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经济运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收入分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收入分配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收入分配对供给、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收入分配对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无论是从流量上,还是从存量上都将会增加,如果收入流量和收入存量增加都是正常的,那么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收入的增加只能是供给增加的结果,收入分配对赤字、通货膨胀不会产生影响;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收入的增加可能是政府要对需求进行调控的结果,所以,收入的增加能够引致需求的增加,此时,收入分配对供给不产生影响,但可能产生赤字和通货膨胀。而在收入分配不正常条件下,它对供给、需求就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能够导致赤字、通货膨胀的产生。
一、收入分配与总供给
(一)收入分配与总供给的关系分析之一。
1.短期内收入分配对总供给的影响。
第一,短期内在居民收入过多的条件下,因为总供给得不到调整,即总供给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收入分配对供给不会产生影响。但因居民收入过多在导致需求增加的同时,会对需求产生放大效应,所以,价格将会有较大幅度上升。
第二,短期内在居民收入不足的条件下,供给得不到调整,故其保持不变。但因为居民收入只是总需求中的一部分,且在居民收入不足时,构成需求的其它部分将会增加,这时总需求不变,所以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2.长期内收入分配对总供给的影响。
第一,长期内居民收入过多条件下,总供给和总需求都能得到调整。这时收入分配对供给的影响以通过需求而发生。因为居民收入是总需求中的一部分,且居民收入过多对总需求有放大效应,所以居民收入分配过多,首先表现为总需求的增加;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总供给的增加。因此,居民收入过多能引起总供给的增加,但总供给增长的幅度要小于总需求增长的幅度。这时价格虽然也会有较大幅度上升,但价格上升的幅度要小于短期内收入分配对供给产生影响而引起价格上升的幅度。
第二,长期内在居民收入不足的条件下,供给能得到调整。但因为居民收入只是总需求中的一部分,且在居民收入不足时,构成需求的其它部分将会增加,这时总需求不变,故总供给也保持不变化。
(二)我国收入分配对总供给影响分析之二。
1.我国收入分配流量对总供给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特别是个人收入占有的份额过大,侵吞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发展基金减少,从而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导致总供给减少,这时收入流量的变化对总供给影响过程如图1所示。
图1:收入流量对总供给的影响过程
2.我国收入分配存量对总供给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收入存量增加,在不考虑流动偏好的条件下,储蓄也会增加,而储蓄增加又必然导致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引致总供给的增加。但是在现阶段,我国个人储蓄增加对总供给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第一,现阶段即使储蓄增加,投资也能增加,但是由于效率在投资与总供给中间起媒介作用,而效率又是受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所以投资效率高时或者是投资系数低时,收入存量的增加能对总供给起推动作用;而投资效率低时或者是投资系数高时,收入存量的增加不能对总供给起推动作用。这时收入存量的变化对总供给的影响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以效率为媒介时收入存量对总供给的影响过程
第二,在个人投资渠道不完善,特别是由于金融工具过少,使收入存量不能够顺利向投资转化时,那么个人收入的增加,就不能使投资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能使总供给增加,这时收入存量的变化对总供给的影响过程如图3所示。
图3:个人收入不能向投资转化时收入存量对总供给的影响过程
3.收入分配对总供给影响的几点结论。
从收入存量与流量两方面对总供给进行综合分析,有下列的可能性:第一,如果收入存量增加,但金融工具较少,且投资效率较低,因为收入流量使总供给减少,所以总供给减少;第二,如果收入存量增加,但金融工具少,虽然投资效率高,但是,总供给相对减少;第三,如果收入存量增加,金融工具多,投资效率高,总供给才可能增加。这是因为,由于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数量是一定的,居民收入增加后,消费结余部分也必然增加,由于我国的金融工具不多,证券市场不发达,个人进行投资的少而又少,故结余消费就只能是现金或者是银行存款的形式。在我国收入分配对总供给的影响表现为工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工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表1 工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其数据计算得出。
二、收入分配对总需求的影响
(一)收入分配对总需求影响分析之一。
第一,在居民收入过多条件下,收入分配对总需求的影响。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居民收入过多在导致需求增加的同时,都会对需求产生放大效应。第二,在居民收入不足条件下,收入分配对总需求的影响。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居民收入不足不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二)收入分配对总需求影响分析之二。
1.收入分配侵占企业基金对总需求的影响。
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分配侵占了利润和发展基金,使个人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消费基金过多,因而成为总需求过大的一个支点;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单位收入分配侵占了折旧基金,成为总需求过大的另一个支点。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利润、企业发展基金和折旧并不一定都能转化为总需求,而当个人收入侵占了企业利润、企业发展基金和折旧后,企业所剩余的利润、发展基金和折旧就必然全部转化成为总需求,而个人由于侵占企业利润、发展基金和折旧所形成的收入也必然全都是总需求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企业折旧、发展基金和企业利润减少而个人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总需求将会增加。
2.收入分配侵占财政收入对总需求的影响。
