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价值意蕴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价值意蕴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价值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知识经济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1999)03-0109-04

伴随着21世纪临近的脚步声,世界经济正迅速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料以现代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与知识首先在经济领域引发的这场革命,必将波及人类社会所有领域,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引发一场接一场的革命。为了更好地认识知识经济及其巨大意义,让我们首先对知识经济作些总体的了解。

对于知识经济,研究者们从多方面作了考察。“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知识、信息在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角度考察,指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而言的经济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吉副院长从知识因素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的地位的角度考察,认为知识经济就是知识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处于中心地位,信息替代物质成为战略资源的经济。而吴季松博士在他撰写的《知识经济》一书中,从高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支柱地位、主导作用的角度,把知识经济定义为: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等等。虽然研究者对知识经济的具体看法各不相同。但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即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及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知识、信息经济化的经济。它具有明显区别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特点:

首先,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的、创新型经济。智力是凝聚和表现于特定人才和技术之上的创造能力与拓展能力,智力首先是个人的内在本质和特殊财富,同时,在知识经济形态中,又是社会拥有的共同财富。与传统工业经济发展中,大量的资本、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起着决定作用的情况不同,在知识经济中,智力、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成为决定性因素,应用智力提供知识,添加创意而形成的创新能力成为知识经济中的核心问题。因此,智力资源的优劣、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与未来前景。

智力因素的价值体现于对知识、信息的开发利用上,即创新上。创新本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在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重复制造某一类产品,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需求。科学活动则不同,它不能重复制造,必须创新。科学活动以提出新思想、新见解、新思路、新设计、新工艺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为目标。不断创新正是科学活动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活动的创新性被直接延伸到了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率提高。90年代已达到70%~80%,到知识经济时代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从技术创新向产业革命的转化周期缩短。在这样一个新技术不断出现,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才能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一个国家只有在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立起持续创新的机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998年2 月14日,江泽民参观电子部“数字化产业最新成果小型展览”时讲话)

其次,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知识经济是信息化社会的经济,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社会各个领域。在经济领域,信息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与财富。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包括多媒体技术,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等等的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代替工业经济时代的汽车、钢铁、石油等产业。微软公司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以其2000亿美元市场价值迅速超过老牌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三倍,就是一个象征。另一方面,以迅速交流信息为目的的互联网的崛起,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互联网,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迅速、准确的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而且可以使个人电脑成为商业活动中的最佳媒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非常方便地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入网公司和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网络的发展,也将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任何国家的国内市场都将显得过于狭小,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以及跨国生产将进一步发展,企业跨国家和跨行业联合也将进一步发展。网络的发展将使经济活动按网络加以组织与进行。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信息以及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深度改变着我们社会的经济面貌。

第三,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传统工业经济依赖的是稀缺自然资源,如土地、淡水、石油、煤炭等等,这些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或不可再生的。因此,建立在对这些自然资源的依赖的基础上传统工业经济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知识经济则不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创造、传播与扩散而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的经济。知识资源、智力资源是无限的,并且可以再生与共享。所以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表现得十分突出,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知识产品具有可广泛共享和永不枯竭等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知识经济的首要资源是智力,拥有智力的人才资源是通过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来的,这种资源也永远不会枯竭。

知识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知识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与利用方式都发生了重要改变,智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全面、系统、深刻,这就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加入智力因素也使得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使人们能更普遍,更方便地利用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而自然资源对知识经济而言也显示出其相对的无限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知识经济与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完全是水乳交融的。

知识经济的提出,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世界各国正积极研究知识经济的特点、规律以及知识经济将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本文拟从价值观的角度,对知识经济将在价值领域引起的革命作一探讨。

第一,知识经济为人的充分、全面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基础。

人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存在与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5页)。马克思曾从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角度把人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单个人之间或者没有联系、或者只有以自然血缘关系和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地方性联系,这种狭隘的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斩断了一切血缘纽带和封建羁绊,突破了地域与民族的界限,把个人与全世界联系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人的某些方面的发展。资本文明的伟大作用在于“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2页)。 但是商品经济同样发展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人的社会关系通过物(商品)间接地表现出来,成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物变成统治人的工具与手段,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成为必然产物。因而人的这种发展是一种强加于他的发展。人们只能按照资本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社会只能按资本的要求来构筑制度。劳动的个体变成了被剥夺了独立性的个体。

