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0093)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中的作用。方法:确定QCC小组人员,通过QCC活动,找出护士应急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并比较QCC活动前后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结果:通过开展QCC活动,当班护士的应急急救能力合格率由72%上升至92.5%,同时圈员的协作配合能力、凝聚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等无形成果也得到提升。结论:运用QCC活动,对护士应急急救能力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护士应急急救能力,而且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应急急救能力;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317-0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利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1]。由于精神科专科的特殊性,护士的专业性尤其突出,精神科当班护士往往可能因为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导致遇到应急事件时手忙脚乱,从而降低了护理质量,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2],因此对精神科护士的急救能力要求更高[3]。为了提升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故开展本次品管圈活动。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当班护士共36人,学历:本科5人,大专23人,中专8人;职称:护士28人,护师8人;护龄5年以下25人,5年以上11人。
1.2 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由13名成员组成,1名圈长负责安排工作整合资料,1名辅导员负责监督指导圈活动,其他成员分别负责数据统计,会场预约,拍照,整理资料,会议记录书写,PPT制作,成果汇报书图表,会议准备用物,协调等事宜。圈成员中有6名主管护师,1名带教老师,4名护师和2名护士。其中9名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在圈长的组织下,圈成员每月参加1-2次品管圈活动,及时了解圈活动进展及集体头脑风暴分析并讨论下一步的问题。
1.2.2选定主题 针对临床急需改善及圈员们觉得相对重要并与护理质量问题紧密有关的内容,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四方面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并进行投票打分,圈员共13人,累计总分最高的是提高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15.6分),所以将该主题定为本次圈主题。
1.2.3现状 在未通知的情况下,于2018年3月26日—2018年4月15日进行为期三周现场情景模拟考核,共计36名治疗病区当班护士参加。经“应急急救评分考核表”评分达85分及以上者为合格,最终查检合格26人,得出改善主题的现状值为72%。修订的查检表中包括素质要求,评估,呼叫协助,急救手法,用药,仪器设备,判断评估,整理记录,熟练程度。通过数据汇总,在上述九个方面中,急救仪器设备扣分频次36次,累计率46.75%;急救手法扣分频次25次,累计率79.22%。造成应急急救能力不合格率的原因为仪器设备使用和急救手法两项欠缺,故该两项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4原因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和鱼骨图的方法,展开对急救手法和仪器设备使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结果表示对急救手法和仪器设备使用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新设备仪器引进(心电图和除颤仪);②培训单一且使用频率少,缺乏实践;③护士对于相关急救知识掌握不全;④管理层督查少,未制定制度。 ⑤急救资料欠精简,没有流程标准。见图1、图2。
图2 仪器设备使用不合格原因分析
1.2.5目标设定 将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由72%提高至89%。目标值=现状值+(1-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72%+(1-72%)×79.22%×74%。
1.2.6对策分析和实施 通过PDCA管理循环表实施对策,由7名圈员分别在各病区展开对新制度的急救评分标准进行学习,安排病区骨干按新制定的评分标准负责带教培训,以小组形式在各病区真实案例分享,总结工作中遇到急救事件的体会和经验,低年资中夜班护士由带教老师进行急救处置情景模拟培训。另外在各病区传达于护士长展开晨会交班时进行急救知识提问指导并且组织护士们进行急救操作考核,通过品管圈头脑风暴以及问卷调查30名护龄在5年以下当班护士,了解当班护士所希望得到的合理培训方式有:(1)人员培训:①由临床骨干及带教集中培训中夜班护士;②由临床参与过急救的护士分享真实案列并且谈论感受;③常态化管理晨间提问。(2)教具资料完善:①制作便携式钥匙扣,其上印制急救流程示意图,便于护士随时查看复习;②拍摄急救演练视频并上传“护理助手”APP,督促护士主动学习。
1.2.7标准化 标准化在QCC活动开展的基础上,通过循证医学、既往急救能力考核成绩等为依据,制定精神科护士的急救操作流程及制度规范,以期达到快速、有效、实用的能力提升保证。
2.结果
2.1 有形成果提升
由QCC活动前后柏拉图比较得知,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率皆有所提高,显示该品管圈活动对护士急救能力改善成效良好。见图3、图4。
3.讨论
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组织性很强的活动,以 QCC的形式实施临床护士急救能力学习,根据某一特定的操作环节制定完善的实施步骤,鼓励精神科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我学习中阶梯式掌握相关技能。以QCC小组合作形式的操作训练,与传统的个人练习相比,由于有他人的参与、相互指正和考核,能及时地明确操作中的错误与不足,同时,对他人的帮助和考核过程中,会促进护士自我反思和学习,熟悉操作步骤,便于更快地纠正和完善护士护理操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验证了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士急救能力提升实践中的有效性,提高护士对急救仪器的认知[4],提高了圈员的品管圈活动能力[5]。本次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成员们的不同经验和工作角色能集思广益从多角度去思考和改善如何提升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完善了急救制度以及急救培训方法,对临床护理管理者而言,提升了管理水平;完善了急救操作流程标准,将急救过程的关键点制订成标准化流程便于推广实施,对于医院,减少了医患矛盾与纠纷并且提高了医院声誉。运用品管圈可以发挥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应急急救能力和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并且适合在临床上推广[6,7]。然而此次品管圈活动也有些不足之处,由于当班护士翻班的工作性质,改善前与改善后考核的护理对象较少,并且可能不是同一批护士,从而导致统计数据结果的偏差。品管圈的操作手法以及工具使用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需要持续改善。在未来品管圈开展活动中要结合临床,加强逻辑检查和真因验证指标的量化处理[8]。
【参考文献】
[1] Bahadori M,Teymourzadeh E,Bagejan FF,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a hospita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uzzy VIKOR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Proceedings of Singapore Healthcare,2018,27(3),180-186.?
[2]赵红,徐柳柳,杜鹃.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夜班应急能力的情况调查[J].当代护士,2015,(7):26-28.
[3]吕月娣,姜杨,沈校康,等.案例演练模式对提高精神科护士急救能力的效果评价[J].浙江医学教育,2017,3:23-25.
[4]陈静薇,李晴,彭静,等.品管圈对提高初级护士急救仪器认知的效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7,1:69-71.
[5]叶建兰,伏艳雯.品管圈对降低器械包装缺陷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3.
[6]尹跃美.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法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5):89.
[7]唐玉华.运用品管圈减少急救药品物品的损失率[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0):365-366.
[8]余波,王棪,曾艺鹏,等.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真因验证”评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0):78-80.
论文作者:陆萍,奚士君,倪琳,夏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护士论文; 能力论文; 品管论文; 精神科论文; 病区论文; 仪器设备论文; 手法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