居民收入侵占了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有一部分本应是财政收入),使财政收支差额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财政赤字增加又从两方面对总需求产生了影响:第一,财政赤字的存在和扩大,毫无疑问对总需求的增加有放大作用;第二,财政赤字的存在和扩大使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下降,无法达到对总需求的控制,因此一旦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时,在收入分配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就只有压缩基建规模的单一做法。压缩基建规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诸如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
3.关于收入分配对总需求影响的几点结论。
收入分配对总需求的影响还表现在:收入分配过快增长,储蓄存款也大量增加,从而使潜在需求不断增加。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工资、存款储蓄增长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其数据计算得出。
三、收入分配与赤字、通货膨胀
(一)收入分配与赤字。
1.收入分配增加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关系。
第一,个人收入挤占、侵吞财政收入。由于分配向居民倾斜,所以生产过程的成本过高,使得国家和地方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减少;又因为我国个人纳税意识过低,个人纳税的管理落后,个人所得偷漏税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国家从个人方面征收的所得税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样就使财政经常性收入减少。其实有些企业如果分配合理,根本就不存在有亏损问题。而正是分配不合理,所以本应高盈利的企业却变成了微盈利企业;微盈利的企业成了亏损企业。这也正是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递减的原因。第二,从财政支出上看,由于个人收入提高的要求膨胀,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满足个人的这种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只有大量侵吞国有资产,而侵吞国有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增加每个单位的行政事业管理费,行政事业管理费增加,必然使财政经常性支出增加;对国有企业侵占国有资产的方法主要是增加管理费用,使微盈利国有企业变成了亏损国有企业,从而享受国家的补贴,这样也增加了财政的支出;财政对居民的有关补贴也可以看为是居民收入增加,由于价格体系不合理及居民对收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使财政不得不对此进行大量的补贴。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对收入提高的要求,在我国不仅能从财政收入方面实现,也能从财政支出方面得以实现。因此,收入分配是我国财政赤字的成因之一,也是我国财政赤字增加的最大推动力。
2.收入分配与赤字的相关性分析。
赤字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但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收入增长过快无疑是赤字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1979年以后,财税体制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所以按有关的统计资料无法直接对财政收入进行对比,故财政赤字在某些方面也就是不可比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分析时用财政支出总额及增长指数来代替财政赤字总额及增长速度。这在分析时是可行的,因为如果个人收入总额增长过快是产生财政赤字的一个原因,那么它也必然应当表现为是财政支出增长的一个原因;同时,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要小些。根据表3 的数据计算表明,居民收入增长与财政支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与财政赤字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表3 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1〕
资料来源:《1993听中国统计年鉴》及其数据计算得出。
1987~1992年的储蓄额经过调整。
用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因变量,用城镇居民收入总额增长速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我们可以得到下列方程:
Y=8.70+0.902X
(0.445)(5.399)
F=29.15R=0.874
R[2]=0.764
从上述方程我们可以看出,在城镇居民收入总额增长速度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过快是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收入分配与通货膨胀。
1.收入分配与通货膨胀关系。
收入分配与通货膨胀是以下列方式相互作用的,工资刚性(收入的刚性)造成了价格刚性(通货膨胀),价格的刚性又强化了工资的刚性。从货币收入的资金流向分析,货币收入的第一个流向就是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对货币流入的多少反映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居民的货币收入增长与总供给增长是同步的,那么居民消费水平就会有提高,生活水平也就提高,这时居民收入水平即使有大幅度地提高,也不会对经济生活有不利的影响;反之,居民收入增长大于总供给的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就不会有提高,生活水平也不会有提高,同时还会产生通货膨胀。因此,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得过快,就会对经济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改革以来,我国分配状况是居民收入多元化格局推动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表现在1979—1993年,居民净货币收入总量由1762亿元增长到18002亿元,15年共增长9.22倍,平均每年增长16.76%,在这种收入高速增长的支撑下,居民消费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相一致的,但是,也要看到居民收入增长过快对消费市场及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第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分配所造成的居民收入增长过快,引起了消费膨胀,并加速了消费升级,而一旦消费升级超越了社会的生产水平,产生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超前消费”现象程度不同地表现在个别时期和个别消费领域的消费过度,以及盲目消费;第二,由于分配所造成的居民收入过快增长,引起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成长代价加重。