认为创新是专业技能、创造力技能与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创新基于内在或外在刺激产生需求,然后针对问题和目标进行识别,再通过搜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接着进行尝试,并根据反馈对结果评估,如果目标完成,活动就结束了,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要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目标为止。斯滕伯格认为创新不仅涉及智力因素,还包含其他重要因素,例如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等。当然,我们知道现代设计远非个人创造力就能解决问题的,通常需要团队协作,所以这又涉及协同创新问题了。阿玛贝尔也提出了组织创新理论,认为工作情境对个人和团队创新有影响,并且认为组织创新依赖管理实践、资源支持和组织创新动机,其中工作动机是关键因素,它将其他因素串联起来,从而提高个人与组织创新的绩效。塔格提出了个人与团队创新的多层级模型,他认为团队创新以个人创新为基础,但不是数量上的简单叠加,人格和认知能力的差别影响个人创造力。还有其他学者提出了团队创新理论,如武德曼等提出组织创造性交互模型、皮罗拉梅洛等提出创造力时间积累模型、张燕等提出组织内创造力综合研究模型等,不再一一介绍。总之,创新是从理念创新开始,有了创新动机还要有合理的创新方法,非智能因素对创新很重要,个人创新是团队创新的基础,但团队创新影响因素更为复杂,需要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协作机制。

2 基于创新理论的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2.1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结构设计创新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结构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坚持这一理念不动摇。有了理念支持才有动机,再通过创新寻求结构设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发展绿色建筑就要设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并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为此就需要从结构体系选择、结构体系布置、结构尺寸优化等方面减少材料消耗和污染排放。例如设计剪力墙结构,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布置、数量及优化墙厚,减少材料用量和碳排放。

2.2 运用先进理论方法驱动结构设计创新

根据创新理论,利用外部技术知识是创新的一条路径,运用先进设计理论即是将外部技术知识化为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抗震设计有基于极限状态的延性设计方法和基于性能的设计。前者概念清晰,计算简便,所以成为我国规范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即为这一类方法,这种方法假定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应对多发小震不成问题,但面对罕遇大震就不够准确。后者针对不同地震的性能目标,将以前的宏观把控定性目标进化到量化的多重目标,不仅可以预估大震下结构屈服阶段的性能,而且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设计经济合理性。

2.3 通过技术集成带动结构设计创新

技术集成是利用现有的技术,也可以是新技术,但并非原创技术,在结构设计中技术集成的典型案例是BIM技术的应用。我们知道BIM技术本身就体现了集成概念,通过BIM的协同化设计可以协调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设计工作,例如将结构设计与施工详图深化、放样和安装结合起来,不仅显著提高设计效率,节约造价非常突出。

2.4 通过原创技术实现结构设计创新

原创技术代表了创新的最高境界,但并非高不可攀,把握时机应用可以取得很好创新效果。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利用我国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斗冠造型,结构设计新颖,从受力传递上就体现了“中国智慧”。这是运用现代技术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结构。类似例子很多,可以通过形态作用、向量作用、截面作用、面作用、混合作用等形式将形体与结构耦合,就能创造各种新的结构特征。

3 结语

设计创新是驱动建筑产品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但人们往往把创新的焦点集中在建筑设计上,其实结构设计同样需要创新,而且创新成效也不亚于建筑设计,因此本文基于创新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创新的思路、方法和应用,为结构设计创新探索了一条路径。

参考文献

[1]陈雪颂,陈劲.设计驱动型创新理论最新进展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11):45-57.

[2]丁洁民,巢斯,吴宏磊,等.上海中心大厦绿色结构设计关键技术[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3):134-140.

论文作者:郑镇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基于创新理论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论文_郑镇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