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BIM技术的出现,传统的手工绘图已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功能来代替。BIM技术能够让设计、预算、施工、成本管理及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的项目更加系统化。此外,BIM技术还具有高效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按照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行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 工程造价;问题分析
1、BIM技术背景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建筑行业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质,对信息化模型的建立的需求不断增强。“非线性”“参数化”的数字处理技术随之兴起。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BIM技术应运而生,以实时更新、共享、互检等一系列的功能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工程造价行业也掀起了一场革命。
2、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2.1管理机制滞后
近些年来,在时代大背景——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不断深化改革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仍受制于传统计划经济理念,提升缓慢。如此必然造成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与现代建筑整体行业之间的代沟加深,影响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从实际看来,以定额计价方式为主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在两方面表现出数据信息与市场情况相脱节。一、定额数据信息每5年的时间才进行一次修编,数据信息相对比较滞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供求价格等瞬息万变,容易导致工程定额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二、消耗量指标。造价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当地政府推行的消耗量指标,这些指标所反映的是该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平均生产力,然而各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消耗量指标难以准确反映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所以盲目套用定额指标,既不科学,也不准确。
2.3工程造价管理技术受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工程造价由于其数据量的庞大和计算程序的复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算量以及单机软件预算方法已经落后,但是工程造价管理技术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技术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程造价数据分析精细度不足,而且其功能相对薄弱。从实践来看,目前常用的工程造价软件仍以表格法套价软件为主,而该种方法只能对一条清单总量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粒度远无法达到工程项目管理需求,仅能满足投标预算、结算,而无法有效满足按楼层、区域、构件等分析要求,更无法实现时间维度层面的分析目的。②工程造价无法实现过程优化管理。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需细化到时间、构件以及工序等环节,而施工企业只知道头、尾两个价格,对对过程成本管理却力不从心。
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以其无以比拟的优势:全方位提升工程造价行业系统化管理水平,全面优化管理程序,在建筑行业掀起了一场革命。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复杂繁琐耗时耗力的工程量计算在设计阶段即可高效完成,具有精准度高、效率高的特点,工程造价管理核心转变为全过程造价控制,减少繁琐的工程量计算,并对工程造价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工程全面管理而言有积极意义。下面我们探讨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3.1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与效率
对比传统的手工计算、二维软件计算在效率、准确率等方面的不足,BIM技术的自动算量功能利用三维立体化模型对各种构建图形进行准确计算,大大改善了计算客观性与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IM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量计算的繁琐复杂,节约了人力物力与时间资源等,让造价工程师可更好的投入高价值工作中,做好风险评估与询价工程,编制精度更高的预算。BIM技术在造价管理方面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工程量统计与核查上,三维模型建立后可自动生成具体工程数据,对比二维设计工程量报表与统计情况来看,可发现数据偏差大量减少。
3.2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
建筑项目管控过程中合理的实施计划可做到事半功倍,应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可提供更好、更精确、更完善的数据基础,服务资金计划、人力计划、材料计划与设备设施计划等的编制与使用。BIM模型可赋予工程量时间信息,显示不同时间段工程量与工程造价,有利于各类计划的编制,达到合理安排资源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工程管控过程中成本控制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合理安排各项工作,高效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与经济成本等。
3.3控制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它可以考验管控过程应对高压力、高难度情形的能力。应用BIM技术首先可以有效减少设计变更情况的发生,利用三维建模碰撞检查工具降低变更发生率;在设计变更发生时,可将变更内容输入到相关模型中,通过模型的调整获得工程量自动变化情况,避免了重复计算造成的误差等问题。将设计变更后工程量变化引起的造价变化情况直接反馈给设计师,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工程设计方案的变化和工程造价的变化,全面控制设计变更引起的多方影响,提升建筑项目造价管理水平与成本控制能力,有利于避免浪费与返工等现象。
3.4方便历史数据积累和共享
完成一项建筑工程后,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亟待处理——历史数据的存储与再应用。BIM技术在这方面又可以发挥它的优势作用,做好历史数据的积累,如遇到相似工程项目时,便可调用这些数据以供参考。对工程造价指标、含量指标等此类借鉴价值较高的信息的应用有利于今后工程项目的审核与估算,有利于提升企业工程造价全过程管控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3.5有利于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结算是建筑工程的五大环节,每一环节都雨造价管理密不可分,此时BIM技术又可以在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发挥其自身优势。决策阶段,可利用BIM技术调用以往工程项目数据估算、审查当前工程费用,估算项目总投资金额,利用历史工程模型服务当前项目的估算,有利于提升设计编制准确性。设计阶段,BIM技术历史模型数据可服务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指标提出后可参考类似工程项目测算造价数据,一方面可提升测算深度与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减少计算量,节约人力与物力成本等。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模式下BIM技术的应用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快速、准确的提供招标工程量。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时间长、工作量大、变量多,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可减少设计变更情况,在正式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可有效减少设计问题与实际施工问题,减少变更与返工情况。最后,结算阶段,BIM模型可提供准确的结算数据,提升结算进度与效率,减少经济纠纷。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BIM技术越来越被被人们所熟悉,也以其强大的优越性为建筑行业广泛利用。BIM 是一门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中的相关信息整合和处理的技术,能够有效的帮助项目管理者掌控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利用BIM技术能够使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更为精密、自动、可视、高效、智能。
参考文献:
[1]李菲.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2]林庆.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张树捷.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2,02:20-24.
[4]汪茵,高平,宋蓉.BIM在工程前期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4,08:64-67.
论文作者:魏健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技术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数据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量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