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类上看广西恭城方言中的“倒”论文_欧苏婧

从句类上看广西恭城方言中的“倒”论文_欧苏婧

欧苏婧 广西警察学院讲师

内容摘要:恭城位于广西东北部,具体位于桂林市的东南部。全县人主要使用恭城方言进行日常交际。恭城方言与桂林方言相似,都属于西南官话,可以相互进行交流。可以说恭城方言是桂林方言的一个小分支。本文主要通过调查,从句类上看恭城方言中的“倒”的用法和语法意义,同时将其与普通话的“着”(zhe,轻声)[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普通话的“着”指的是读音为轻声zhe的“着”。]进行对比。

关键词:恭城方言 倒 普通话

一、引言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灵川县,北临灌阳县。县城距桂林市108公里,全县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3镇6乡117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3个社区,总人口28.2万人。恭城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境内有瑶、汉、壮、苗、侗、回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瑶族人口1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7.34%。在恭城,绝大部分人使用恭城方言进行日常交际。恭城方言与桂林方言相似,都属于西南官话,只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可以说恭城方言是桂林方言的一个小分支。下面我们把收集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语料,从句类上去讨论恭城方言中的“倒”的用法及语法意义,同时将其与普通话的“着”进行对比。

二、从句类上看普通话的“着”和恭城方言的“倒”

由于从句类上看,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因此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恭城方言中的“倒”的用法和语法意义,并将其与普通话中的“着”进行对比。

(一)陈述句中普通话的“着”和恭城方言中的“倒”

1、做陈述句谓语时普通话的“着”和恭城方言中的“倒”

(1)做陈述句谓语时普通话的“着”

普通话的助词“着”在语法届很早便有了研究,主要说是表进行或表状态的。例如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所说的,“‘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开始后、终结前的进行情况,有时表示动作完成后的存在形态。”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例句进行解释:

例1他撑着伞在雨中散步。

例2灯一直亮着。

在例1中“撑着伞”表示的是动作在进行,而例2中“亮着”表示的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2)做陈述句谓语时恭城方言的“倒”

做陈述句谓语时普通话的“着”,表示的是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在恭城方言中用“倒”来表示,读作dao,调值为54。

例3他一直拿倒伞。

例4灯一直亮倒。

例3“拿倒伞”表示的是动作的持续,例4 “亮倒”表示的是一种状态的持续。

Timothy Light(黎天睦)在《The DOOR is Closed on ZHE . In Functionalism and Chinese Grammar》中提到,可以用“惯性”概念来统摄普通话“着”在各种情况下的核心意义。黎氏的“惯性”概念是严格遵循物理学定义的:静止的物体不动起来就是惯性;物体以X速度向Z方向移动,速度和方向始终不变,这也是惯性。但是李大勤在《“X着(O)”的语法意义及“·着”的状态化功能》中认为,依据黎天睦的定义,以下例子中的“V着”就无法得到解释:

例5 他来来回回地走着,一言不发。

例6 她不停地哭闹着,一会儿歇斯底里,一会儿慢声悲泣。(张亮《警徽》)

因为例5中的“走着”若方向始终不变,就会与“来来回回”相矛盾;例6中的“哭闹着”若速度始终不变,就会与时而“歇斯底里”,时而“慢声悲泣”相矛盾。

但这种情况在恭城方言中就不会出现。因为在恭城方言中,例5需翻译为“他走过来走过去,一句话不讲”,例6需翻译为“她哭闹个不停,一下子好大声,一下子又慢慢哭”,在这两句话中都不会出现与普通话“着”相对应的“倒”,所以恭城方言中做陈述句谓语时的“倒”倒是可以采用黎天睦的惯性说,由此也可见方言的口语性比较强。

2、做陈述句状语时普通话的“着”和恭城方言的“倒”

(1)做陈述句状语时普通话的“着”

例7 她笑着跟我打招呼。

例8 我躺着看书。

例9 他开着窗户睡觉。

例10 我提着箱子上飞机。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到的。朱先生认为在上边的例子中,“两个动词结构分别代表两个伴随着发生的动作,但中心在后者,前者说明后者的方式”。

例11 东西留着喂狗

例12 她闹着要回家

以上两个例子也是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到的。朱先生认为“后一个动词结构表示目的”。朱先生认为例7-例12都是连动结构。而我们认为,在这里动词加“着”的结构无论是表示伴随状态的例7-例10,还是表目的的例11和例12,都是做状语表示修饰的。

朱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还提到,“开着窗户睡觉”、“提着箱子上飞机”、“留着喂狗”,分别可以用“开了窗户睡觉”、“提了箱子上飞机”、“留了喂狗”的形式表示,即这里的“着”可以换为“了”。

