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_农业论文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_农业论文

略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产业化论文,化与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农业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生产得到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得到显著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竞争逐渐放开并日趋激烈,农业的超小规模、高度分散的经营组织方式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便日益显露出来,出现了农业比较利益低和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局面。近年来,农业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已越来越突出,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不利的。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由于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和农业贸易的自由化,我国农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受更强烈的冲击,在国内外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小农经营方式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将会加剧和激化,使农业发展处于更加被动和窘困的境地。

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提高农业的产业竞争力,根本的出路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农业成为强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兴起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对于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对于克服传统小农经营方式的弊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业的产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且,农业产业化还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将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并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

一、农业现代化是建立现代发达农业的根本出路

人们普遍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而我国农业的现实状况确是如此。但在历史上,我国传统农业曾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是一个强势产业,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有过辉煌的历史。到了近代,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缓慢而逐渐落后,已成为一个弱势产业。我国农业成为弱势产业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长期没有根本改变,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改变我国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建立现代发达农业的根本出路。

1.我国农业存在的基本问题:一是经营规模太小,致使农业生产率低下。1997年,我国农民人均耕种面积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意大利的1/20、美国的1/230、加拿大的1/376;而人均产出则更低,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70、美国的1/84。[1]农业生产率低下,直接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偏高,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多数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基本上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二是农业生产技术及手段落后,造成农业产量低、农产品品质差。我国缺乏重大的农业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也较低,大约只有37%,而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达到70%~80%。[2]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足,造成农产品产量较低、农产品品质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许多农产品由于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农药残留率高,即使低价也难以卖出。三是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农业比较收益低。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和农产品加工从农业分离,使中国农业成为仅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低收益的产业,致使农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弱。

2.建立现代发达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世界农业发展的现实表明,农业不一定是弱势产业,农业也能够成为强势产业。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与工业一样,都是发达产业、强势产业,在其国内具有产业竞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中国传统农业由世界领先的产业而成为弱势产业的历程和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成为强势产业的现实,证明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成为强势产业的必由之路。

当代的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建立在感性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成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即用现代生产工具替代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作物、畜禽、水产等良种化和种养技术科学化;三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即农业生产经营实现产业化、区域化、商品和服务社会化。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状看,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经营规模大,主要是单个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大;(2)生产技术及手段先进,广泛地采用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3)农业收益高,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民人均收入高于非农产业的一般劳动者。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产业。而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传统的小农生产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不相容,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因素。虽然这种经营方式曾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初期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快的恢复和较大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条件下,我们不能希望传统的小农生产经营方式再能创造奇迹,而必须对这种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变革,才能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最终使我国农业成为一个强势产业。

二、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业产业化开始在我国各地农村兴起。农业产业化使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与相关的企业或组织联合起来,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关系,协调产销活动,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克服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分散、弱小的弊端,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实践中已经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1.农业产业化对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者(农户或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进行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与其产前、产后的相关企业或组织结合为一种紧密或松散的经济关系。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流通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通过利益纽带,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合起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的主导产品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行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实体和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在实践中,农业产业化体现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等基本特征。农业产业化在我国正方兴未艾,其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将会随实践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和创新。

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看,其重要作用主要有:(1)可以为农民进入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基本上已放开,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引导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建立健全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制,利用组织规模优势,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2)有利于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实力。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从总体上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从而使农业经营主体的实力得到加强。(3)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或其他组织)可及时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开辟流通渠道,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引导农民确定生产品种和规模,合理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结构。(4)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由于共同利益机制的驱动,龙头企业和农民都有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的积极性,而农业产业化为应用农业科技提供了组织基础,龙头企业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媒体,区域化、专业化的规模经营也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农业产业化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不等同于农业现代化,然而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实际看,农业产业化既可以适用于现代农业,又可以适用于传统农业。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提高。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而根据我国的国情,又难以在短期内普遍扩大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我们提供了在中国目前条件下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思路,即农业的规模经营不仅指农户和农业生产单位的内部规模经营,还应包括由不同经营主体通过产业链的功能联系,在一定区域内集中配置而产生集聚效应和聚合功能的外部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通过引导农户参与各类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发展行业之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使外部经营内部化,形成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即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适度规模经营和某一区域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量,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农业产业化能够将单独农户的生产加以合理组织,通过分工协作,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实行专业化、企业化经营管理,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进行统一办理、统一服务,并利用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优势替代农民直接进入市场,这样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带来农户内部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加工、销售等二、三产业分离,农业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强,农村小城镇得到较大的发展,以及农业土地流转机制的逐步完善,农业土地将向农业专业经营户转移和集中,逐渐实现农户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而适应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规模经济要求。

其次,农业产业化可以推动先进科技成果、现代工业成果和科学管理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加快农业产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农业产业化的各类主体接受和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农业产业化又开辟和拓宽了先进农业科技应用的途径。主要途径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或农民聘请科技人员作技术顾问或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转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指导,使农民的科技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龙头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并向农民提供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使现代工业成果比较容易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各种中介组织向农民宣传提供现代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形成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机制。总之,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基本的内在动力。

三是,农业产业化可以增加农业的比较收益,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将农户小规模的生产连结起来,形成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把加工、销售作为第二、第三车间,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方式,这样就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增强了农产品加工产品的比重,改变了农业仅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状况,增强了农产品的加工产值和利润,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收益,从而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应有不同的选择,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对策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得到健康发展。

1.发达地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和其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按较高的标准,进行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示范。近年来,我国沿海一地些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示范,还有一些地区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农业现代化探索(如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的区域性很强,农业现代化不可能按一个固定模式推行,各地应探索适合于当地情况的农业现代化路子。例如,沿海地区可以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现代化农业,东北地区可以发展以大规模粮食生产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四川一些地区可以发展以高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和以加工为主的现代化农业。

区别于一般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国率先进行农业现代化试验的地区应在几个方面有明显的突破和发展:一是要在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有所突破。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需要长期稳定,不能采取行政手段强制进行合并。但是,也不应让土地高度分散的状况长期凝固化。目前,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使用权的自发转让的现象,有的是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移,但都没有形成规范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率先进行农业现代化试验示范的地区,首先应对农业土地流转集中进行探索,建立起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打破农业土地高度分散的凝固状态,使土地流转集中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有所突破,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消除最大的制约因素。二是要在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要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体制和机制,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还要更多地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手段,尽快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要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上有所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必须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特别要强调农业的生态效益。在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示范中,要通过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和科技应用,建立起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生态效益优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四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到更高水平。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产业化仍将会继续发展。我国率先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地区,要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和农村社会服务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进而引导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多数地区应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般地区和比较落后的地区应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和重要工作,认真抓出成效。近期,首先要扶持和促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发展。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带动作用,抓好一个企业往往可以带动一片地区或众多农户。农业专业协会具有联合并指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功能,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部分乡镇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着力点。其次,要发展农产品营销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村中介组织。通过这些与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加强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要建设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根据市场和各地条件,通过合理规划和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建立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具有相当规模的区域特色农业。四是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供电、通讯、交通、环保、市场等基本设施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要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使小城镇成为农业产业化中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产业配置和人口规模等方面,考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中介服务等行业在小城镇相对集中,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功能和带动功能。

标签:;  ;  ;  ;  ;  ;  ;  ;  ;  ;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