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哈雷国与明代的关系_明朝论文

略论哈雷国与明代的关系_明朝论文

哈烈国与明朝关系述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明朝论文,关系论文,哈烈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743(2006)02—0031—03

14世纪六七十年代,明帝国与帖木儿帝国几乎同时崛起。明太祖西征遗元势力,西域的政治格局被改写了,帖木儿帝国遂与明帝国发生了通贡贸易关系。《明史》载:“洪武二十年,撒马儿罕国王帖木儿遣使贡驼,诏厚赐之。”① 布哇则云:“次年(即1388年至1389年)帖木儿遣使赴中国,并在撒马儿罕接见中国使臣。”② 洪武二十年(1387年)可能为双方正式建立友好往来关系之始。

帖木儿帝国与明王朝之间是藩属关系。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的贡马表章中,帖木尔以臣自称:“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圣德宽大,超越万古……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③ 对这种藩属关系《帖木儿帝国史》的作者说:“明兵追逐敌人于塞外,在1370年至1390年间,并入了若干蒙古属地。帖木儿也不得不称臣纳贡。”④ 对帖木儿的“称臣纳贡”,明太祖遣使回报,但帖木儿借口明王朝玺书措词傲慢扣留明使。1397年还扣留了明廷派去调查此事的另一个使团,何以前恭后倨?原因很简单,帖木儿帝国已今非昔比。当初,帖木儿帝国正承受着周围的巨大压力,波斯境内正经历着长达五年的叛乱,北有强敌钦察汗脱脱迷失与之争雄,西有奥斯曼土耳其的大肆扩张,帖木儿除了北御钦察之外还南征呼罗珊等地,四处用兵,实是无暇东顾。为了集中力量西征,帖木儿远交近攻,遂决定与当时的亚洲唯一强国——明帝国结交。显然,对明结好称藩不过是权宜之计,决非心悦诚服。后来,帖木儿荡平波斯之乱,大败盘踞外高加索的钦察汗脱脱迷失,其军锋穿中亚及西亚、震东欧,国势趋于鼎盛。“统治全亚细亚,就是帖木儿的梦想;他最急的,是脱离中国的属藩,并想使中国归向回教。”⑤ 既如此,先前的卑词称臣及后来的强扣使团均在情理之中。西方的威胁一旦解除,回首东顾是帖木儿蓄谋已久的,他早就“专心致力于中国风土人情、地理、形势之考查,以及中国人口、财富、特点之研究。为搜集资料起见,特命鞑靼人赴中国首都居住六个月,从事调查”⑥。1402年帖木儿在打败了土耳其人并擒其王巴牙即底后,便率兵东归撒马尔罕,召开大会,宣布脱离中国藩属,还声言要使中国反称臣于己。此时,双方的东西对峙之势业已形成,冲突已是如箭在弦。在其威胁之下,一度臣服朝贡于明廷的西域别失八里等地方政权也公然对抗明廷,纷纷拘押明使,断绝来往。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聚集步兵二十万,骑兵之数过之”⑦ 亲率东征,正当大军前锋欲渡乌浒河之际,帖木儿病殂军中,帝国遂起内讧。米兰沙之子哈里勒(《明实录》误写作哈里)⑧ 夺取大位,远在阿富汗的皮儿·马黑麻起兵反抗,但很快兵败。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乘机攻占撒马尔罕,放逐哈里勒,获取了帝国的统治权。沙哈鲁定都哈烈(赫拉特),明称之为哈烈国。在经历了分裂变乱攘夺王位之后,帖木儿帝国国势骤下,在此情形下改善与明的关系,成为哈烈国的自然选择。1407年,哈里勒主动要求捐弃前嫌,遣使通贡,成祖即“遣指挥白阿儿忻台等往祭故王,而赐新王及部落银币”⑨,同年双方又互遣使者。当沙哈鲁与哈里勒攘夺政权时,明成祖还特别于1410年遣白阿儿忻台赍敕谕之,表达了对西域社会稳定的希望和明朝睦邻邦交的诚意。⑩ 白阿儿忻台奉使赴西域后,中亚各政权纷纷到明朝朝贡。《明史》载,西域诸国使者于“十一年(1413年)达京师。……自是,诸国使并至,皆序哈烈于首”(11),双方使者往来频繁。陈诚是明朝派往哈烈的最著名使者,陈诚第一次受命出使西域是与李暹、李达同行。陈诚一行于永乐十二年正月十三日(1414年2月3日)正式从肃州出发,沿着传统的丝绸古道,经过近10个月的艰苦跋涉,于当年的闰九月十四日(10月27日),到达了哈烈国的首都哈烈。完成使命后,永乐十三年十月(1415年11月)陈诚一行偕同哈烈等国使臣返回北京。永乐十四年(1416年)以哈烈为首的西域诸国使臣再次入贡,明成祖又派陈诚等人于七月携带玺书及财物送还。次年,哈烈使臣又随陈诚等来朝入贡。