(2)做陈述句状语时恭城方言中的“倒”

以上例7至例12,在恭城方言中都可以用“倒”来表达,即“笑倒跟我打招呼”、“躺倒看书”、“开倒窗户睡觉”、“提倒箱子上飞机”、“留倒喂狗”、“闹倒回家”,动词加“倒”做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但与普通话不同的是,普通话可以用“开了窗户睡觉”、“提了箱子上飞机”、“留了喂狗”的形式表示,但恭城方言中却不能把“倒”换成“了”。

3、陈述句中的“有”+“着”

在普通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动词“有”+“着”的句子,例如“他有着艺术家的气质”,其句义跟“他有艺术家的气质”差不多,只不过“他有着艺术家的气质”强调了动作的持续,而“他有艺术家的气质”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在恭城方言中,这样的“有”+“倒”的句子是不存在的,即“他有倒艺术家的气质”在恭城方言中是不成立的,这个意思在恭城方言中只有“他有艺术家的气质”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恭城方言中,“有”后面不能加上表持续或状态的“倒”。

4、陈述句中的兼语句

例13 我看着他过去。

例14 我看倒他过去。

例13是普通话陈述句中的兼语句,“看着”表明的是持续的动作。例14是恭城方言对应例13的翻译,但它与普通话的例13有些差别。在这里,“看倒”不是动作的持续,而表明动作的结果,旨在陈述一个事实。这个跟普通话的“看到”有相似之处,有表示过去时的语法意义,但在恭城方言中用“倒”,因为“到”在恭城方言的调值为24。

5、陈述句中的被动句

例15 他的手被打到了。

例16 他的手被打着(zháo)了。(普通话)

例17 他的手挨打倒了。

例18 他的手挨打着(zuo,调值为41)了。(恭城方言)

在普通话中,例15和例16意思差不多,“打到”和“打着”表明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恭城方言中,例17表示的意思与例15和16一样,但例18“他的手被打着了”并不是说“手”是“打”所要达到的目的,虽然结果是手被打到了,也就是说例18的“着“不是表示目的,而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在恭城方言中,着(zuo,调值为41)与“倒”是有区别的。例如:

例19 他不得着100分。

例20 他不得倒100分。

例20的意思跟“他没得到100分”一样,但在恭城方言中用的是“倒”而不是“到”,“到”一般用于到达某地。

例19表明的意思是原有人认为他得了100分,但事实上是他没有得到,它与例20是有差异的,而且这里的“着”有完成的语法意义。

6、V+着(倒)的重复

例21 他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例22 他看倒看倒就睡着了。

在这里,普通话的“看着看着”与恭城方言的“看倒看倒”意义一样,即动词加“着/倒”的重复使用,表示动作的持续,同时还表示的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并常常和“就”连用。

7、才+动词+倒

例23 我才看倒一下子,他就来喊我了。

例23的意思翻译成普通话是“我才看了一会,他就来叫我了”。在这里,“倒”虽然用在动词后,但因动词前还有“才”,“倒”不表示动作的持续或一种状态的持续,而表示的是已完成的语法意义。

8、表暂时性特征的“着”

例24 水凉着呢,你别下去了。

根据李大勤在《“X着(O)”的语法意义及“·着”的状态化功能》中所说的,例24与“水凉凉的”一句相比,表示的水凉的特征是暂时性的特征,而“水凉凉的”则是长久性的特征。在恭城方言中,例24不能说成“水凉倒呢,你莫下去了”,只能说成“水好凉,你莫下去了”。也就是说恭城方言中的“倒”与普通话的“着”不同,它不能表示暂时性特征,

9、表描写性特征的“着(倒)”

例25 刮了一整天的风,天冷着呢。

根据李大勤在《“X着(O)”的语法意义及“·着”的状态化功能》中所说的,“天冷着呢”是表描写性的。但在恭城方言中,例25的意思不能用“刮了一天的风,天冷倒呢”来表示,只能说“刮了一天的风,天好冷”,也就是说,从这一点上看恭城方言的“倒”不同于普通话的“着。但是“他红着脸说了很多”一句,恭城方言可翻译为“他红倒脸讲了好多”,这里的“红着”或“红倒”却都是表示描写性特征的。

(二)祈使句中普通话的“着”与恭城方言的“倒”

1、祈使句中普通话的“着”

例26 给我看着黑板!

例27 给我好好听着!

