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论文_褚桐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城市建设与发展至今,各种化工企业规模扩大,生产活动增多,各类活动的运行都对城市的河道、生态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河道与生态循环的健康和功能被破坏,这对于城市与人类的发展是不利的。水利工程规划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水利规划设计时,需要在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河道生态得到改善。本文对基于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水利规划设计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利规划;生态;景观;河道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建设也在加速推进,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建设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城市河道景观的生态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很多地方的自然河道景观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美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当地的生态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工业化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原来的自然河道景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重视,很多施工方式都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所以,眼下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对河道自然景观的保护引起重视,在保障城市基本的工业需求外,将河道景观的生态化建设作为当今水利工程发展的新理念,推动河道景观生态治理的不断发展。

1城市生态景观河道与水利规划当中的问题

1.1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破坏

水利工程是我国资源利用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建设结构对于自然河道生态系统来说,是新增的结构,河道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循环和发展规律,水利工程结构的进入使河道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圈产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水利工程中,会在河道的外围建设大坝,大坝结构使河道的净化功能被削弱,使城市各种途径产生的污染元素进入河道后,无法进行自主净化,导致河道污染问题持续加剧。而大坝将河道内部的环境与外界进行隔离,使河道生态系统只能在内部进行循环流通,生物迁移受阻,泥沙聚集,河道的水流规律也被打乱。

1.2农业生产发展造成的破坏

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对自然生态土壤资源进行开发,农业种植期间为了促进农作物高效的生长,控制病虫害,会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些农药残留物质在土地当中,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也会在河道岸边种植同一种类的植物,进行土壤的改良,这样一来河岸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就遭受了损坏,河岸生态环境内部的发展和循环就无法正常的进行,很多生物也无法以河岸生态环境作为栖息地。河道生态系统的水文条件下降,水土流失问题逐渐突出。

2河道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准则

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岸线处理可以丰富水的平面形态,从美学方面说起,蜿蜒是河道的本性,自然河道没有一条是笔直的。(1)自然生态准则。河道景观设计应尽量坚持原有的自然特征,例如,弯曲迂回的特征应该在河道中多多体现,因为弯曲迂回这种特征可以使水流速度变慢,让流水的腐蚀力度减弱;河道中的凹岸、凸岸、沙滩等可以充分保护河道生物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可以维持河道景观的多样性。(2)安全性准则。安全性是河道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准则,河道防洪效果需最大程度得到发挥,为城市供给提供安全保障。(3)将地方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准则。天然景象和人文景象是彼此和谐统一的,在河道规划过程中,不只要遵循天然性的准则,这个区域特有的人文特色还要被充分挖发现,在河道景象的规划中融入人文特征,提升城市河道景象中的人文标志性魅力。

3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

3.1对于河道更改进行合理的规划

河道生态自然环境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既能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滋养,还能改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能让水利工程的实施对周围的河道不产生影响,应该要求有关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河道实施进行规划,减轻河道更改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对水利工程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对于修复过程中的工程原料应该进行专业的选购,我国大部分沙场都建立在河道的周围,河道中的沙子被不断地采集导致河道的损坏,出现河道塌陷等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河道德承载力,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对河道进行专人监管,对于河道采砂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促进河道景观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沙场也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当地采砂场的采砂量,并制定相应的惩处制度,提升河道周边的治理效率,保证河道景观的稳定发展。

3.2采用生态护岸材料

3.2.1生态混凝土

生态混凝土又称为环保型混凝土田。它能保证水边坡安全稳定又能与生态系统协调共生,还能为水边的生态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条件,起到维护保护水体生态,提高自净能力的作用能力,将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降到最低。

3.2.2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

植物生态混凝土大多数利用多孔混凝土以及大孔混凝土孔隙部分的透气、透水等性能,渗透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是具有改善植物的生态条件的混凝土及其制品。透水的作用是在公园、人行横道等地方运用植物相容型的生态混凝土,地下水资源得以及时补充,水土湿度长期保持,对排水设施方面有很大减负作用。减轻热岛效应。遵循科学合理的绿色建设,根据当地环境因素基础采用绿色植物,使过去的“见缝插绿”变成“规划建绿”,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吸收噪音和粉尘。锚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部穿过斜坡的表面并锚固到更深的稳定的岩土表面,其作为预应力锚固效应。更深的岩土层可以被树的根部锚固影响。加筋作用,在土壤中草的根部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土壤是坡地土壤和草根的一致材料。草根可以被看作具有预应力的三维增强材料,有利于增加土壤的强度。

3.3人工湿地

湿地环境能够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植物更容易存活,生长质量和效率较高。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使生态景观河道的自动净化能力被弱化,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能够与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结合,从而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河道逐渐恢复净化能力。人工湿地建设是利用石、砂、土壤、煤渣等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混合,构建的湿地结构会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在人工湿地当中种植适宜的植物,就能够实现与河道生态系统相连的效果,并且人工湿地与河道生态系统结合后,净化能力较强,人工湿地当中的生物膜和植物都具有净化能力,通过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区域水生态循环系统的健康修复作用较大。因而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是城市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规划设计期间遵循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城市适宜的区域建设人工湿地,特别是水污染严重的区域,规划时要综合分析周围生态环境和河道环境各项因素,不能对系统中的生物造成破坏。其次,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品种选择要注意,选择成活率高、耐性强的植物品种,保证植物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也能够顽强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真正发挥净化作用。最后,要保证人工湿地的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保证湿地美观性,可以将湿地建设成为景观,或者是娱乐场地。

结语

时代发展到今天,现代的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对于生态景观的建设。因此对于河道的整治工程在控制河道污染的情况下,还应该使其符合生态景观建设的要求,使得河道以及其周围的植被能够与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心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袁波.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结合景观和生态设计思考[J].低碳世界,2017(05):29-30.

[2]姜志成.基于熵组合权重的河道整治工程影响模糊综合评价[J].水利经济,2017,35(01):17-20,25.

论文作者:褚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论文_褚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