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小学语文教师和基层管理者双重身份的笔者,在长年累月的课例观察中发现,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三步式”教学方法。第一步:初读课文扫清“拦路虎”(生字新词),第二 步:按照自然段或者师生给课文划定的段落逐段讲解分析。第三步:归纳出一个主题来并归纳概括出一个写作方法来。这种循着字→词→句→段→篇章的顺序进行的阅读教学,其分析过程同作者的写作程序是逆向进行的。由于这一方法的认识程序是先分解后综合,往往是以对部分认识取代对整体的认识,或者是把整体当做各部分的简单相加。结果不是把某处如画的风景分解得七零八落,就是把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弄得面目全非,完全冲散了作者创作时的激荡情怀。
其实,任何文章都是由一定的语义内容依据一定的语言规则构成的语言系统。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各类文章的结构规律和特点,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按照不同体裁文章的联结标志,就可以弄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思路,接受教材中的信息的全部过程。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遵循语言的整体性原则,尊重作者的情感、思维的完美性,根据各类文章的独特格式、独特表达方式(词汇上的、句法上的、章法结构上的、行文风格上的等等)来分析作品。先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去感知作者的情怀,触摸全篇的脉络气势。笔者的教学经验是课前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时,先让学生默读两遍,教师不提任何阅读要求。等两遍阅读结束后让学
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很多同学所谈到自己的收获与文章想表达的内容相差甚远,这时候教师就抓住学生的偏差相机提出笼统的要求(比如: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你感受到的是什么?)让学生进行第三次阅读。等这些问题有了结果以后,再带着第二轮问题进行阅读,比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段落层次是怎样的?”在进行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相机做一些正确引导,提醒学生抓住一些联结标志(比如关联词、句、启承段落等)进行阅读思考。在接下来的一到两次阅读中教师提出解决生字新词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解决生字新词时,提醒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必须是最节省时间又是最有效的。比如小组间相互交流,查看生字表、文中注解以及工具书等。等生字新词问题解决了,再让学生自由读,最好是朗读,
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到此,一节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不过教师不要忘了要求学生课后或者第二天晨读把课文读的顺畅流利,而且尽量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能读出感情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节课的中心任务就是逐步分析课文,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中心句等理解课文,再现作者谋篇布局、遺词造句的全过程,最后在回到文章的整体上,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来。最后的环节不要忘记了示范、指导学生情感朗读。
采用整体认知法进行阅读教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更好的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更能有力的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需要说明的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小学语文就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之间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在教学时我们绝对不能违反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何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另外深钻教材是树立整体观念的前提,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还要把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处理好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上册教材与本册之间的相互联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就会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序列训练。只要胸中有全局,紧跟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时段把好关,层层打好基础,处处围绕主线训练,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最后一点是,在运用整体认知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忘记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比如朗读、背读,默读的方法和技能;精读、略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不同文体阅读的不同方法;寻找重点词句方法技巧以及跳跃式学习、思维的方法等等。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成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了这一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内因的主导作用,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整体认知法教学就是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重现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整体认知法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选择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
关键问题,然后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这些关键问题的设定,要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这一至几个关键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正如朱光潜所说“一篇有生命的文章或说话,首先要谋篇,就是布置好全篇的脉络气势和轻重分寸,然后才逐段的造句遣词。按照这个次第来学习,就会懂得全局决定部分而部分也影响到全局的道理,才会体会到语言的生命所在,才会体会到上下呼应的好处。”
论文作者:屈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知法论文; 文章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生字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