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促进居家养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思考论文_刘红 叶琦蓁

“互联网+”时代下促进居家养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思考论文_刘红 叶琦蓁

刘红 叶琦蓁

(1.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 361004 2.厦门市双十中学 高二 361006)

伴随老年群体收入及消费需求的双提高,传统的养老服务已不能很好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服务需求。民政部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中指出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同时提出 “实施 ‘互联网+’养老工程,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建设虚拟养老院”的发展目标。因此,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发展居家养老体系将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

一、养老服务产业现存问题

(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育不足,实际利用率不高,老年人口长尾需求得不到满足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老年群体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需要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多功能需要,包括安全保障、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但市场上现有的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设施和功能上都较为欠缺,多停留在生活基本保障阶段,缺乏医疗护理、精神娱乐等深层次内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养老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功能性的缺失以及定位的不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多呈现出“老年活动室”的特点,长尾需求 得不到有效满足,也因此导致其核定人数与实际利用人数远不相当。花了大量的投入,但实际收效甚微。

(二)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且专业性不强

虽然有部分养老中心已引入社会资源,但现阶段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往往属于社会兼职或志愿者,精力有限,无法做到专门化、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专业性养老服务机构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面向中低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其服务人员普遍未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往往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加之人员流动频繁,服务稳定性和服务质量较差。

(三)资金缺口大,政府财政压力过重

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依靠政府购买,或采取公办私营的方式经营。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下,全面支撑起整个养老服务行业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还有可能出现前期一次性大规模大范围地投入,但后续运营投入不足,出现项目烂尾或粗制滥造的情况。再者,全由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产业将使得养老服务业在管理上形成较重的行政色彩,产生权力寻租的空间,不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容易产生运营上的消极懈怠,在服务标准上容易放低要求,使其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养老效用。

从实践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来看,养老服务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结合大数据环境推行市场化改革机制,通过整合市场信息,建立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并辅以适当的政策引导,为养老服务业市场注入活力,充分激发其市场潜力。

三、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建议

(一)完善基础功能建设,实现衣食住行全方位保障

政府应首先保障居家养老中心用地的需要,应保障养老用地指标,把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根据各地发展水平和需求分别处理。

第二,要规范养老中心建设,依托区社会福利大楼,打造养老服务综合大楼,建立健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精神慰藉等功能分区,完善家政、医疗、餐饮等功能,实现医养结合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爱心送餐配餐中心、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老人用品展示中心等五大功能区一体化。

第三,由区政府牵头,引入国内外已成规模的大型企业并与其签订服务协议,鼓励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由其率先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在相应领域的服务模式与标准,利用其成熟的服务和管理经验带动整体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在税收减免优惠、行业补贴、收费标准等方面为市场化提供便利。

第四,在配套立法上应进一步完善。具体来说,应结合具体实际需求细化行业标准,对各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审查与监督,必要时可设立市场准入标准与资质许可,力求做到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二)依托网络大数据平台,完善信息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1、构建目标:建成全覆盖、可共享的老龄人口大数据中心

“互联网+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旨在依托互联网,通过数据资源的开放利用,围绕老年人所需的各方面,探索建立涵盖全市老年群体全方位信息与需求的动态数据共享平台,连接养老服务的供给端和需求端。

平台将依托社区完成老年人基础数据采集,同时整合民政部门养老机构数据、公安部门人口管理数据等多部门行政资料,以及医院、社区诊所等老年人健康数据,实现老年人个人数据的全面统计。相关部门对老年人基础数据定时更新,导入的穿戴设备、医疗机构采集的动态数据实现时时更新,方便老年人及其亲属实时跟踪其动态,以便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反应。

同时,将养老服务市场的机构或企业信息、服务信息导入大数据共享平台;并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实现对不同群体的分类管理。

2、平台功能

基本功能。平台涵盖养老数据库系统、养老服务应用系统、养老服务监督系统等。市民实名制注册成为平台用户,并可在平台完善个人基本信息及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支持老年人亲属用户与老年人用户本人的账号关联与同步,方便不会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老年人能够在年轻亲属的帮助下使用平台,亲属即使不在老年人身边也可以随时跟踪老年人的动态。平台接入医疗、家政、文体娱乐、老年课程等服务项目以及志愿服务、培训管理等各类专业子平台,并连接电话、微信小程序、手机APP、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终端的信息同步;企业用户亦可在平台实名注册为企业用户,由部门监管、委托专业运营机构或企业进行平台运营,对纳入平台的供应商进行筛选,逐步形成标准规范评价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的开放型养老服务平台。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系统。鉴于老年人空余时间多,且多数六十到七十岁老年人身体状况都尚足以照顾他人,全球多数国家及我国武汉、南京、深圳等地都相继建立了“时间银行”制度,社区老人通过提供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储蓄相应的“时间存款”或积分,当服务者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储蓄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换取免费服务或物质、金钱奖励。我市可参考上述经验,在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时引入“时间银行”制度并实现其互联网信息化运行,通过该志愿服务系统,可记录服务者的志愿服务时长并换算成相应积分,并在平台上实现积分兑换。若服务者想要通过积分兑换免费服务的,则可直接通过平台的养老服务应用系统选择心仪的养老服务。同时,志愿服务系统不仅针对老年人志愿服务的优化,也将志愿服务开放给全市的社工组织、个人志愿者以及养老服务需求者注册登记,通过该综合志愿服务平台,实现需求方与志愿者的零距离、精准对接。

养老金融服务系统。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全面放开养老相关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相关产业,借助平台的信息互通优势扩大养老产业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的交流合作渠道,为养老产业注入新的市场活力。

同时,创新养老服务金融支持政策,银行开发适合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养老服务贷款给予风险补偿,积极开展债券品种创新,支持企业申请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积极布局老年人健康服务智能解决方案、老年人用品展等企业服务,围绕平台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另外,借助该平台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及权威部门的监管机制,将思明区产业引导基金引入养老服务业领域,由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老年用品、适老化设施改造工程等养老产品产业,激发其潜在的市场活力,促进相关领域尽快发展出一批龙头企业,并带动该产业形成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完整产业链。可对接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将经筛选后安全度较高的养老金融产品提供给有资产管理需求的老年人,实现信息的充分对等。

“虚拟养老院”平台。平台依托现代通信技术,以“虚拟养老院”为中心,串联养老系列产业,实现“线下+线上”结合,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培训课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非机构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养老服务素养及技能;推动线下传统养老服务企业(尤其是品牌养老机构)开放线上业务,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常见疾病跟踪监控、紧急呼叫、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的“O2O”,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养老服务执业人员管理系统。全力打造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运用平台强化对现有养老服务队伍的职业化管理,在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开设从业人员管理子平台,包含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培训、服务跟踪等,平台也可跟踪从业人员的培训及技能情况,为其提供有个性化的技能提升方案。

同时,该系统可加强线下与专业院校的合作,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通过入校前签订培训协议及工作定向安排协议等分流医疗护理专业人才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另外,可利用信息平台优势整合社区资源,与社区医院合作,将社区医生服务领域与居家养老中的医疗护理服务挂钩,允许社区医生经系统备案后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进驻居家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或在不影响正常职责的情况下兼职家庭医生,并通过开放医保卡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使用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

论文作者:刘红 叶琦蓁

论文发表刊物:《论证与研究》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互联网+”时代下促进居家养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思考论文_刘红 叶琦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