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发展论文,内涵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和创造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首先表现为活动,而人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实践活动。人性是随着历史实践而历史地发展着的。在生产力低下,没有发达社会分工的人类史初期,由于人的活动的原始性,造成了人性上的“原始的丰富”。在生产力相对发展,社会分工走向相对发达的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的活动天地也随之变得狭小,人性也变得抽象化,片面化。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将在新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实践活动,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将表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生产劳动与管理活动,物质生产活动与科学艺术创造活动,娱乐活动与享受活动的统一。也就是说,每个人不仅从事体力劳动,而且从事脑力劳动;不仅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而且有权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管理活动,并在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中,在科学和艺术的殿堂中大显身手;不仅有充分的娱乐、闲暇时间,而且能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充分享受。在生命活动的两大部分中,生产的时间将愈来愈趋向缩小,自由时间将愈来愈趋向扩大。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分工和狭隘职业,每个人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劳动将是自由选择的,多样化、多方面的,人将由于自己的本质力量展现在劳动中而享受到艺术的美感,创造的自豪。而在自由时间、自由活动中,人们将按照自己的天赋、特长、爱好,自由选择若干领域,在科学、文化、艺术的广阔天地里纵情驰骋。那种被固定分工终身束缚的狭隘的人、片面的人、畸形的人,将作为木乃伊送进历史博物馆。人的实践活动、创造活动的全面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定和深刻源泉。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劳动者摆脱了压在头上的生活重担和旧的习惯势力,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从事多方面积极活动的社会活动者;人们摆脱了以往个体、分工、地域、民族的狭隘局限,积极广泛地参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造成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36页)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新型的丰富个性是崭新的全面的社会关系的结晶。
第三,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普遍性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财富。全面发展中的丰富个性的需要,呈现为多层宝塔式的需要体系。作为塔基的最低层次,是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对终身不断接受教育,提高智力,发展能力的发展资料的需要;第三层次,是对于参加各种社会交往(爱情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民族关系等),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和交流沟通各种信息的交往资料的需要;更上层,就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需要,最上层作为塔顶的是,人们使自己本质力量在劳动实践中凝炼,在科学艺术中升华,以便做到充分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需要。
第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普遍的交往,多样性的需要,最后结晶和升华为人自身的多方面的能力。一是人的体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有充裕物质基础,并有充裕的闲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同时把劳动活动作为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来享受。二是人的智力得到充分开发,灌输型的旧式教育将让位于开发型的新式教育,一方面广泛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和最新科学成果,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转化为自己的智力结构和一般发展能力。三是人们从事操作和控制的技术能力提高了,人们将普遍接受具有现代科学水平的综合技术训练,手脑单一发展的人将由手脑并用,同步发展的人来代替。四是劳动条件的改善,美育的普遍开展,人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人将美的规律,按照美的内在尺度来塑造自我,改造环境。五是一旦摆脱生活重担的压迫,狭隘物欲的束缚、死记硬背的旧式教育,人的自由创造力将得到巨大发挥。人的想象力将插上翅膀,幻想的能力将大大增强,创造性的灵感将会象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上述种种能力的总和,构成了人的能力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第五,人的各种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人作为万物之灵,体现着自然界进化阶梯的最高层次,在这个生命之树的最高枝头上盛开着人类智慧之花。在每个人的肌体里,就象在原子核里一样,蕴藏着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巨大潜能,一旦释放出来就会产生巨大能量。人类千百万年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成果,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通过遗传基因和文化教育的继承性等多种信息传递渠道,积淀、烙印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思维结构、语言结构、智能结构。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类个体内蕴藏的巨大潜能,个人身上的这种巨大能源,只要有适当的引燃物,就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也就是转化为载有人类种属能力的,人所特有的身体素质、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意志、想象能力。反之如果没有这种适当的引燃物,人的潜能就会处于沉睡状态,以至于萎缩、退化,甚至完全泯灭。千百年来被剥削被压迫的下层劳动者中,不知有多少政治天才、科学技术天才、艺术天才被埋没,被扼杀。社会主义将给人们发挥一切潜能提供历史上最好的条件,这首先是人的自主的全面实践活动,将会常常地挖掘出个人肌体内部蕴藏的人类本质、能力、天资、秉赋。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实践活动“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2页)
总之,全面发展的人,将具有崭新的劳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将在道德、智力、体力、劳动技能、审美教养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集崇高理想和实践活动,渊博学识和高尚道德,现代科技和审美情趣,健康体魄和优良气质的和谐发展于一身的新人。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能完全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必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越和现实的条件。就现实而言,应当着重研究和发展完善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人走向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步,它对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人作为主体是个体和类的统一。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把个体利益相互划分开来,从而使个体有了独立的地位,并且成为自主生产经营,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自负其责的主体。这种个体主体的地位,在市场的交换活动中获得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个体主体与市场经济带动起来的社会化生产进步了的“类”主体相结合,完整的、全面的主体的人才得到了确立。(2)形成了人的全面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调动了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导引出人的多样性活动,并要求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从而使人的关系日益趋向全面,其物质生活的关系突破了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范围,其观念的关系则超越狭隘的传统意识和思想,在最广泛的社会范围内结成经济的、伦理的、法律的关系。(3)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把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联系起来,从而使市场全面地反映出人的多样性的需求,从而引导人们去进行各种生产,并预测市场的潜在要求。这样人的能力就得以在空间的各个点上展开,并根据潜在需求调动自己的潜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市场经济还通过普遍的交换活动,使人的能力得到互补,使人的整体能力不断增强并趋向全面。(4)提供了人的自由条件。