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论文_陈明霞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 重庆 404500)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患者遵医行为问卷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及SDS、SAS评分及各项血脂血压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干预半年后,观察组在上述指标上均远优于对照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且可以保证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脑卒中;延续性;康复;临床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00-02

脑卒中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存有急性脑血管疾病或者是脑循环障碍,造成患者的大脑严重缺氧。该病典型症状为语音障碍、吞咽障碍以及肢体偏瘫。脑卒中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患者治疗之后也会有后遗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患者来说,要想改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但是患者出院后一般没有医务人员监督,使得患者自身的管理意识薄弱,不利于康复。下面就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现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4.6±9.7)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共8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7例,NIHSS平均评分为(15.36±2.45)分;对照组中男19例,女6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53.9±10.7)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共10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5例,NIHSS平均评分为(16.03±1.98)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以及NIHSS评分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过系统的检查,被确诊为脑卒中,所有患者知晓病情并自愿参加治疗,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意识不清,语音沟通不畅,且存在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脑部疾病、脊髓疾病等患者均不能参与治疗。

1.3 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其中包括出院流程和出院后服药、门诊随访,需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出院后如果患者有疑问,可直接电话咨询。

1.3.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第一,需要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小组,由医院组织,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的联动单位,小组成员主要有医生、护士、康复师以及社区护士,医院护士需和社区护士“一对一”配对,并跟踪患者进行管理。第二,建立患者档案,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患者出院后的2个月作为强化期,周期为30d,第一个月上门1次/周,第2个月上门1次/2周。将患者出院后的3~6个月设定为维持期,上门1次/月。具体的上门频率需要依据患者实际的康复情况进行调整。将患者出院后7~12个月作为随访期,1~2个月上门一次。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持续时间为1年,所有护理工作均由医院护士和社区护理共同完成。医务人员上门需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饮食情况、身体健康指标等进行检查。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生活质量:采用SF-36表进行评分,共分为8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0分,数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60分表示患者的恢复较好,但仍然有功能障碍,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1~60分为中等,患者存在中度的功能障碍,可以独立完成日常活动,但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辅助;<41分为差,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生活不能自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经调查,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3.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经调查结果限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总体评分为(81.3±4.9)分,对照组为(68.7±6.2)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73.6±18.9)分,对照组为(61.4±15.2)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保证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系统性、连续性,利于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进一步特别是在具体的护理方法、规范化纲要化的护理模式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慧敏,洪慧肖,陈爱红,等.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5):421-423.

[2]袁修银,任俊翠,刘畅,等.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91-493.

[3]王新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318.

论文作者:陈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发挥的作用论文_陈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