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太雄
贵州省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生能够掌握适当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和思维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深远影响。文章首先讨论了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策略,希望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考试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节约大量的学习时间,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本,甚至会帮助学生带来一生的收益。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这种习惯还具有校正的空间,所以必须在这个阶段关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校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其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创造条件。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一)提升数字敏感性
良好的数学数字敏感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解开大量复杂的数学题目,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提升自主创新意识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常规教学模式中更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固定的考虑某一类题目如何进行解答,从而影响到多种简便技巧的应用,这也是近些年来小学阶段学生常犯的问题之一。
(二)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学习习惯
数学审题能力并不仅仅代表学生对于数学类型题目的解答能力,其同样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对待各种难题的态度。如果学生能够态度端正的完成每一道题目的审题环节,确保审题的准确性,那么同样可以养成端正态度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以及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习惯,显然这对于促进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养成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定式实际上就是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很容易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审题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对于各种类型的习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所以很容易出现固定思维的模式,而适当的对题目的内容进行变更后,如果不认真思考就草草解答,必然会出现失误。如"一副三角板有几个直角"的问题,很多学生想当然的回答:1,这实际上就是没有认真看题目或者思维定式所导致的错误。正确答案应该为:2。
(二)缺乏数学生活经验
数学学习经验也是影响审题效率的重要因素。一些对于熟悉数字、数学知识的学习者较为简单的问题,可能也会成为学生审题中的"绊脚石"。比如某题目问"长度为140厘米的木杆,需要截成7段,每次截断需要3分钟,问一共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许多学生会想当然的计算出"21分钟",实际上就是缺乏数学生活经验的结果。如果熟悉生活,熟悉这类型的题目,就会考虑到"截成7段需要截几次"的问题,从而避免类似的丢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审题不清
审题不清的原因很多,一些是由于学生缺乏阅读的耐心,感觉题目较为简单而"掉以轻心",一些则是由于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没有真正理解数学题目所想要表达的含义,从而出现了误读和误判,这些大多都是由于非智力因素所导致的错误。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养成策略
(一)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提升审题正确率
为了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进入到高年级的学习后,学生不但要面对一些中低年级常见的简单题型,同时也需要面对许多填空、计算的复杂题型,如果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足,数学阅读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误读、误判的情况,不利于审清题意,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阅读结果。数学语言训练的方法很多,除了进行分辨性质的阅读理解锻炼之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阅读习惯,尽快克服掉不良的阅读模式,确保审题的准确性。
(二)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强制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一,容易出现"马虎"审题的问题而毫不在意的情况,作为教师需要向学生灌输"马虎就是不会"的观念,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强制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三)教师做好示范工作,强化日常审题指导
教师做好示范工作来强化日常的审题指导也是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拿到题目后教师的分析步骤与审题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题习惯。比如说在阅读一些关键字词时,教师需要有侧重点的加强语气,比如说"增加""减少""比……多""比……少""几分之几"等等,都是学生经常出错误的地方,需要着重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遇到这些问题时就会认真阅读,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四)注重细节条件,培养审题习惯
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审题的习惯。在研究问题时,一些条件是无关紧要的,可以使用其他条件,但某些条件很重要。例如,在以下练习中:红星小学有6个班,王教授二年级和三年级,二年级有45个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比二年级多9名。你问王教授多少名学生?在本次练习中,"红星小学有6个班级"的条件对其他小学没有明显影响,但需要注意"二年级"和"三年级"等条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忽略细节,如"三年级以上学生"。有些学生将其视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9名学生。用45-9计算,这会导致结果出错。在这些主题中,忽视条件细节的学生将直接导致考试中的错误。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良好考试习惯,不要忽视任何细节,掌握课题的关键条件和替代条件。考试题目合理有序。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习惯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足够耐心,同时,他们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学生在建立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余国红,李冬梅.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8(6):10-11.
[2]高红杰.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9):55.
论文作者:柳太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习惯论文; 小学论文; 题目论文; 能力论文; 条件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