人的自由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其对资源的配置的合理性,使资源的使用和社会需要有效地统一起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生产效益趋向最优化。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它的积极的历史意义,又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不断更新的生产工具和商品货币关系彻底瓦解了人对土地和对他人的依附关系,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条件又破坏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性。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适合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使人的自由个性最终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第二,为人走向全面发展提供经济前提——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们完全摆脱贫困状态,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前提。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使人最终成为生产的主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人们才会把劳动当作自我完善的根本手段,而不是仅作为谋生的需要。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人们才拥有充裕的时间。充裕的时间将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人的生命活动,从时间上可以区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时间不仅是人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发展的空间,是人在科学、艺术、社会交往方面施展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作日的缩短,自由时间不断延长,人自由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展。马克思在谈到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时指出:“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目的缩短是根本条件”;(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27页)由于“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马恩全集》第46卷(下)第219页)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的根本要求,没有生产的高度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空想。
第三,为人走向全面发展创造思想文化前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成长开辟道路。人才是现代化的灵魂,人才是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我们的改革开放应打破“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生机。尽管开始可能出现的是一些一技之长的“偏才”,单面发展的“奇才”,但最终将合乎规律地推动人走向全面发展。
(2)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双百”方针,有助于使脑力劳动率先成为一种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自主劳动,让精神劳动成果真正象百花一样各具异彩,争芳斗妍,才能真正出现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的鼎盛局面,才能迎来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
(3)狠抓教育,开发智力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措施。人的能力依赖于教育。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展,会导致教育水平低下,教育的不发达又必然会导致人的能力和潜能的退化。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必须从教育入手,通过教育提高科学水平和精神境界,从而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今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现代科学革命又赋予教育以新的社会功能:不仅科技直接成为生产力,教育和一般智力也在相当程度上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教育成了第三产业的一支大军。人才开发已成为当代主要富源。发掘人类智能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人类的体力,感觉力,意志力固然有潜力可挖,但智能是人类潜能素质的最深厚泉源。我们应该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狠抓教育,狠抓智能,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成长铺下宽广的路基。
(4)把造就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历史地具体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邓小平在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把培养新人的问题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于力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5页)这就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生产力一样列为基本任务之一,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问题,把“四有”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全面发展的标志。
第四,为人走向全面发展提供政治前提——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的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是改革的政治目标,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改革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是新型社会关系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是政治改革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特点是民主的普遍化、多元化——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同时还要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还要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发展这种新型民主是人走向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政治前提。
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合乎规律地发展,间接民主同直接民主有机结合,这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历史上,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固定化,社会管理职能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和专管领地,政治成了上层的事情,决策带上了少数人运筹帷幄的神秘色彩。而广大劳动者变成了单纯的劳动工具,治于人的小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千百万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开辟了道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应重点解决从基层做起,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直接参加管理,要切实保证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利。对基层单位实行直接民主,特别是经济民主。要在党的领导下自下而上地健全和发展民主,使人民群众逐步做到直接参与和监督国家大事的重大决策,逐步实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结合。改革将加强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全面发展的人将在这里破土而出。
第五,为人走向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
全面发展的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产物。社会关系涵盖了人们的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经济关系等各个方面。政治关系中要确立人是国家主体的观点,健全民主和法制,保证人民的自由,充分发挥人们的社会主体意识,培养人们的主人翁精神,在文化关系中,要通过宣传教育的途径,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培养人们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启发人的觉悟,净化人的灵魂。在经济关系中,通过提高生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新的经济体制,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将社会的物质、政治、精神条件作用于改善人们的劳动、生活、福利和文化状况,以便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发展能力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经济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