永乐十八年(1420年),哈烈偕于阗、八答黑商入贡,明成祖第三次派遣陈成出使西域。通过陈诚等人的外交活动,明朝恢复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使辽阔的西域在中西交通和丝路贸易走向衰落的历史条件下再度为人注目;其次,促使西域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上在明朝永乐年间达到高峰。明廷的友好政策激发了哈烈国友好往来的热情,就在明成祖接连遣使出访西域的同时,哈烈国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派出多个使团至中国。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哈烈国苏丹米尔咱·沙哈鲁遣重臣算端·阿合马率近600人的庞大使团出使明朝。这一庞大的使团中,不仅有沙哈鲁苏丹的使节爱迷尔·沙的·火者、库克扎等人,也有苏丹长子兀鲁伯王子的使者算端沙和穆罕默德·巴哈失等人,(12) 使团中的王子都是沙哈鲁帝国各省区、各地面的统治者。这一年的11月24日(回历祖勒合答月6日),庞大的使团带着大批物品从哈烈出发,到第二年的7月11日(回历主马答第二月末)使团到达吐鲁番,五天后到了火州。在这里,使团受到了明朝官员的欢迎,并逐个进行了入境登记。8月2日(回历拉扎卜月21日)使团到达柯模里(即哈密)。8月23日(回历沙班月12月)使团到达玉门,受到了明成祖派来迎候的官员的热情欢迎。26日,明朝派驻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长官王大人从甘州率五六千人的骑兵队伍前来迎接使团,12月14日(回历祖勒希扎月8日)使团抵达北京。沙哈鲁苏丹及其诸王子们的代表沙的·火者、库克扎、算端·阿合马、火者·盖耶速丁、阿格答克、阿答完、塔术丁等人受到了明成祖的亲自接见,并赐宴于皇宫。在北京,整个使团得到了明廷优厚的款待。这个使团在北京一直待到第二年的主马答第一月十五日(公元1421年5月18日),才在明朝军队的护送下,离开北京归国。离开北京前夕,明成祖还亲自赏赐给使团首领每人一份丰厚的礼物,包括金、银、朝服、丝绸、彩币、猎鹰等。

帖木儿后王和明朝统治者都是关心双方之间的贸易的。当时不仅有政府之间的贸易,而且也有民间的贸易。冒称贡使的中亚民间商人,为了安全起见,常与政府的使团同行。沙哈鲁在1419年派出的使团中就有大量的商人佯装使团的随员进行登记,以至这个使团的人数达510人之多。(13)

从明初起,帖木儿的使者每次入京都要采购大批丝织品,从帖木儿帝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马、狮子等禽兽和玉石,除了马以外,其他的东西对中国并无多少益处。有人认为明廷之所以维护这种经济关系,主要是从周边形势来考虑。北元是明北部的主要威胁,而帖木儿帝国在地缘、血缘上均与北元接近,明政府在积极防范蒙古各部时,需要和帖木儿帝国保持较好的关系。(14) 明廷在与帖木儿的交往中所求的并非经济的得失,而在于政治上的得益,这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厚往薄来”是明对外交往的既定原则,即便是北元因素的考虑,情况也未见得会有多少不同。外国来华的使节均得明廷隆重接待和优厚的馈赠,所以明朝外国来华使节次数多、数量大。自洪武年间至万历九年(1581年),帖木儿朝贡使团多达五十余次,自永乐五年傅安归国到英宗正统初(1436年)不到30年的时间里,哈烈遣使朝明达十七次之多,尤以永乐朝为甚,几乎每年都有。陈诚所撰《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和盖耶速丁所撰《沙哈鲁遣使中国记》都从不同角度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双方的友好交往关系。永乐之后诸朝,帖木儿后王及整个西域与明王朝的关系逐渐疏远,这与15世纪20年代以后瓦刺的强大、丝路的不畅有关。

注释:

①《明史》卷167,第3303页。

②布哇著;冯承钧译:《帖木儿帝国史》,收入译者《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79页。

③《明史》卷332《西域四》,第8598页。

④《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3卷,第459页。

⑤《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3卷,第501页。

⑥〔西班牙〕克拉维约著;〔土耳其〕奥玛·李查译;杨兆钧译:《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59页。

⑦《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3卷,第501页。

⑧王治来:《中亚史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370页。

⑨《明史》卷332《西域四》,第8599页。

⑩《明史》卷332《西域四》,第8610页。

(11)《明史》卷332《西域四》,第8610页。

(12)〔法〕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英译者序言,中华书局,1993年。

(13)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2卷,中华书局,1977年,第1245页。

(14)朱亚非:《略论明朝与撒马尔罕的关系》,收入《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济南出版社,1993年。

标签:;  ;  ;  ;  ;  ;  ;  ;  ;  

略论哈雷国与明代的关系_明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