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之我见
□柴晨鸣
摘 要: 藏品保管工作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藏品保管工作的保障在于落实制度;提高藏品保管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
关键词: 博物馆 藏品 保管工作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保管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很强的业务系统,足见工程巨大,意义深广,责任之重。
2)关系曲线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和偏离值检验均小于《水文资料整编规范》(GB50179-2015)3.4.1规定。
一、藏品保管工作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
藏品是靠人去保管的。保管得如何,是人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做好藏品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教育。
首先,要提高保管人员的政治素质。选好配强保管人员,坚持把忠诚、守纪、廉洁作为选人用人最重要的政治条件。与此同时,联系社会实际和人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保管人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安全意识、保密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消除政治风险和思想隐患,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高标准地做好保管工作。要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根据岗位的层级、特点和工作内容等,明确其具体的责任、权利,适时进行评估,坚持赏罚严明。要保持保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增强整体观念,激发合作精神,努力营造尊重、和谐、创新、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团结互助和创造力,从而使管理链条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次,要提高保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要鼓励大家自学成才,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制定育才规划,切实加强专业培训和系统教育。这是提高保管人员能力水平的两条基本途径。例如,请专家到博物馆讲授专业知识;请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进行面授传帮带;组织馆际交流或召开保管工作学术研讨会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和打造一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业务流程精通、保管操作规范、适应数字化藏品管理体系建设的保管专业队伍。文物鉴定是博物馆最经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件文物入馆收藏时,必须对其质地、时代、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做出科学准确的鉴定说明。这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只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胜任,许多人积累了大半辈经验,才逐步成为文博战线上的鉴赏专家或某个领域的高级人才。这是博物馆的宝贵财富,更是年轻人员的导师和楷模,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引领作用。
基于VMI模式的供应链集成中,生产需求计划是整条供应链开始运作的源头,而物资供应段向供应商提报的供应计划是最终的生产用料需求。生产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取决于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对生产计划的合理安排,包括其对生产设备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对设备寿命的检测,组织周期的诊断,组织事故储备类物资的需求预测;而物资供应段通过分析库存消耗历史数据找出库存消耗规律、分析物资供应市场发展趋势提出储备策略等措施调整并生成供应计划报给供应商。因此,供应计划的制定才是物资供应段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而对生产需求的预测是进行库存管理决策的根本依据。
二、藏品保管工作的保障在于落实制度
制度是人制定的,但也是用来管教人、监督人、评估人的。只有落实了规章制度,藏品安全才有可靠保障。众所周知,博物馆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藏品保管制度,形成了科学严密的藏品保管体系。但由于藏品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规章制度必然是庞大、周密、具体。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部位或重点环节,一定要落实到位:一是建立责任明确的藏品登编制度、总账制度和藏品保管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责任对象、责任主体、责任边界清晰,其中保管岗位要定期抽查藏品的帐物相符情况。二是建立责任倒查机制,相关责任人对藏品保管期间发生的问题始终负有责任,不因个人岗位调动而变化。三是建立藏品保管人员入库制度。入库房时该库房保管员和安全保卫钥匙管理员共同开门。进入库房须有2人以上;执行《库房工作日志》制度,由专人记录进出人员、时间、工作内容等情况,同时妥善保管好账册档案。四是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对库房安全按时检查,如防火、防盗等,如发现情况,须先保护好现场,并立即向馆长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五是坚持日常巡库制度,保持文物库房的整齐清洁,注意防潮、防尘、防虫、防光等。工作人员离开库房应做到柜门上锁、门窗关严、拉闸断电。六是其他部门人员入库需严格按规定办理入库手续;馆外人员入库需经馆长审批同意。经许可者,须由库房工作人员陪同。进出文物库房人员一律不许带包。七是藏品出库必须经过馆长审批。藏品、保管员进出库房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八是库房重地实行24时轮流值班制度。
三、提高藏品保管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如何提高藏品的利用,我认为首要的是做好基础的整理研究工作。加强藏品的整理力度,注重发掘内在价值,发挥其在展览陈列中的印证、具象历史的独特作用,提升馆藏文物的认知度和社会价值。整理研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悉心整理。整理应有具体的规划,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步去完成。其次,在整理研究的同时,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文物藏品数据库。以举办一个展览选取展品为例,在未建立计算机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以前,首先需要在数万件藏品卡片中查找展览所需要的藏品,单是把全馆藏品卡片翻一遍就需要几天的时间。在初步确定所需藏品后,需要填写提用单据,报请有关领导批准,然后再到库房,由保管员根据提用单据入库查找藏品实物。这一系列手续繁琐、费时,又花费大量人力。博物馆自文物普查以来,利用文物藏品管理系统已顺利完成所有文物藏品信息的采集录入。这项工作大大地提升了藏品利用效率。文物藏品管理系统中包含藏品编号、器物名称、质地、时代、整残、尺寸数据、级别以外,还增加了藏品所在文物库房文物柜架的编号信息,明确记录了文物藏品具体位置,可以方便文物查看和出入库;对于借展出库文物除正常的借展清单、手续外,也可在文物藏品信息系统中随时备案,在归位后及时注明;对于有些数据录入错误时应及时更改;针对有的藏品信息不全、有的藏品信息还需要重新核准等问题,今后应努力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做好藏品保管工作,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藏品自身的生命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
参考资料
1.高和《做好藏品保管工作的基本经验》,《继承、发展、保护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2010年10月,第20页。
2.孙桂花《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黑龙江史志》2015年第4期(总第341期),第82页。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
标签:博物馆论文; 藏品论文; 保管工作论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