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土地质量调查野外采样浅析论文_潘凌飞,宁益民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浙江杭州 310011

对耕地、园地及林地进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对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的调查,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土壤地球化学基础信息,研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壤养分、土壤污染现状,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调查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具体采样原则有以下几点。

1、样品布设

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农用地,并以耕地为主。土壤布样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耕地,同时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园地、茶园等适当布设采样点进行控制,便于对工作区进行整体评价,并避免出现较多空白区。

(2)土壤样品布设遵循原则:

a.全覆盖原则:保证布设样品对调查区范围内耕地的有效控制,以满足对全区耕地质量的总体评价需要;

b.突出重点原则:加大重点区域土地的采样密度,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城镇周边、工矿企业周边等区域;

c.抓大放小原则:即抓集中连片土地,放弃孤立分散且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小于5亩,即3333m2)、不会对耕地质量整体评价造成影响的土地;

d.精准性原则:土地整理、表土剥离或需特别保护的地块,无论地块大小,均需布设样品。

(3)采样点布设情况

按1∶5万调查精度布设与采样,以调查单元为基础,耕地区平均控制密度为9件/km2一般布设在面积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图斑中间,尽可能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图布设。

2、调查单元划分

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技术要求中相关原则,综合考虑了行政权属、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因素,为能有效地控制或反映区内土地的总体特征,土地环境背景调查单元划分控制面积总体按技术要求相关原则进行,具体做法程序如下:

1、以编制好的采样密度分区图为基础底图,以各乡(镇)、街道界线划出第一边界;

2、在划分的第一边界密度区块界线内,以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界线将区块进一步细分;

3、调查单元控制面积确定按地球化学异常区、重要农业产业区、低山丘陵区进行分区,原则上耕地面积小于10 km2划定一个调查单元;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按小于50 km2进行控制。

3、样品采集

(1)采样定点

A.采样前将采样指标输入GPS,同时利用奥维导航软件进行辅助找点,待奥维导航至改采样点附件时,再使用GPS导航功能精确找点,。

B.野外工作小组在每日到达第一个采样点前10分钟开机,设定航迹自动记录间隔为30秒,GPS进入当天工作航迹自动记录状态。

C.在每一个采样点工作人员需用GPS定点功能存储该点(航点)坐标值,并在记录卡上记录点位坐标,完成当天最后一个采样点并离开5分钟后将GPS关机。

D.遇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GPS接收,在记录卡中予以注明。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时间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前茬作物成熟或收获以后,下茬作物尚未施用底肥和种植以前进行,同时避开雨季。一个区域的土壤养分样品采集,在一、两周之内完成,以便进行对比。

(1)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在单元内具有代表性,特别是土地利用情况,在单元内连片水稻种植区不能采集种植蔬菜土壤样品。

(2)典型性。采集样品要离开主要公路、沟渠,避开垃圾和可能存在污染的土壤,避开人为搬运的堆积土,如肥堆、粪坑、路边、地头、沟边等。

(3)样品采自耕作层(0-20cm)土壤,去除碎石、杂物后,原始样重≥2000g。林(茶园)地剥离上覆落叶层、腐殖质层。

(4)样品采集野外定点使用GPS并结合地块实际情况定点,以布设的采样点为主采样坑,用GPS定位,采用“X”或“S”形采集组合样点(共5个分样点组合而成)见图1。

(5)土壤样品使用竹铲、木片或不锈钢铲直接采取。每个样品采集完后,清除干净采样工具上的泥土,再用于下个样品采集。

图1 采样坑布设示意图

(6)每个采样点拍摄工作照片不少于3张,至少1张拍摄采样点周边环境信息,1张将中央子坑和样袋放在一起拍摄,见图2。

(7)重复样采集在原样同一位置,由不同小组在不同时间进行,时间控制在7天以内。

(8)原则上不允许弃点,当遇以下情况下弃点时,需做好文字记录和拍照证明:布设样点控制范围内超过90%的土地已实际变更为建设用地、河湖、水库水面或90%的土地由于突发地质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土壤损坏的地块。

图2 野外样品采集工作照

4、采样记录

土壤采样统一采用标准化的记录卡和填卡说明,用代码和简明文字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

野外现场采用2H铅笔填写记录卡,记录卡填表写的内容真实、正确、齐全、清晰。备注栏主要记录的内容有:样点及其附近看到的作物种类品种、长势、产能;以往土地利用及其变迁;企业类型及其以往污染事件;户主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5、样品加工

采集的样品,制样场地要干燥、通风、无污染。在风干过程中,无雨淋及酸、碱等气体和灰尘污染,无暴晒、烘烤,适时进行翻动,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了土壤以外的杂物。

样品风干后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

压碎的土样过2mm(10目)的孔径筛。土壤样品过筛、混匀后,根据实验室分析测试需要称重装袋,副样(重量不低于500g)装入干净塑料瓶,由专人入副样库保存。最后由加工人员填制样品加工登记表。

6、样品测试

样品测试指标主要包括环境指标、养分指标及地域性特殊指标(选测)。其中《浙江省县级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中的必测指标均包含在本项目的分析指标中,同时结合周边县市区情况,筛选了能反映实地的区域特殊性指标。

根据已有的资料结合浙江省县级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中表层土壤样品测试分析指标表,确定必测指标和选测指标。

必测指标:pH值、有机质、氮(N)、磷(P)、钾(K)、硼(B)、锰(Mn)、锌(Zn)、铜(Cu)、硒(Se)、钼(Mo)、锗(Ge)、砷(As)、镉(Cd)、铬(Cr)、汞(Hg)、铅(Pb)、镍(Ni)、钴(Co)、钒(V)。

选测指标:其中铁(Fe)、氟(F)全部测试;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和有效钼则抽稀1/8测试。

土壤全量样品分析方法选择、方法检出限及准确度、精密度控制要求,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等按DZ/T 0295-2016和DD2005-03执行。

论文作者:潘凌飞,宁益民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县级土地质量调查野外采样浅析论文_潘凌飞,宁益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