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ISBAR床旁交班模式提升小儿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论文_谢伶俐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究ISBAR床旁交班模式对小儿外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小儿外科收治的40例患儿,设其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小儿外科收治的40例患儿,设其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交班模式,研究组采取ISBAR床旁交班模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长认可度、交接班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认可度高于对照组,交接班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ISBAR床旁交班模式可以比常规交班模式更有效地提升小儿外科护理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ISBAR床旁交班模式;小儿外科;护理质量;提升效果

诞生于2008年的ISBAR模式是一种基于证据进行信息传递的标准化沟通方式,其由“介绍(Introduction)”、“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以及“建议(Recommendation)”五部分构成[1]。将其用于护理交接班,可以使交接班内容更加精简且更具针对性,接班护士可以更有效地接收有效信息,从而更完美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本文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科患者,试探究ISBAR床旁交班模式对小儿外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小儿外科收治的40例患儿,设其为对照组,患儿资料如下:男22例,女18例;年龄2岁~10岁,平均(6.17±2.35)岁。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小儿外科收治的40例患儿,设其为研究组,患儿资料如下:男25例,女15例;年龄1岁~11岁,平均(6.22±2.21)岁。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依从性良好,可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②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2]。

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无法正常交流者[3]。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交班模式,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先于护士站中交接好患者基本信息与护理重点,待交接完毕后再来到病房,双方协助患儿进行体位更换、管路检查、皮肤清洁等基础护理,于床旁做好交接班。交班内容完全依靠接板护士个人习惯及经验进行相应护理。

研究组采取ISBAR床旁交班模式,具体措施为:

(1)培训

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外科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作为护理小组组长,科室内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小组组员,组长组织培训,由组员实施。组织培训的方向主要包括:①护理人员的自我介绍、交班护士向接班护士介绍患者的姓名与年龄等信息;②交接班护士需了解患者的情况,如症状表现变化,生命体征变化,等等;③交接班护士需掌握患者的重要病史、入院诊断结果与日期、患者在院期间的用药史;④交接班护士对患者现况的判断或是交接班护士的主观感觉,还有至今为止交接班护士都对患者采取了怎样的处理;⑤交接班护士需要为患者采取怎样检查与治疗,交班护士需要向接班护士复述在什么时间、哪一间病房、对患者采取了什么操作,并且需要基于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情况提出后续护理计划,做好交班与接班人员之间的沟通。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上述方向及相关能力。

(2)实施

基于ISBAR的五项流程进行具体护理:①介绍:接班护士与交班护士前来患儿床边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候,向其介绍自己;向患儿及其家长核查其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姓名、入院时间,等等。②现状:向患儿及其家长交代患儿的各项检查结果及病情诊断结果,为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评估其疼痛状况、心理状态,观察患儿当前存在的问题,掌握其病情变化。③背景:调阅患儿的既往病史、对药物的过敏史、各项检查阳性结果、专科检查情况,等等,全面掌握患儿的实时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最适宜的护理措施。④评估:对患儿当前的状况给予专业评估,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近期数据的沟通,将所观察的结果与患儿家长相互印证,以确保掌握患儿最真实的信息。⑤建议:分析患儿当前存在的问题或面对的潜在风险,告知接班护士,由接班护士继续进行重点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调节护理方向。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长认可度、交接班质量评分。其中交接班质量使用交接班质量评价表进行评定,主要维度有交接班环境、临床判断、交接班能力、组织效率,等等,从低到高可分别计1~9分,分值越高则交接班质量越优秀[4]。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小儿外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值。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 ),检验t值。P<0.05视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长认可度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护患沟通不良是导致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对于小儿外科也是相同的。传统交班模式重点在于交班护士与接班护士之间的交接,护患沟通不良,容易出现护理错误无法切实落实、患儿及患儿家长不理解、不配合的问题[5]。而ISBAR床旁交班模式显示在“介绍”环节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了礼貌的问候、详细的自我介绍,对患者感受给予了重点照顾,使得患者得到了重视,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这种人文关怀可以间接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配合度;而在“现状”、“背景”和“评估”环节,接班护士可以详细了解患儿的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结果、检查结果,通过评估获知其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再基于“建议”进行风险防范,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护理效果[6]。见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vs17.5%)、认可度高于对照组(97.5%vs82.5%)、各项交接班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正是ISBAR模式显著运用效果的直接体现。

结语

ISBAR模式在患儿家长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为患儿运用ISBAR床旁交班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小儿外科护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珍,张宝珍,张敏,等.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08):579-581+619.

[2]赵梦颖,密萌.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163.

[3]吴燕萍,余天燕,吴海燕,等.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EICU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2):124-126.

[4]焦鸿梅,牛丽红,柳红艳.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09):622-625.

[5]刘朝芹,杨利,杨彦芬,等.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8):2814-2816.

[6]李红微,丁月霞.ISBAR模式在护理床旁交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78-79.

论文作者:谢伶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运用ISBAR床旁交班模式提升小儿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论文_谢伶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