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武汉 430300
【摘 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2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疔,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9%,且其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运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迅速且疗效显著,同时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yanpi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virus diarrhea in children
Zhang Weibo
(Wuhan District of Huangpi City,Sichuan street before cit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Xiyanpi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diarrhea.Methods:select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4 to 2015 years 11 months from rotavirus diarrhea in children in 240 cases,randomly divided for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20 cases in each,which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ibavirin injection treatment,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used Xiyanping injection for treating furuncle,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2.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5.9%,and the antidiarrheal time,abatement time of fever,dehydration,correct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use of Xiyanping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wheel shaped virus diarrhea curative effect rapid and significant effect,in the same period,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small,it is worth clinical widely used.
[keyword]Xiyanping injection;rotavirus;diarrhea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于小肠上皮被轮状病毒侵犯,致使小肠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阻碍了肠道水分的吸收及双糖的分解,进而造成了使肠道中肠液的渗透压的增高,使得患者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无色水样,其无腥臭味,但有少量粘液,这些大便经过镜检白细胞极少或无[1]。一般轮状病毒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且多发生在秋季,腹泻患儿经轮状病毒抗原性检测为阳性,轻者无明显中毒症状,重者可能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现象,且大多数起病急,并伴有发热、呕吐等,经抗生素治疗均无效[2]。本文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240例,其中男孩132例,女孩108例:患儿年龄为4~28个月,平均年龄为15.21个月:患儿病程为10小时--5天,平均病程为3.56天。上述所有患者均经过乳胶法检测留取的大便,确认为轮状病毒感染阳性患者,同时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以及脱水等临床症状均符合有关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我们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240例患儿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们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法:将10~15mg的利巴韦林加入0.9%/lOOm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法:将0.2--0.4mL的喜炎平注射液加入0.9%/lOOm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同时,对于上述两组患儿均进行维持能量、水电解质与酸碱的平衡,并纠正酸中毒等治疗。所有患儿5d为1个疗程。并实时观察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O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实验主要将患者的疗效分为三种: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患者在用药后72小时内临床症状消失,粪便次数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者在用药后72小时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粪便次数及粪便性状明显好转,则为有效;患者在用药后72小时内临床症状、粪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9%,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一所示:
2.3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儿出现皮疹症状;2例患儿出现腹泻症状;其他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儿出现白细胞降低现象,停药后恢复;1例患儿出现腹泻症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我国,于秋冬季节多见轮状病毒性腹泻,且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在小儿腹泻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及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患儿在轮状病毒性腹泻时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等代谢系统的紊乱,甚至死亡。据统计,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中约有50%的患儿累及心肌,导致心肌受损[3]。
近年来,大多数医学学者认为,给予婴幼儿注射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轮状病毒性腹泻,但在目前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因此,目前急需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可以有效的抗病毒,但其对病毒腺昔酸酶有较强的依赖性,从而极易产生耐药性[4]。而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穿心莲内醋。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并且在针对轮状病毒上,其抗病毒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由于该药水溶性较好,使得其血药浓度则相对较高,且其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能够有效穿透轮状病毒细胞,阻止病毒的复制[5]。
本次研究实验中,两组患儿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从而有效说明了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迅速且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实验证实,运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游楚明,傅万海,林茂锐,李惠怡.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01:90-91
[2]周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4:126-127.
[3]张萍,徐宏彬,李玲,邬晓岚.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的荟萃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05:349-353
[4]施长城,张坤明,刘霞,刘素琴,钱汉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1,47:4495-4496.
[5]刘幸华,王有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4,02:51-52
论文作者:张伟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注射液论文; 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小儿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