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研究论文_李晶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研究论文_李晶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是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内容的集成,贯穿于室内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室内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面临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本文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室内设计;优势

1.前言

所谓室内设计,就是确定室内空间的可视环境与其实现方法之间关系的过程。[1]长期以来,室内设计师通过将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图纸方式进行空间设计,并将二维平面效果返现在三维空间环境中,以满足人们对所处室内环境空间的视觉感受及使用空间的功能要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诞生,室内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逐渐由纸笔尺规模式转变为计算机辅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然而,该模式并未改变设计师的工作方式,AutoCAD等设计软件的工作模式与手工绘图方式类似,并未做到平、立、剖面图三种视图之间的关联,使得设计效果出现与设计图纸互不相符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建筑信息模型的集成化程度,使室内设计模型逐步走向可视化、智能化、功能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2.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室内设计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的建筑模型表达技术,受到了诸多建筑学者与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BIM技术包括建模与应用两个过程,建模主要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手段,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将设计数据信息附加在建筑模型上,包括建筑三维模型的几何信息、物理特征以及功能特性等模型数据信息,同时也将建筑工程的各阶段数据全部纳入3D模型中。这些与项目生命周期相关的数据形成完善的数据信息库,使得各阶段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该模型时,均能拥有建筑模型提供各种数据信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数字化表达,满足工程项目各阶段所涉及的信息数据需求,大大提高了设计时的决策效率。

无论是从空间布局还是到结构设计,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对整个项目施工至关重要。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工具中,CAD效果展现了设计线条与装饰材料性质,但并不能将二者相结合,即对材料的使用量并无明确的要求,无法实现对装修工程概预算的计算;3D MAX能够实现室内三维空间的完美展现,包括效果图与动画,但这些精美的展现成果却不能展现大量的数据设计信息。由此,BIM技术的诞生为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注入了新的血液。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相比,BIM技术的信息可视化表达能够更好地展现室内设计师的工作理念,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实现设计的模块化生产,与此同时,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准确的评估,从而避免出现管道冲突等不良问题。此外,室内设计在追求空间使用与设计美感的同时,对人居环境的生态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技术通过对人居环境生态性能进行分析,为室内设计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优势

随着BIM技术在室内设计行业的不断普及与应用,BIM技术为室内设计与施工作业带来了新的理念与工作方式,更好地实现了空间设计理念的表达,为室内设计带来了诸多优势。

3.1 计算机辅助的可视化转化

最初,室内设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二维图纸的绘制,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局部详图、材料表等,这些图纸与表格均需要多种特定的符号表达,因此,这些错综复杂的二维数据一旦丢失,将会影响整个设计图纸的完整度。此外,设计师需要依据设计效果图来让顾客、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方案的效果,因此在与客户、施工人员沟通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实现设计效果的变换。BIM技术实现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种显示方式,综合组成模型数据库,可实现平立剖图纸与三位效果图的随时切换,完成了室内设计的可视化转化。此外,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对空间的布局、体量以及材料应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认真推敲每一个展示效果。过去,这种思维过程需要在设计师的头脑中展现,随着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设计内容在计算机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并能够随时对数据进行调取与修改,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与效率。

3.2 设计参数的智能化联动

室内设计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修改的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当设计师修改图纸时,往往需要对CAD图纸进行人工修改,复杂而繁琐,当一张图纸改变,甚至可能导致多张图纸变化。随着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完全克服了这种弊端。BIM技术使得图纸与图纸、图纸与表格等之间形成了职能联动,无论修改哪一部门,均能实现其他数据、模型的同步改变,这就能够避免出现结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此外,利用BIM技术设计空间结构时,并不是简单地利用点、线、面元素构成墙体、门、窗等构件,空间构件之间存在着关联变化,构成信息化的建筑模型。例如,当设计师调整墙体面积时,墙上的附着物也会随之取消,并自动生成门洞。空间构件之间的数据关联能够确保设计内容逻辑的正确,并削减了大量的工作内容。

3.3 细节处理的功能化附加

设计细节决定施工质量,BIM技术为室内设计的空间、材质等细节构造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在传统的室内设计中,为了对空间布局、装饰材料以及家具陈设等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位与生动的表达,需要综合多个计算机辅助工具,以实现对设计各个阶段的效果占线。BIM技术通过将多种技术进行融合,使得设计师能够对各种细节进行仔细推敲,大大简化了设计过程,提高了设计效率。与此同时,BIM数据库为室内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够对空间面积、构筑物提及以及装饰内容等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计算,使得成本差异控制在2%以内。

3.4 设计成果的信息化共享

在室内设计的全生命周期中,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协作开展工作。以往的CAD软件通过几何绘制来完成设计方案,但是简单的点、线元素无法承载过多的数据信息。同时,各种计算机辅助软件之间也无法实现协同作业,这就导致设计效率低下,不同的技术人员很难实现同步作业。BIM技术实现了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统一存档,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有效集成,使得室内设计、电气、消防等不同技术人员在同一数据平台的同步作业,尤其在一些体量庞大的设计案例当中,BIM能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各个共享部门,各个部门依次展开协同设计,提高了设计的效率,降低协同工作的成本。此外,通过协同工作平台与业主、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等进行协调与沟通并及时传达信息,各种信息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与应用,保证设计协调、高效、顺利地进行。

4.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创新为室内设计带来了新的思维变革,推动了室内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BIM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室内设计的碎片化工作模式提供了一个统一完整的工作环境,弥补了传统设计表达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室内设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还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因此,为实现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室内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有效的丰富了室内设计行业的表现模式以及技术,仍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曾旭东,谭洁.基于参数化智能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6):108-110.

[2] 杨富春,崔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相关国际标准发展现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议论文集,2005,11.

[3] 王米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

[4] 唐晓灵,田晨曦.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扩散与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3,(6):98-100.

[5] 刘志忠,彭霞峰.BIM建筑模型与建筑施工技术融合研究[J].建筑知识,2016,(11):102-107.

论文作者:李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研究论文_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