而在知识经济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个人的社会关系获得极大丰富。使人们能够突破地域、文化等狭隘性的限制,全面参与社会各个领域、多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换,使人们能够全面地塑造自己与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使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服务于社会,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实现,使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在知识经济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但表现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丰富上,而且还表现在人们能够对社会关系实现共同控制上。在工业经济社会,由于价值规律和私有制的作用,使人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依照人的方式来安排世界。而在知识经济阶段,知识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知识就其本性来说,具有可无限扩散的特点,它可以为任何人所掌握和利用,因此,从本质上说,它不是一种私有财产。其次,知识、智力资本又具有与主体的不可分性,智力资本是属人的东西,是主体的表现与组成部分,它既不能像物质产品或货币那样进行借贷或转让,也不能进行直接的继承。知识、智力资本特别是其中的创造力会随着主体的消失而消失。从这一角度看,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智力资本,就必须建立起能有效激励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创造力的发挥的社会激励机制和使之保持有序化的约束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必须具有属人性,符合主体的本质与特点,适合主体的发展与进步要求。这样知识经济为人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去构筑社会关系和估价社会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本性来安排世界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可能。因此,在知识经济阶段,人们能够按照人的本性与特点对社会关系实现共同的控制。这为从根本上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我,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人的个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知识经济为实现文化价值核心的转移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以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是最大的生产力或社会财富,因为任何社会物质财富都是人的能力对象化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发挥,应是人类文化价值的核心。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文化价值核心却以扭曲的形态,以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的形式被表现出来。人类文化价值的核心长期被“权”与“钱”所占据,表现为“权本位”与“钱本位”的文化价值形态。在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中,权成为在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慎到的“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和古训“学好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等思想观点,集中体现了这一时代的文化价值特征。读书做官、内圣外王就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资本的崛起,打破了封建宗法制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社会权力按照金钱的多寡、按照资本的要求和意志来重新厘定和划分,从而“权本位”的文化价值核心被“钱本位”所取代。在一切都普遍成为商品的社会,“我能够凭借货币得到人心所渴望的一切东西”,“凡是我作为人所不能做到的,也就是我个人的一切本质力量所不能做到的,我依靠货币都能做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10页)因此,“我是什么和我能够做什么, 这决不是由我的个性来决定的”(同上书,第109页)。而是由货币来决定的, 它可以“使一切人的和自然的性质颠倒和混淆,使冰炭化为胶漆”(同上书, 第110页)。权本位与钱本位是人性、人的本质的异化,权本位与钱本位的存在,本质上压抑着个人的创造性、能力、主体性等等的充分发挥,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知识经济为打破权本位与钱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实现向个人的能力本位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知识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智力支撑的能力型、创造型经济,它崇尚的是人的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相互合作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权力的重组、社会财富的转移将围绕人的能力这一中心进行。相应地社会制度,社会组织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学等活动也必然要围绕如何充分、自由地发挥人的能力展开。人们将以能力为价值导向与价值尺度来重新评判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社会运行等各方面的状况。这是一种向人性的复归,必将对人的主体性及其能力的充分发挥,促进生产力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知识经济也将赋予平等、公平等价值范畴以全新的含义。

第三,知识经济对哲学价值观的改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天人之际”,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哲学与伦理学,特别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尽管中国古代就提出过“天人合一”,“与天地合其德”的合理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理想。但是在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辉煌成就的支持下,由《圣经》肇始,并由培根、笛卡儿一直到康德、黑格尔最终完成其理论论证的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应迸而驾驭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的价值观念最终取得了它的统治地位。人类从自然界那里获取的财富,引起了整个人类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改变,人类的成就与这一哲学价值观的吻合,使得人是万物的主宰的感觉不断增长。人的价值不是在屈从自然和保护自然中发现,而是在把自然改造成城市与农场,在揭示自然秘密中发现。但是正如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警告过我们的那样:“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版第517页),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全球困境的日益严重,这种哲学的价值观也就走到了它的尽头。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不但实现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对稀缺自然资源的依赖到对知识、智力的依赖,从对自然界的野蛮开发利用到合理、高效利用的转变,而且也必将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到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价值观念的转变,为全新的合理的哲学价值观的建立奠定基础。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来自于对自然奥秘的揭示。人类知识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只能建立在自然界事物本身的全面性,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之上,任何对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以及之间的平衡系统的破坏,也就是对人类可能具有的知识资源的一种破坏。因此,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物种的多样性与全面性是知识经济必然具有的合理内涵。知识经济的这一内涵要求人类在价值观方面实现革命的变革。人类应该学会尊重自然本身,而不是单纯地让自然满足我们的需要。人类应该“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4页),而不是仅仅按照自身的尺度来进行生产。人类应该给自然环境以“公民的身份”,充当自然环境的保护者与守护神的角色,而不是无限度地开发甚至挥霍浪费自然资源。人类应该认识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起主导作用的、能动的、积极的因素是人类而不是其他物种,因而人对自然界负有道德责任。《世界自然宪章》指出,人类应信服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直接价值如何,都应受到充分尊重;为使其它生物得到这种尊重,人类对自然界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因此,人类应从世界观、价值观上建立起对自然充分尊重的观念。而知识经济为这种新型的价值观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证。

总之,知识经济这场在经济领域首先引发的革命,必将对人的价值观的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引发出许多全新的价值观念,建立起全新价值体系,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

收稿日期:1999—03—05

标签:;  ;  ;  ;  

知识经济的价值意蕴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