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抽样检测的主要原则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要求科学合理地对构件质量进行判断,其关键就在合理的选择抽样数量。抽样检测的基本原则是结构检测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根据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类确定抽样空间。 2.3.1 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类型作出抽查规划,进行一般质量行为的抽查。不同的级别区分方式不同:第一级可按结构类型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可按构件类型分为梁、柱、墙三类;第三级可按材料类型划分。通过检测方案确定检测方法,尽量让监督小组独立完成的检测方案,若是监督小组不能完成的方案,则应该由专业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2.3.2依据检测的类别和所选择的检测批的容量来确定样本容量,进行抽查有异议的构件。不但监督机构应该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现场的责任单位也应通过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来论证有疑义的构件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督机构的抽检不应低于总抽检数的 10%,第三方委托抽检的检验方案必须交由监督机构审核,监督机构有权对方案进行修改。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常用加固方法 当结构自身因施工质量影响其承载能力不足或因环境腐蚀、冲击、火灾等灾害造成其性能劣化时,则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确定其受损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施工加固方案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性。混凝土结构常用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粘钢板碳纤维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全焊接补筋法、套箍加固法、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法、植筋法、局部修补加固法等;砌体结构加固方法有扶壁柱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钢筋水泥砂浆加固法、外包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等;钢结构加固方法有加大构件截面、改变结构计算简图、加强连接法等。具体结构加固中要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但对于普遍混凝土结构,对结构加固时其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常用施工技术有: 3.1托换技术 该技术是托梁拆柱、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托换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或古建筑迁移等。此做法与传统先拆后建技术相比,施工周期短、费用低、影响范围小。 3.2裂缝修补技术 混凝土结构裂缝源于荷载、地震、地基变形、温度收缩和钢筋碳化锈蚀等作用,其修补方法主要有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和填充密实法等。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主要适用于既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还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3.3植筋技术 该技术是向混凝土中植入普通钢筋或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其施工简便并能有效地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连接或锚固。 3.4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以确保加固顺利进行。 4结束语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人员应该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有责任心、使命感,树立强烈的监督管理意识,才能完成这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人员要认真制定检测方法,强化监督职责,注意必要事项;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参考文献[1]杨曼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9). [2]周大平.对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探究[J].中华民居,2012(4). [3]曹凯,朱翔.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7).
论文作者:秦婷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结构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主体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方法论文; 质量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