这些年,由于分配政策及分配机制不合理,逐渐形成企业生产中工资成本不断上升、管理费用也不断上升的现象,由于普遍的收入攀比,工资、奖金、实物分配等每每上升,尽管在各年度之间不尽相同,但在相当多的年份中不仅名义工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而且实际工资的增长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在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实际工资增长之比,达到1:4.6,由于工资成本上升所推动的产品成本上升最终必然会推动物价上升,正如劳埃德·雷诺兹所指出:“由于工资率的增加超过生产率的增加,产出单位的劳动费用有所增加,这终究要在价格上反映出来”〔2〕。我国这几年的情况就是如此, 由于生产中工资含量上升引起的生产成本上升,使盈利企业变成微盈利企业,使微盈利企业变成了亏损企业,而按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费用、管理费、工资开支等之和等于商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加上市场利润就是商品的出厂价格;商品出厂价格、商品运杂费、商业企业管理费与商业企业工资之和就是商业企业的成本,商业企业经营成本加商业企业市场利润就是商品的批发或零售价格,这种核算方法在没有竞争或者是竞争不充分时,使收入的提高很快地传递到商品价格上,从而形成商品价格上涨。第三,由于分配所造成的居民收入过快增长对商品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商品资源与居民收入的关联程度明显增强,在居民货币收入流动不畅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抢购,这样必然减少商品库存,进而挤压商品市场;反之则会变成储蓄,因为在居民收入满足了即期消费后,一般来说,收入的余额有一大部分就会转化为储蓄,通过金融中介转化为投资。如果从传统观念上看,居民储蓄是结余购买力,是只“笼中虎”,随时有可能对消费市场产生冲击;传统观念虽然不能完全说明当前的一些现实情况,但居民储蓄随时可以成为商品购买力的可能性并未消失,储蓄与消费之间并不存在天然屏障,而是一遇市场的变动,储蓄很快就转为商品购买力,而消费的一个重要变量是市场物价。因此,居民收入分配增长过快的必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2.收入分配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分析。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但居民收入增长过快无疑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表明,通货膨胀与居民货币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从改革以来经济进程看,我国出现了4次物价波动,基本上是2—3年出现一次,随着每一次通货膨胀的出现,政府都采取强硬措施进行治理,但都未能根治。从收入分配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分析,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表现为极强的刚性,即收入水平一旦上去了,不仅难以下降,而且还会保持增长的惯性,这就为产生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打下了伏笔。从实证分析上看,改革以来,居民货币收入除了治理整顿时期3年间外,其余年份增长速度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也与通货膨胀产生周期相一致。
从即期的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分析,虽然两者之间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但这并不等于说居民货币收入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实际上居民收入与通货膨胀发生之间存在着滞后性,且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作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还要受到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实证分析也证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快慢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不高,根据表4 的资料进行回归表明:
Y=87.6+0.172X
(2.325)(0.534)
F=0.285
R=0.175
R[2]=0.0307
但是如果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以(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为自变量,以城镇零售物价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那么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Y=9.2+0.88X
(0.52)(5.10)
F=28.15R=0.864R[2]=0.747
这也说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发生通货膨胀之间是有一定区间的,在一定区间内,即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可能很快,也不会产生通货膨胀;超出这个区间,即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可能很慢,也会产生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增长在(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居民可接受的通货膨胀率—投资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居民可接受的通货膨胀率)这一区间内,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表4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城镇零售物价指数
资料来源:《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其数据计算得出。
注释:
本文所研究的收入分配限定于居民收入分配,即居民收入分配的结果。
〔1〕城镇居民收入是通过有关数据推算得出。
〔2〕参见劳埃德·雷诺兹著《宏观经济学分析和政策》,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33页。 WW吴雪
标签:收入分配论文; 居民收入论文; 增长速度论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个人投资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财政支出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财政赤字论文;