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索质量检验项目的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本文通过挖掘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项目管理需求为突破口,梳理出管理应涉及的内容,探析了各项内容的规范化问题,制定了管理标准,为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项目管理系统的搭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质量检验项目;标准;制定
1.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基础测绘成果尤其是1:2000比例尺地形图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随之,相关行业对1:2000地形图相关项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质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是1:2000地形图项目质量的强大支撑和重要体现[2]。如何做好规范化管理1:2000地形图质检项目,实现质检流程的标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但目前国内尚无较全面的、系统的有关基础地形图质检项目相应标准。为保障1:2000地形图质检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增强质量检验可靠性,本文探讨了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项目管理标准制定的策略和核心内容。
2.旧有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规范化、自动化方面相对落后,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也没有建立质检项目管理数据库。致使对质检记录的符合性验证完全靠人工;不同检查人员对同一错误问题的表达有差异,质检问题分类统计就只能人工进行;质检问题存贮依托单个文件,质量问题的汇总、反馈流程繁琐,无法时时获取质检进度;人工质量评定工作繁琐;任务分配、工作量统计为半自动化,且未能与检查记录关联;外业检查过程中虽对错误处现场拍照,但采用文件管理,仅凭外业质检人员印象与问题对应,待复查时或者时间久了就会困难重重。这些问题致使质检管理工作效率偏低,而且容易出错。
3.标准制定的原则
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项目管理标准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
a)普适性原则:根据质量检验阶段业务特点,充分考虑主管单位、作业单位、检查单位的差异,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可持续改进的操作标准。
b)完整性原则:根据对1:2000地形图检查阶段的综合分析,力求形成内容齐全、系统、成套的管理标准。
c)协调性原则: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项目管理标准囊括内业检验和外业检验,注重内外业检验的配合以及与其他各环节之间的协调。
d)实用性原则:标准制定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对生产和检验的各单位工作进行规范,充分考虑任务的特性,按照简洁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制。
e)前瞻性原则:标准制定需充分考虑1:2000地形图修测维护的长期性,对项目的谋划、监督、预警等具有指导意义。
4.标准制定的实施
4.1立项
检查单位接到检查任务后,应尽快建立质检项目。检查单位与生产单位负责人应积极进行沟通,及时共享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若在质检和作业方面存在理解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商讨。检查单位管理人员应及时向相关检查员传达相应的项目信息[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生产单位信息
生产单位信息关乎质量检查抽样方案的确定,应明确项目类型、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作业单位、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范围等[5]。
4.3产品交接信息
产品交接信息应明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交接单号、交接批次、批次数量、检验次第、批次内容、交接时间、交付人、接收人等。
生产单位应设置资料员,负责向检查单位提交待检产品。检查单位应设置资料员,负责接收待检产品。交接过程需注意数据保密和安全,并采取相应措施。交接应填写相应交接单。
4.4质检作业信息
1:2000地形图产品检验任务包括内业检查任务和外业检查任务。产品交接后,检查单位管理人员应及时向内外业检查员分配检查任务。
此部分内容应明确项目名称、交接单号、质检负责人、检查人员、具体任务分工、检查时间、检查依据等。
4.5质量情况信息
检查过程中,质检人员需在图中按质量问题描述标准以范围线加语言描述的方式准确陈述具体错误,便于自动化汇总输出规范的意见登记表。
检验任务完成后,检查责任人应对作业的单位发起质量反馈。若通过检验发现质量问题但结论为合格,检查单位需向作业单位提供质量问题标识和意见登记表,并反馈“检验完成,需修改”信息。若通过检验发现质量问题且结论为不合格,检查单位需向作业单位提供总体概略意见,并反馈“检验完成,需返工”信息。若通过检验未发现质量问题,检查单位需向作业单位反馈“检验完成,无需修改”信息。检查单位应出具检查报告,记录检查依据、检查内容和方法、主要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统计和质量综述等。
质量情况信息应明确项目名称、交接单号、质检负责人、是否合格、质量等级、普遍问题等。
5.展望
根据质检项目管理标准,利用Oracle或sqlite等建立质检项目管理数据库,针对非AutoCAD格式的质检数据,利用ArcSDE+Oracle的分布式空间数据作业模式,针对AutoCAD格式的质检数据,研究利用AutoCAD嵌入.net工具,实现与数据库实时连接,将内业质检问题零延时入库,并将内业质检任务分配与时时监控质检进度、统计工作量相结合,实现对测绘产品的质量情况以及检查人员的作业情况的实时查询。管理系统能为质量检验项目管理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支撑,有效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可大幅提高质检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质检作业效率。能够对质检工作的部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为质检工作任务的开展指明方向。便于获取生产单位的作业能力和质量检查能力,为后续生产作业安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肖圣生.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测绘单位的贯彻体会[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2]孙继方.在测绘工作中标准化的重要性分析[J].工程经济,2014(04).
[3]刘影.在测绘工作中标准化的重要性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02).
[4]张文先.测绘质量管理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5]唐景全.测绘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0).
论文作者:隋克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质检论文; 作业论文; 地形图论文; 单位论文; 标准论文; 质量检验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