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竞争对手”?——小布什对华政策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对手论文,我见论文,小布什论文,战略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布什上台,许多人对中美关系走势充满忧虑,笔者认为这大可不必。因为克林顿政府近年来逐步确立的对华战略框架是以美国的中、长期战略利益为基础的,其特点是顾及了美国各大利益集团的不同战略要求,并经过数年的反复辩论和较量才终于成型的。
尽管小布什在对华政策方面会和克林顿政府有一定区别,但大的框架不会变。
目前对华战略——积极接触,隐伏遏制
目前的美国对华战略框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积极接触和隐伏遏制。所谓积极接触,就是加大对中国政治、经济等发展方向的影响,使中国早日融入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内;所谓隐伏遏制,就是采取只做不说的低姿态,加紧构造潜伏性的对华战略遏制框架,以防范中国未来对美国亚太安全格局形成的挑战。
经过美国国内各派数次大辩论最终确立的现行对华新战略,不但基于美国的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也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争斗和妥协的产物。
地缘战略利益 美国和亚洲各国都很清楚,美国要维持目前的亚太安全格局,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维持朝鲜半岛、台海及南中国海等热点地区的形势稳定,中国的合作是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必须对华实施接触战略,寻求美中现阶段的共同战略利益。与此同时,以美国保守派为首的对华强硬派坚持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将来不论是坚持现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转变成西方的政治体制,都必将对美国亚太安全利益和格局形成挑战。美国从现在开始就要构造对华遏制机制。
经济商业利益 美国经贸领域的一个共识是,中国将越来越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外市场,开拓中国市场是直接关系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潜力的大问题。美国的根本经贸利益,要求美国和中国进行广泛接触,并努力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美国的军工企业和国防部、中情局中的鹰派势力却从对华遏制中获得重要的经济实惠。台湾、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军火出口的大市场。1996年到1999年间,美国向亚太14个国家和地区出售的军火总额达181亿美元,占军火总出口的29.9%。另外,国防部、中情局等部门都希望从国会得到更多的拨款,而防范另类的亚洲大国中国,自然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理由。
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 美国几乎所有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都反对中国的现行制度和意识形态,但多数人认为通过交流往来,可以影响中国的各个阶层和年轻一代。他们相信西方的思想和互联网比经济制裁更能对中国产生强烈的震撼,因此主张和中国接触,建立各种各样、各个层次的接触渠道,向中国输送“西化”的催化剂。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无论通过什么手段都永远无法改变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根深蒂固的民族特征,才是可能和美国形成冲突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要防范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而是这个民族。
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美国的现行对华战略就呈现出接触和遏制并存的特征,即在积极推动接触的同时,有实无名地在亚太地区构造隐伏性的对华遏制战略半径。
小布什将做出哪些调整
小布什上台,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利益不会改变,在对华战略方面的各种利益集团仍然存在,因此,以积极接触加隐伏遏制为特点的美国对华战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从中美关系目前的态势以及布什对华政策班底成员的初步表态看,由于美国内对人权问题、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问题等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特别是随着中国入世,尽管两国的经贸摩擦会增多,但双方的接触将更积极、频繁,关系会更趋成熟。与此同时,小布什政府也将加大构造对华隐伏性遏制战略框架的步伐。具体来看,其政策将出现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以“战略竞争对手”的对华关系定位,代替克林顿时期的“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这一调整貌似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实则不过是换种说法而已。两者没有实质性区别。这只不过是为了照顾美国内一部分人对克林顿的对华“建立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概念理解上的误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满情绪。即使布什上台后会时不时重提放弃“和中国建立建设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努力”,但他的对华政策照样得遵循对华接触战略的原则。
加速发展经贸关系,在许多方面将呈现更多的灵活性。代表工商企业界的共和党,对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会更积极热心,与克林顿政府相比,小布什政府会进一步减少对华技术出口和投资的限制,对中国在劳工权利、环保以及人权等方面的压力将更具灵活性。
在朝鲜半岛局势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东亚地区的安全战略重心将向南移,美国更多关注台海和南中国海。对台政策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中美关系高于美国与台湾的关系,维持台海战略格局稳定仍将是小布什政府亚太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不过,长期以来共和党政府对台湾的感情要比民主党深,因此,新政府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将采取只做不说的策略,适度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具体来说,可能明显提高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甚至还将探讨以灵活方式使台湾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加强与亚洲盟友的协调合作。首先提升美日关系在美国亚太战略格局中的支柱作用,根据美日新防卫指针原则,提升美日军事合作层次,调整美日在亚太的军力结构,增加对日军事技术援助,加速和扩大战区导弹防御合作计划。其次,提高美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加强与韩国的协调,巩固日韩战略关系。第三,南海问题的潜在争执,有使菲律宾进一步向美国靠拢的倾向,美将对探讨重回菲律宾的可能性和方式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改善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小布什政府将会基本沿着近年来美朝关系发展的轨迹往前走,但步伐将放慢,要价将提高;加强与东盟的合作,特别是改善和印尼、越南的关系,从而形成对中国东南翼的包围。克林顿访越标志着美越关系的转折,小布什政府将加大发展美越经贸关系的力度,促使美越关系出现实质性进展。中长期目标是和越发展军事合作关系,特别是两国的海军关系,时机成熟时将探讨在越租用海军基地的可能性。
实现与印度的战略关系转变,对中国南翼形成新的压力。美印两国领导人互访标志着两国关系的转折。美将从建立经贸战略合作入手,重点放在开拓印度市场,利用印度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进而建立整体战略合作关系。美将适度拉开与巴基斯坦的距离,调整美印尼三角关系,抗衡中巴关系,提升美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小布什政府将延续克林顿时期确立的对华战略,即在以积极接触战略为主体的同时,低姿态构造隐伏性的对华战略遏制半径,以备将来一旦需要,可立即将这一模糊框架提升为北起日本海、南到印度洋、中间由台湾和东盟连接呼应的有效的对华遏制圈。在具体政策实施中,小布什政府尽管可能比克林顿政府的步子更大,但会极力避免再度发生类似于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以及与中国在台海正面对峙之类的危机。
标签: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