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珍
(广西河池东兰县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74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诊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药物治疗费用、检查费用、治疗总费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药物治疗费用、检查费用、治疗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照组分别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COPD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9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综合征,包括肺气肿、末梢气道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COPD发病率为8.2%,且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2]。在医学模式和医学理念逐渐转变和改革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3]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对医护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临床路径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并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医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为规范COPD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流程,提升患者服务体验,我科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CO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0PD诊治指南》中的规定[5,6]。排除标准:(1)确诊为肺部等器质性病变患者;(2)精神病患者等特征人群;(3)合并气胸、肺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8.5±6.7)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1±2.7)年。观察组共50例,其中男性28例,男性22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8±5.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7.8±3.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如入院第1d、第2~4d、第5~7d、出院前1d;以实施项目为纵轴:如入院宣教、护理措施、饮食、活动、并发症、出院指导。具体措施包括:(1)入院第1d:遵医嘱常规给予抗炎、解痉平喘、吸氧等治疗,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因为具有不可忽视的严重心理问题,常常会导致其病情加重[7,8],所以要给予比较耐心、全面的心理护理;(2)入院第2~4d:给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住院制度、安全制度,COPD相关知识等,向患者介绍呼吸、咳嗽及咳痰方法,指导家属进行辅助拍背,并说明以上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合理饮食方案;(3)入院第5~7d: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氧疗的原理和作用,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4)出院前1d:向患者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出院带药的服法、复诊时间、随访方式及长期氧疗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药物治疗费用、检查费用、治疗总费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药物治疗费用、检查费用及治疗总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我国仍以“传统”的护理模式为主体,机械地执行医嘱,盲从于医生的口头医嘱,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临床护理程序,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宣教、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护理措施、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9]。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10]。同时患者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并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药物治疗费用、检查费用及治疗总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缩短COPD患者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以任务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使得护理人员在向患者提供主动护理时存在较多困难,且在医疗设备落后、人力资源欠缺的基层医院尤为明显,由于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护患沟通效果不佳,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低下,进而导致护理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患者康复速度减慢,治疗费用增加。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积极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解决护患沟通问题,并最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临床预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了解整个护理计划的目标、实施过程及实施要点,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这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是十分有利的[13]。
实践证实,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对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同时可有效降低治疗费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经济负担均有重要价值[14]。
【参考文献】
[1]Pauwels R A, Buist A S,Calverley P M A,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2, 163(5): 221-225.
[2]王长征.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然病程看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 33(7): 557-558.
[3]朱晓萍,鲁闻燕,何文姬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89-1091.
[4]张学萍,魏素芳,沈莹等.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2-1104.
[5]刘兴娣,陆烈红,韩慧等.利用护生资源对社区COPD病人实施肺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65-1567.
[6]寇胜杰,牛艳慧.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情绪调节效能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7B):19.
[7]Singh R,Mackay AJ,Patal A.et al.Inflanmatory thresholds and the species specific effects of colonising bacteria in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 Res,2014,15(1):114.
[8]Devlin J.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ntal team [J].Br Dent J,2014,217(5):235-237.
[9]王淑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27-29.
[10]殷玉梅,刘秋玉.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7(35):201-202.
[11]张晓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20): 75-76.
[12]黄雪珍.临床护理路径在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63-3365.
[13]杨绍平,马兰,张素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33-34.
[14]刘桂玲.健康教育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8):116-117.
论文作者:黄丽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费用论文; 病程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嘱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