在这两个句子中,表示的是祈使的语气,是表示命令别人做某事。首先看例7,它与“给我看黑板!”不同。“给我看黑板”语气更强些,强调的是“看”这个动作,而“给我看着黑板”除了强调“看”,还强调了“看”这个动作的受事“黑板”,即“看”这个动作的最后的落脚点。同样在例27中,“给我好好听着!”比“给我好好听!”语气稍稍舒缓些。在这里“听着”后面没有接名词,但“听着”、“看着”仍有动作的持续的意思。

2、祈使句中恭城方言的“倒”

在恭城方言中,例26和例27分别可以说成“给我看倒黑板”和“给我好好听倒”。其语法意义与普通话一致,都表示祈使语气,比“给我看黑板”和“给我好好听”语气要舒缓些;“看倒黑板”强调了“看”的处所,“看倒”和“听倒”都有动作持续的意思。

除了这样的用法,在恭城方言中还常常有单音节动词后面加“倒”的用法,例如“站倒、坐倒、睡倒、拿倒、扛倒”等,表示祈使,这些与普通话的“站着、坐着、睡着、拿着、扛着”一样,表示命令,其中“站着、坐着、睡着”表示不要做其他的动作,保持原来的动作;但恭城方言中“拿倒、扛倒”这类动作性较强的单音节动词加“倒”,往往还带有认为对方能办到的意思,这在普通话中是没有这样的意思的。

在恭城方言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如“看倒车子!”。这样的句子常常用在过马路的时候,具有祈使的语气,但语气比较缓和,往往带有语重心长的意味。但在普通话里,这样的情况人们往往会说“小心车!”,(但恭城方言中却不这么说,)而很少说“看着车子”;而“看着车子”在普通话里还可以是表示让人把注意力放到车子上,但恭城方言里“看倒车子”只在过马路要小心来往的车子时使用,这可以说是恭城方言与普通话的一种区别。

3、祈使句中形容词+“着”

前面我们提到的祈使句,一般都是动词性的。在普通话里,我们可以看倒如下的例子:

快着点儿! 慢着点儿! 安静着点儿!

这些例子都是祈使句,而且都是形容词加上“着”而成。但在恭城方言中这样的说法是不存在的,即我们不能说“快倒点、慢倒点、安静倒点”,这样的意思只能用“快点、慢点、安静点”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祈使句忠,恭城方言不能使用形容词加“倒”的结构。

(三)感叹句中普通话的“着”与恭城方言的“倒”

在普通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例句:

例28 我正忙着呢!

例29 衣服短着一大截呢!

例30 这个人坏着呢!

这三个句子都是感叹句。例28的动词加“着”表明的是动作的持续,而例29和例30中的形容词加“着”表明的是状态的持续。但在恭城方言中,例28可以说“我正忙倒!”,但例29和例30不能说成“衣服短倒一大截”,“这个人坏倒”,只能说“衣服短了一大截了”,“这个人好坏”,也就是说在恭城方言中,感叹句中的谓语不能同时用形容词和“倒”,这是其与普通话的一大区别。

(四)疑问句中恭城方言的“倒”

例31 你正在吃饭吗?

例32 你在吃倒饭摆?

例31是恭城方言的说法,它表达的意思是例32所说的。由此可见,在普通话中,表示正在进行时的疑问句由于用了“正在”所以不用“着”,而恭城方言中虽用了“在”,但仍可用“倒”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或者说是动作的持续。

例33 你买倒几斤白菜?

这句话用于恭城方言,意思是你买了几斤白菜。在这里的“倒”表示完成的语法意义。由此可见恭城方言的“倒”与普通话的“着”的区别。但在“你是红着脸跟他说的吗?”与“你是红倒脸和他讲的摆?”中,“着”和“倒”的意思一样,都表示动作的持续。

三、结语

通过从句类上看恭城方言中“倒”的用法和语法意义,我们可以发现,恭城方言的“倒”可用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它与普通话的“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或一种状态的持续,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别,如表已完成的语法意义(“我才看倒一下子,他就来喊我了”);表示过去时的语法意义(“我看倒他过去”);表示能办到(“拿倒”、“扛倒”);它不能表示暂时性的特征;在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当形容词做谓语时,不能在其后用“倒”等。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恭城方言中表示时态的词——“倒”,不及普通话对应的“着、了、过”分工明确。

作者简介:

欧苏婧,生于1983年,广西桂林人,广西警察学院讲师,文学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

〔1〕李大勤.《“X着(O)”的语法意义及“·着”的状态化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4

〔3〕伍和忠.《荔浦方言的语法特点》〔J〕.广西师院学报,1998,(1)

〔4〕杨焕典.《桂林方言词汇》〔J〕.方言,1982,(2)

论文作者:欧苏婧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从句类上看广西恭城方言中的“倒”论文_欧苏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