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意象与杜甫的咏月诗论文_于聪

天文意象与杜甫的咏月诗论文_于聪

(西北大学,陕西省 西安市 710127)

摘要:纵观杜甫一生创作的咏物诗,作为天文意象的“月”出现次数最多,并且在这一天文意象中,月含有作者深厚的情感。杜甫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其中的咏月诗创作数量十分可观的。本论文以此为突破口,从“以天文意象入诗”的诗歌创作传统进行问题的初步探讨,并在此前提下从意象角度继续分析杜甫咏月诗,达到深入了解其咏月诗目的。

关键词:杜甫 天文意象 咏月诗

杜甫歌咏天文月意象

“天文”的意思是“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而“天文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天文现象,是一个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意象群,此意象群是中国古代诗歌和天文知识联姻的结果”。

在中国的诗歌创作中天文意象频频被予以重视,并被诗人引入诗作中。从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有天文意象出现在诗歌中,例如诗作中《小星》就有对“星”这一天文意象的描写;在汉代曹操的《短歌行》“月”作为天文意象出现,并在这一意象中寄予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魏晋时期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月”这一天文意象则被作者赋予了恬淡、闲适的情怀;到了唐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则有充满相思怀远的“月”。不难看出,天文意象经过诗作的推衍,含义也也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纵观杜甫一生创作的所有咏物诗,作为天文意象的“月”出现次数最多,并且在这一天文意象中,月含有作者深厚的情感。在杜甫的咏月诗中的“月”有的被赋予思乡的情感的有《月圆》,有的则蕴有感叹羁旅的愁苦之感的咏月诗《<江边星月二首>其二》;《恨别》这首咏月诗中的月则含有杜甫忧国伤时的思想;当然杜甫年轻时写的一首回忆自己弱冠游吴越的咏月诗《夜宴左氏庄》。

由此可见,杜甫的咏月诗中主要以“月”作为天文意象,并在其中赋予自己的各种情感。这种以“月”作为天文意象并且在其中融入杜甫自己思想的咏月诗创作,也是在杜甫之前的文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给予了天文意象中的“月”更多的含义,同时这是杜甫“集大成”的表现。

杜咏月诗中月意象特点

杜甫的咏月诗中继承了前人重视天文意象入诗传统的关注,在自己的咏月诗创作中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下面具体分析杜甫咏月诗中的月意象的特点。

孤独的月意象。杜甫年轻时到处游历,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736)游览齐鲁两地,在开元二十五年(737)至开元二十八年(740)期间游齐赵。并且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一首咏月诗《游龙门奉先寺》,杜甫在其描述的高寒的月夜里表现出了一种机警的感悟。“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公游奉先寺,夜宿而作也。中四,寺中夜景。末二,宿寺之情。张綖注:三四,状风月之佳。五六,见高寒之极。闻钟发省,乃境旷心清,倏然而有所警悟欤。”联系杜甫当时的生活,整个国家仍呈现着表面的繁华与稳定,杜甫此时仍可以保持着一种心旷神怡之感欣赏着这寺院里的月亮,但是在此之外,孤独的杜甫看到天上这一轮高悬的月亮莫名感到一种清冷孤寂,可以说此时的月意象被杜甫赋予了孤独的情感色彩。时间来到了大历二年(767),当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此时的一首咏月诗《<月三首>其三》,从中能看出作者杜甫的人生状态。“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此章,对月而念孤栖,是专论半年之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读完这首咏月诗,一方面会被其中作者描绘的月光下美的氛围所迷住,却也能听到子美的黯然神伤之音,看到他深深地孤独无助的徘徊。

下面来看杜甫咏月诗中月意象的另外一个特点。

思乡的月意象。在杜甫所有的咏月诗作品中思乡是作者创作的一大主题,因此其中出现的月意象也就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杜甫将近一生的时间都是在漂泊中渡过,杜甫流落到秦州、成都、夔州等地,在他不停息的的羁旅生涯中,却始终也不曾停息对家人故乡的思念。以杜甫一首思乡作品《月夜忆舍弟》为例,来管窥杜甫的思乡念亲的情意。“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上四月夜之景,下四忆弟之情。故乡句,对月思家,乃上下关纽。”这首著名的咏月诗最为人称道的是这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当时人在秦州,望着秦州这个地方的月亮生发了无限感慨,觉得眼前的月亮再怎么明亮也比不上自己家乡的那轮圆月。在这因战乱而被迫亲人离别的深凉的月夜里,杜甫这种难以抑制的思想念亲的挚烈的情感只能借助怀念自己家乡的月亮,来遥寄自己对故乡家人的浓浓的相思。

慨叹羁旅愁思的月意象。杜甫一生漂泊,在自己羁旅的途中创作了很多反映自己当时羁旅愁思之感的作品。其中杜甫在流落途中的创作的咏月诗有《<八月十五夜月两首>其一》、《<月三首>其二》,《江月》《<月三首>其一》、《东屯月夜》、《宿府》、《草阁》、《夜两首》、《江边星月二首其二》、《舟中》、《江汉》等。在这些反映杜甫羁旅愁思的作品中,选取《江月》一诗中杜甫羁旅的愁思进行解读。“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烛灭翠眉颦。此章,对月伤怀。上四,羁人之感,属自叙。下四离妇之情,推开说。江月漾光于水上,高楼一望,顿觉身寂影孤,真堪思杀。盖天边久客,至老不还,恐远死他乡也。”可以说杜甫在羁旅途中创作的这首咏月诗中的月意象皆被作者赋予了感叹生际、抒发漂泊羁旅之苦的情感。下面以《<八月十五夜月两首>其一》这首咏月诗再次进行具体的分析。“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值欲数秋毫。此咏中秋之月。眀镜喻月,刀环思归......归心如大刀之折,恨不能还也。”大历二年杜甫羁旅来到襄西并滞留在了这里,杜甫看着窗外的月亮如此之圆,明镜中也有一轮圆月,只是自己却如飞蓬无所依托,飘飘荡荡。

《杜诗详注》中有文,“胡应麟曰:咏物起自六朝,唐初沿袭,虽风华竟爽,而独造未闻。唯杜公诸作,自开堂奥,尽削前规,如题咏月。”可见杜甫在咏月诗的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135.

[2]段慧娟.杜甫诗中的天文意象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04—01.

[3]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

[4]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631.

[5]孔子著.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48.

[6]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589—590.

[7]张忠纲.杜甫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9.8:128.

[8]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465.

[9]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50—1751.

[10]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52.

[11]方瑜.杜甫夔州诗析论[M].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5年5月第一版。

[12]孟庆茹.“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论杜甫的秦州咏物诗[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论文作者:于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天文意象与杜甫的咏月诗论文_于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