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影响刘秋菊论文_刘秋菊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影响刘秋菊论文_刘秋菊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80例实施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80例患者均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配合人性化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均相当,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情绪;治疗配合度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临床上经改良之后的一种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式属于一种物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应用适当的电流对大脑进行短暂的刺激,引起患者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1]。对于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的患者来说,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舒适度较低,因此,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对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积极改善其身心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3]。本文以下就对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80例实施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30—67岁,平均年龄为(46.5±7.2)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在32—69岁,平均年龄为(47.3±7.5)岁。两组研究样本的社会学资料、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对照试验要求。

1.2临床方法

80例患者均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配合人性化护理,具体实施如下:

1.2.1营造人文环境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治疗环境,可以丰富病房内的环境色彩,弱化病房的冰冷感和严肃感,让患者感觉到温馨、温暖。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可以选择一些舒缓、温馨的音乐进行播放,帮助患者缓解烦躁、孤独的情绪。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说话是语气要温和。

1.2.2心理关怀

掌握患者在面对无抽搐电休克时的心理状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强度等。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其一是去除不良心理情绪诱因,其二是控制患者的心理情绪。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强调严格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遵医嘱意识。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选择合理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1.2.3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在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要采取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积极纠正其日常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为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1.2.4治疗中的护理

在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尤其要着重关注患者的神态、意识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协助医师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的SAS评分、SDS评分等计量资料使用()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治疗依从性等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采取X2检验;检验水平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均相当,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比较(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0) 54.56+7.34 21.54+5.52 51.55+5.56 24.14+4.73

对照组(n=40) 53.78+7.57 31.48+6.12 50.42+6.07 35.76+5.54

t值 0.334 2.275 1.372 2.37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见表1: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观察组(n=40) 31 6 3 37(92.5)

对照组(n=40) 20 8 12 28(70.0)

t值 6.842

P值 <0.05

3讨论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基于人本主义发展而来,该护理模式强调在临床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要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因素,是以上各方面均处于舒适状态,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身心不适[4]。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最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身心不适感,达到了改善其内心不良情绪状态,提高其治疗配合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玉梅,林春元.人性化护理对强迫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9):1249-1250.

[2]高婷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及疗效的影响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9):54-56.

[3]吉米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护理对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促进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45):234,236.

[4]热娜·艾合买提,白布加甫·高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140-141.

论文作者:刘秋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影响刘秋菊论文_刘秋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